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思维最多的其实不是畅快,而是烦恼, 畅快是直接流露出来的,比天上掉馅饼还要出乎意料些。直接流露出来了。 烦恼怎么办呢?烦恼事情,交给时间处理,只要时间处理足够有效,烦恼就不存在了。 烦恼,贤文上说: “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 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 好像说,不知事就没烦恼。 好像说,服软也没有烦恼。 其实是行不通的。 《论语》说,孔子 六十而耳顺。 孔子六十岁时没有烦恼吗?不,孔子烦恼是有的。 ***** 见《列子仲尼第四》 仲尼闲居,子贡入侍,而有忧色。子贡不敢问,出告颜回。颜回援琴而歌。孔子闻之,果召回入,问:“你为什么独乐?" 颜回没有回答,而是反问夫子:“夫子为什么独忧呢?” 孔子曰:“先言尔志。” 曰:“吾昔闻之夫子曰:‘乐天知命故不忧’,回所以乐也。” 孔子忧愁的样子,隔了一会说“我是这样曾经说过,但是你领会错了。” 昔日我这样告诉你,今日为我以前的言论正名。你仅仅知道乐天知命的无忧,而未知道乐天知命后面有大忧虑啊!现在我如实告诉你吧!修己一身,放任穷困通达,知道生来死往都不是真我,停止内心的变乱焦虑,这就是你认识的乐天知命!我往昔修订《诗》《书》,匡正礼乐,用于治理天下,留给后人,非但修一身治理鲁国而已。鲁国的君臣秩序失控了,人们开始忘记仁义,情性暴戾乖僻。大道不行在一国尚且如此,如果天下无道又会如何?我开始知道诗书礼乐对于治乱是无效,但我还没知道革新的办法,这就是我乐天知命的大忧!即使如此,我明白了。乐而知者,不是古人所谓乐知。无乐无知,才是真乐真知,无所不知,无所不忧,无所不为。诗书礼乐,丢弃了什么?革新了什么?” 颜回听了,原来夫子看似仁者不忧,知者乐,却有大忧。颜回向北叩拜:“颜回明白了”,出门把话告诉子贡。子贡茫然自失,归家淫思七日,不寝不食,以至骨立。 * **** 放不下的心态,丢不开的七情六欲,多少带些病来。使人百样生 千样死。就是说,烦恼是不可避免存在的。烦恼这一种心态,凡夫俗子有,贤才,圣人也有。 同一个时期,孔子大烦恼,子贡也淫思七日,不寝不食,何如颜回,一箪食一瓢饮,穷居陋巷而不改其乐。何也?? 在某看来,是本能与本事的不同。有烦恼就爆发出来,只是人的本能;有烦恼给压下去,就是人的本事。 而怎样去压制烦恼呢?只要先把烦恼放下来,这样就让自己的寿数提升些,因为烦恼是由事件来的,而事件是经不得时间一拖,就清屏了。孔子子贡不在,现在还有孔子子贡的烦恼吗?没有。时间是万能的。成也在它败也在它。时间把烦恼,包括颜回的快乐都清屏了。 所以直接把烦恼交给时间处理。烦恼就没有了。 于是得知,一切烦恼,都是自行烦恼。自行烦恼,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