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系列散文200篇 (4) 老家是一个非常适合人类居住的好地方。这里空气新鲜,是一个天然氧吧。屋前有一个小山坡,满山树木枝繁叶茂;西边也是一个小山坡,常年郁郁葱葱。门前是两口水塘。山清水秀。老屋面朝西北背靠东南,属于乾向,这是父亲在世上时常常津津乐道的好风水。夏天的老屋又是庐山仙人洞。每天中午我从水泥路走到屋后的树林里时,刚才还热汗直淌,一进树林顿时神清气爽。走进家中,打开后门,阵阵凉风紧随人而至,轻轻吹拂在身上,舒适而温馨,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 我从小喜欢栽树。树浑身是宝。树枝、树叶可以当烧柴,树干可以打家具,可谓“寸木寸用”。开始我栽的是速生树,泡桐、臭椿、刺槐。如今臭椿已垂垂老矣,泡桐则已经是第三代了。后来栽了不少香椿树,它们树干笔直,力争上游,一个劲地拼命的往上长高,争着出人头地,分享阳光雨露。优胜劣汰,臭椿,刺槐则相形见绌。 近几年老天爷的脾气古怪,要么是持续干旱,要么连降暴雨,要么暴雪冰冻,要么闷热异常。最近一连几天,九江竟然38度高温。酷暑难当。一段时间电脑显示器老出问题,它也闹情绪 “歇伏”。 院子里有几棵果树,果树底下野生了不少小杂树。傍晚我用镰割小的,用刀砍大的,再大的用锯子锯。第二天又搞院子外边的。我奇怪的发现,一棵皮树依然活着。我到院子里边看看,外边看看,院墙两边都没有杂树,全砍掉了呀。这棵皮树为什么还活着?莫非它有孙悟空的本领?走到皮树近前仔细一看,原来它既不在院子里边,也不在院子外,不偏不倚,它就长在水泥院墙上。柿子树枝恰好掩盖了它的根部。仔细看才能发现,它的根竟然把那么坚固的水泥挤开一寸来长的口子。 我对这棵皮树肃然起敬! 去年厦门鼓浪屿岛的岩石上也有一棵大树。一粒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种籽,落在夏天热烘烘冬天冷冰冰的水泥墙上。不靠天,不靠地,它以与生俱来的本能,艰难的吸收水分,吸收营养。一天天过去了,皮树种子顽强地,锲而不舍地孕穗,发芽,细小柔弱的根终于钻出了坚硬的水泥墙。艰难的吸收水分,吸收营养,顽强的生长,创造了人类难以想象的奇迹! 生命是如此伟大,奇迹无所不在。生命创造神奇!我感慨万分。植物是人类的老师,它给人类太多的启迪和鼓舞。 楼房旁边有两间瓦房,里面散放着几年前放的烧柴和各种杂物。 妻每天到瓦房里拿柴草去烧香喷喷的米饭和锅粑粥。有一天她告诉我说屋里柴霉烂了。捡出来晒太阳吧,不就搬一下吗?但是又寻不着了铁叉了。屋里堆放着乌七八糟的杂物,什么旧篾箩、篼子、没柄的铁扒梳、丢火粪的背篼,活脱脱一个农家用具博物馆。过去农民用的农具应有尽有,可惜它们生不逢时,现在英雄无用武之地,成了废物。当时,可是我们一点一滴花钱添置的啊。 突然,妻惊讶地发现,接近地面的树上竟然有白蚁! 白蚁!令人望而生畏,它啃树木,啃家具,啃水泥,无坚不摧。只道江湖多风险,原来生活中也危机四伏。这一屋子乱七八糟的杂物,十几年没问过它们,老鼠,鸟雀,黄鼠狼把屋上瓦搞破了,雨水漏进来,树木潮湿,白蚁们应运而生,无忧无虑的繁殖。 我把有白蚁的树木堆放在外面,一起点火燃烧,在家里满屋子喷灭蚊药。 这天一直搞到天黑。出了一身臭汗,原以为大功告成。晚上我上网查白蚁防治, 电脑上说,发现白蚁: 不能用火烧;不能用热水烫;不能用杀虫剂(如必扑等)喷;不能把蚁患处的构件拆掉。因为以上的方法只能治标不治本,其部分群体受到惊吓会四处乱爬,影响灭治效果,并可能会危害其它部位。正确的方法是及时通知市白蚁防治单位,由专业技术人员上门查看,制订灭杀方案,再进行专业的灭杀。 屁话。农村什么地方没有白蚁呢? (2011.7.27)(2016.11.2.)(2)a (5) 老家的生活宁静而舒适。 炎天暑热,乡村宁静而悠闲。 老家石屋140多口人,常住人口恐怕不足60个。年轻人都外出挣钱去了,每年10万、上百万、上千万,腊月里开着小车“衣锦还乡”的不在少数。土改时我父亲是下中农成分,在石屋算上等人家。而今我在石屋算穷人,再搞土改恐怕是“无产阶级”。 暑假孩子们到父母那里去了,明显感觉没有以前热闹。在家的都是留守老人。我在石屋男人里年龄排行11位,男女排行23位。石屋大约100亩水田,20来亩地,都是年龄比我大的老人们侍弄。 屋里三岔路口边有一个小店,是老年人俱乐部。中午没事都在那里休息,说着鸡毛蒜皮陈谷子烂芝麻,听着电扇呼呼,打发时光。电扇风不及自然风舒适,妻却爱去凑热闹。几位年轻一点的女同胞打点小麻将,开茶馆的又是打电话请,甚至开车接,倍受欢迎。 有两户人家从未在小店露面。 我的隔壁邻居是一等劳模。夫妇俩年纪都比我大10岁。栽了5亩多地的棉花,3亩多田的水稻,还有花生、芝麻、红薯、绿豆一共3亩多。另外还有一头水牛,两头猪,一头羊。每天早晨我们在床上睁开眼睛就听见他们说话,晚上睡觉醒了还听见他们说话。他们晚上最早11点睡觉,早晨至少4点起床。早饭9点后吃,中饭13点后吃(有一天下午6点才吃中饭),晚饭一般10点后才吃。 前天晚上,女主人吃饭时睡着了,脸就伏在饭碗上。孙子、孙女望着忍不住笑。男主人在大桌上吃饭端着碗也睡着了。冷不防坐在凳子上身子往后一扭,一跤跌倒在地上。“咣当”一声惊醒了女主人,一脸米饭,见丈夫躺在地上不能动,忙说“跌死了吧!” 男主人没跌死,只是扭伤了腰。第二天还是继续劳动,但腰痛不能挑稻把。读高中的孙子、孙女终于去挑稻把,一担挑四个。 一年365天,不论晴天雨天,冷天热天,他们都在外劳动。今年正月初五我看见男人卖藕。用屋里人话说他是 “吃人饭,着牛力”。“赤日炎炎似火烧”的大热天,他自己说一天打20桶药水!他们省吃俭用,女主人病了,妇科病,她舍不得去医院诊,“要好多钱!”孙女高中复读要12800元钱,她笑眯眯的给。她的孙女没做过体力活,“在家收谷袋都不帮我一下!”她说。 我们这个时代的孩子啊,该怎么说呢? 二等劳模比我大两岁,同黄梅佬承包着我们屋的50多亩水田,还有邻近的100多亩水田。打田,撒种,打药水,什么都是自己干。自家还有几亩棉花和水稻。 屋里人说这两家人“只知道干活”。 勤劳俭朴,埋头苦干。他们是传统中国人的优秀代表!只不过现在似乎不大合潮流,不很值得夸赞。 屋里有一位女同胞丈夫在房地产公司上班,但她也起早摸黑地干,而且做事条理清楚,很会安排,事事做在前面。她的嫂子说“石屋没有她,别人不知道怎么干活。”她是不会享福的。 我的几位婶子都七老八十的,儿子媳妇都很有钱。但她们家的地全栽棉花、种花生、芝麻、红薯、绿豆,妯娌们比赛着做。也许劳动健身吧,她们身体都很健康。 (2011.7.29)(1453)(2016.11.2.) (6) 一位已退休的老师说他每天只打牌,在家什么也不做。我与他恰好相反,不打牌,什么都做。我教书不内行,种田不外行。我做事大大咧咧,妻比我细致;我做得快,她做得好,我们各有所长。 我是土生土长的老资格的农民。如今在回到石屋我还是农民。我既非茶馆的座上宾,也不是电扇下的聚堆族。我的生活很有规律。我早晚散步,每天当两小时的运动员;上、下午到佐坝玩四、五小时的电脑;傍晚当一小时的农民。 刚到石屋,碰到婶子、嫂子们摘菜时都说,“没菜吧?拿点去!”她们是好心,但我不好意思。我自己动手做菜园。茄子、辣椒、豆荚、空心菜都有,吃不完还给儿子们。我在地里种了点绿豆、花生、红薯、芝麻。绿豆已开始收获,三、五天便能摘几斤。花生已开花,收获指日可待。 我挺满足自己的劳动果实。 我每天散步时都转到地边。欣赏它们发芽时的勃勃生机,开花时五彩缤纷,结果时的日新月异。 快乐无限,诗意盎然。收获更是一种满足,一种情趣。 我栽红薯。红薯抗癌。含有多种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每 500克红薯约可产热能635千卡,含蛋白质11.5克、糖14.5克、脂肪1克、磷100毫克、钙90毫克、铁2克,胡萝卜素0.5毫克,另含有维生B1、B2、C与尼克酸、亚油酸等。 我种芝麻。黑芝麻含有的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能加速人体的代谢功能;是预防贫血、活化脑细胞、消除血管胆固醇的重要成分。中医认为,黑芝麻具有补肝肾,益精血,益气力、长肌肉、填脑髓的作用,可治疗肝肾精血不足所致的眩晕、须发早白、脱发、腰膝酸软、四肢乏力、步履艰难、五脏虚损、皮燥发枯、肠燥便秘等病症,在乌发养颜方面的功效,更是有口皆碑。黑芝麻还有健脑益智、延年益寿的作用,是中老年人常用的保健佳品。 最先收获的是绿豆。下午太阳不晒人时,我端把小马儿坐在地沟里摘绿豆。劳动量小,心情愉快,轻松舒服。绿豆性味甘凉,有清热解毒之功。对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肾炎有较好的治疗辅助作用。大热天,人火气旺,妻眼睛常红肿,以前吃消炎片或打青霉素很见效,现在不知是假药,还是抗药性,只是好了一阵子又复发。所以喝绿豆是最佳食品。 妻煮绿豆富有创造性。早晨煮饭的时候烧几块木柴,停火时用瓷缸子煨几把绿豆。这是最原始的煨炖方法。早年我们家老人煨肉、煨鸡、煨茶都是用瓷罐,后来是瓷缸子,还专门请木匠做两个木抓套在罐耳上,拿出来不烫手。中饭时每人一碗,原汁原味的食品,香喷喷的,味道好极了。方便,实惠,营养。 我们早饭有香喷喷的锅巴粥,中饭有绿豆汤,晚上紫菜蛋汤,味道好且营养丰富。 我们煮饭炒菜都烧柴禾。没几天妻干脆把冰箱也停了,平常饭菜用桶吊在井内。我称赞她主人公意识。国家闹电荒,咱不用冰箱也是为国家能源、环保作贡献吧。小屋里的空调一直没开,心静自然凉。我家的风不大,但一天没有太阳的树林里的风凉快。很少开电扇,最热的时候晚上也只开两小时便感觉冷,忙停下来。心静自然凉,我们不浮躁。 妻还花25元钱买了两条笼网。每日用点油菜籽饼作诱料,居然能张一小碗鱼虾泥鳅之类。自己张的,新鲜,煮汤味道鲜美,吃得兴味盎然。 只是花钱买点肉。我们自食其力,丰衣足食。过着与陶渊明一般与世无争的原始状态的平静生活。 陶渊明在南山下种豆。我在老家种红薯,种芝麻,种绿豆,但是我不会写田园诗。 2011.7.31(2016.11.3.)(3933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