——华阳河农场积极推行农服“331”模式 形似“大蜘蛛”的植保无人机,在教练员的遥控指挥下,轻盈的身躯在旋翼的带动下,径直升空,灵活自如地在麦田上方时而悬停,时而侧向运动,时而垂直升降……“没有想过农业也可以这样高大上了!和现代科技结合起来,农业的发展前景真是不可限量。”望着在麦田上空飞行的无人机,参加培训的华阳河农场四场职工石承凤激动地说,“无人机飞防可以降低劳动强度、防治成本,提高防治效益,我将把它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这是12月22日下午,发生在华阳河农场无人机操作手培训班现场观摩的一幕。 当天,由安徽省农业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安徽农服农用无人机操作手培训班,在华阳河农场正式开班。该场基层管理人员、农机大户、种田大户及“331”服务对象等102人参加了培训。在为期10天的培训中,通过理论学习和现场实操相结合的方式,参训人员将熟稔掌握无人机植保飞防技能。 “无人机操作手培训属于农业社会化服务‘331’模式中的植保服务。无人机主要服务于农业产中的植保环节,效益发挥能达到普通自走式喷雾器的10倍以上。由过去‘田间走’自走式喷雾器发展到‘空中飞’的无人机飞防,这将是植保服务的一次重大革新。”安徽农服华阳河农场农服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包顺平告诉记者。 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华阳河农场和安徽省农业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与今年9月份成立安徽农服华阳河农场农服公司,正式开启农业社会化服务“331”模式,着力打造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程一体化服务体系平台。 据悉,农业社会化服务“331”模式以建立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目标,以规避自然、经营、市场三大风险,搞好技术、资金、烘干仓储三项关键服务,建好一支农业社会化服务经纪人(职业农民)队伍为主要内容,积极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服务主体,对推进农业全程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公司与服务对象签订了农业服务合同,由公司统一供种、供肥和机械化作业。同时,为服务对象建立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平台,把农机合作社、农资供应商等社会化服务组织进行有机整合,最大限度发挥‘助农’作用。 ”包顺平说,“目前,参加农服的有132户,种植面积达2.8万亩。下一步我们将加大推广力度,最终达到农场土地的统防统治。” 石承凤这次是主动要求参加农用无人机操作手培训的,作为一名拥有520亩土地经营权的种植大户,聊起农服“331”模式他也颇有感触,“我感觉到发现现代农业,参加农服‘331’是一种必然趋势。依托服务平台,农服公司对农业生产进行跟踪服务,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通过发展规模化种植,享受仓储、烘干服务,有效提升了市场竞争力;依托政策性和商业性保险,尤其是大灾之年公司提供农业生产资金支持,增强了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解除了农户发展生产的后顾之忧!” 记者了解到,打造无人机操作手队伍,推广植保无人机飞防,只是华阳河农场农服推行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有力举措之一。 今年入汛以来,华阳河农场连续遭遇强降雨袭击, 4.5万亩良田被洪水淹没。为帮助受灾的农场职工群众尽快恢复农业生产,农服公司为受灾职工的秋种提供了生产资料、农机、贷款和开展小麦补充商业保险等服务。“灾后恢复期间,考虑到服务对象生产发展资金紧缺的实情,公司共垫付了500多万元,帮助服务对象恢复农业生产,其中农资大约300万,农机作业200万左右。”包顺平介绍道。 “农服公司给我撑了腰,真正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今年我一共承包了150亩土地。在10月11日农服公司发放麦种活动中,我共收到56袋种子。这不仅可以享有优质低价的麦种,还能够通过农服公司的担保获得免押金用种的权利,保障了我能尽快投入到秋种中。”华阳河农场一场职工秦德军说,有了农服“331”作为坚强的后盾,以后的农业生产,他再也不用犯愁了!(记者 汪俊伟 吴文思) 来源:宿松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