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6#楼,先生引用了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无常》里的话。 鲁迅先生《无常》还有 【如城隍和东岳大帝之类。那么,他的卤簿中间就另有一群特别的脚色:鬼卒、鬼王,还有活无常。这些鬼物们,大概都是由粗人和乡下人扮演的。鬼卒和鬼王是红红绿绿的衣裳,赤着脚;蓝脸,上面又画些鱼鳞,也许是龙鳞或别的什么鳞罢,我不大清楚。鬼卒拿着钢叉,叉环振得琅琅地响,鬼王拿的是一块小小的虎头牌。】 鲁迅先生把这场面,比作城隍的仪仗队(卤簿,仪仗队)。 宿松龙湖先生,可能,没有赶上观看类似的那个场面吧,也许听老人们讲过。反正我是看到过的。 鲁迅先生在文章里,把鬼神放在城隍庙,或者放在东岳庙里,可以说鲁迅先生讲错了。正所谓“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并非我逞能瞎说,容我道来。
从大唐信仰说起吧! 李唐得益于少林武僧的帮助,一开始佛教兴盛。后来,为了李唐尊李耳(老子),李氏有名的祖先。改信仰了道教。原本是皇帝要吃道士的炼丹延年。 但是,道家有两大派系,全真派和正一派。 全真派道士为出家道士,不结婚,素食。正一派道士可以结婚,吃荤。是不出家道士,又叫居士。 全真派和正一派在教法和科仪上有许多不同。比如全真派修炼内丹,正一派道士经忏中用符咒。 总不能丢掉哪一派吧。从此鬼文化就开始有了。 在民间百姓,也不要靠符咒赢得什么,也不靠吃金丹妙药,延年益寿。而相信道士舞神弄鬼。 汉人,自建了村堂社寺城隍三级鬼干部办公所。分别叫社寺土地庙,五猖庙,城隍庙。 社寺土地管理动土用地,是不是风调雨顺,包括出行求财。 五猖管理人畜健康,是不是六畜兴旺人身安泰。 城隍管理户籍禄位,有生杀予夺的权力。是不是求子求官免灾免祸。
单说这五猖庙,就是鲁迅先生文《无常》里面讲的那些鬼怪,其实,五猖庙供奉的是,马猴狗鸡蛇,五种动物的精灵。而我们宿松县的五猖庙,供奉的是庙殳,牛头,马面,谢必安白无常,范无救黑无常。 自从宿松言“有钱能使鬼推磨”,五猖都改邪归正了。 宿松的五猖,被利用来追赶马猴狗鸡蛇的精灵, 地方每年有轮班扮演五猖的人,表演者脸上画的颜色黑红绿蓝白,庙殳,牛头,马面,谢必安白无常,范无救黑无常,各具情态。 嘴唇大红,头戴高高的尖帽,嘴里喔喔喔喔叫个不停,手里拿的是钩枪钩叉,抖动得一片金戈震响,大有戏台上灭门抄斩之势。说不上来的那种滑稽。 钩枪是在铁长矛靠近控处,另加两根向握柄方向弯的铁钩,在铁钩与矛头或叉头之间,有阴阳对合的两片铁铙咵,两贴片之间有一个活动铁环,只要上下抖动,钢叉,长矛,铁环,就振得琅琅地响。清明节前七天开始放猖,四月十五收猖,这个驱鬼仪仗队,每家每户都到。每个屋场有一个领班的,手里拿着珠算盘在前面引路,不打花脸的,算盘也是珠子抖动得哗哗地响,样子像老人碎步长跑那样。祖辈人一脸严肃,父辈不让我们狂笑。 问长辈,却说凡是战争平息后,没有了恐怖,总要弄这些玄虚,驱赶鬼邪。叮嘱不要跟这个鬼仪仗队任何人说话,仪仗队来了要躲得远远的,等他们走了,就要扫地。 我那时小,喜欢与哥哥弟弟们,学着抖动右胳膊,排着队喔喔喔喔乱叫,跑着笑着,全无正形,低级趣味之极,没少挨骂。
自从宿松“破除迷信”,五猖庙没影了,还有社寺土地庙,正月初一还有人去烧香,求保佑养猪发财的。五猖庙灭了,为何去土地庙?可能是机构合并,鬼机构改革了吧!就像鲁迅先生《无常》把黑白无常放在东岳庙里。殊不知泰山大帝,是不跟五猖鬼同堂的。 所以说,鲁迅先生讲错了。 原因是鲁迅先生年月,没有听说鬼机构合并,也没有听说鬼机构改革。 大唐至今,以是太久了,让那些迷信见鬼去吧。哈哈!(又说了一通聊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