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钦,男,闽东霞浦人,作品散见《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湖南日报》《中国作家》《湖南文学》《散文》等杂志,著有散文集《一个人的星空》。现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福建省作协会员。 与自然之间,似有种与生俱来的默契。就像我,冥冥间注定与江北名邑一一宿松县的山水有个绿色之约。生长在闽东沿海平原的我, 一扑入石莲洞国家森林公园,心就发紧发疼,被恋人般地紧吸过去。
五月的春阳善解人意,当我走进石莲洞景区,盈满眼帘的是一汪原始的北亚热带带绿--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碧绿,而是酣绿、醉绿。茸茵如毯的草坪,翠盖斜偃的林木,弥望似海,泱泱欲腾。只有跌进这无边无缘的林海,在黑泥土绿草叶的芬芳中呼吸,你才会明白什么是"满眼的绿"。 在参天古木荫蔽着的石莲洞的山路上,尽是些从石缝里透出的凉意,不停地从脚底,诱惑着我的步伐。山上有许多诱人之处,像深藏密林的石莲洞,遍布山谷的马尾松林,清冽照人的深水潭,都堪称大自然的绝世经典。在那"石莲洞"前,洞的四周古树荫蔽,虬枝盘旋。进入幽深的洞内,只见岩水叮咚、钟乳倒悬。洞内有状如荷叶石岩,滴水溅荷叶、雾气袅娜,犹入仙境。愈往里走,岩洞愈来愈小,在狭小的的穴道里弯腰弓背,匍匐上行,须小心翼翼、拾级而上。待到洞底,霎时间豁然开朗,顿觉别有洞天! 在石莲洞景区的密林深处,阳光透过树缝射向地面,这里的森林覆盖率 97.4%,空气每立方厘米含负离子数 5 万个,细菌含量趋近于零。据说,空气质量这般好的地方在江北地区仅有六处,不啻为名闻江淮的"天然氧吧"。已闻惯了城市中尘粉空气的我,感受到 了一种发自心底的舒坦。这感觉就仿佛是有东西在按摩我的喉咙与气管,并小心翼翼地刷去了上面的所有尘粒,然后又轻洒上了几滴天然香水,让我使劲地呼吸着。渐渐地,这种感觉传到了心肺之中,进而又传到了大脑,传遍了全身。此时,我感觉到身上所有的细胞都在和我一起呼吸着,体内的杂垢正在迅急地向外涌动。 石莲洞林区这座"绿海",以其良好的生态植被,涵养着四季雨水。源自景区的二郎河等河流沿着西北向东南奔流,终年水花飞溅、流泉淙淙,在纵跨整个河西山后注入黄湖。石莲洞林区年复一年地丰富着湖泊的水源,为下游百姓默默作着奉献。 在河西山上散步,清泉像一些透明的藤蔓,不是从脚下的石缝里爬出,就是从头顶的悬崖上落下。它还像一种淳安特有的音乐语 言,随时随地用水质的声音演奏出来。而这些流动着,像笛或像琴的泉水,更把生命存活所必须的补品氧,而山涧中的泉水流细而长,淌露着阴柔之气。这些泉水在景区最优美的洼陷处形成了井潭。确切地说,这井潭里满盛的不是水,而是一潭音乐,一潭氧 气。宿松人极具创造性,把井潭流过的一条山谷命名为"品氧谷"。 现在想起来,穿过"品氧谷"的那一刻,五脏六腑的感觉就是非同一般,身边的一切,包括穿过树冠,厚厚地筛落下来的阳光,都像一团绿水,飘浮在视野里。我不由放慢脚步,一边细细地品着氧,一边赏阅着潭上风景,不由吟成一首自然之诗。 石莲洞森林公园的山水,就这么年复一年,流淌着原始的绿 意,流动着原始的美!在这山野丛林造就的和谐之中,人们已很难再来修饰什么。 在绿意环抱的山间,看着碧绿的潭水,我顿时明白了明代旅行 大师徐霞客的感悟:水是山的血脉。看着这些纯情之水,我不想用人的手脚去碰撞污染它,只想借用山中的一缕清风,去与它交谈。 游兴盎然的我,径入林木深处,沿途中像拥抱朋友一样,抱住那些经历千年的古木,想从它们身上捕捉一些大自然演化的信息。这个有着上百种亚热带动植物的地方,在我出生的多年以前,被国内生态专家美誉为"江淮动植物宝库"。当我站在这些植物家族中,置身 于被列为"植物贵族"的银杏、红椿、鹅掌楸等珍稀树种面前,我好像看到了人类的祖先。事实上,树木亦是我们的祖先,我们的祖先就像树木,两者同在这片大地上,一代代和睦生活着。只是到了今天,能像石莲洞森林公园还保存着如此天然的森林生态体系,着实是绝无仅有。在那山涧边,国家级两栖动物娃娃鱼、山龟等珍贵野生动物自由地嬉戏,陶然栖居于美丽的生态家园中。 细想,与巴比伦城、那不勒斯"死亡谷"、比萨斜塔等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处于同一纬度--北纬 30 度上,石莲洞森林公园竟保存着江北地区完整的千顷原始阔叶林。在这种环境中,这片保留完好的北亚热带森林,宛若一颗弥足珍贵的绿宝石,把溶溶生机留在 地球的一个经典纬度上。或许,石莲洞森林极通人性,才把自己修养得如此葱绿和幽静,才向每位观赏者,把一座苍翠欲滴的江北山水,自然大方地打开。 正值春夏之交,雨后的杜鹃在林区中盛开的无拘无束,怒放成密密匝匝的"杜鹃长廊",它们既相约山谷小径之旁,悄然灿烂;又扎根崖壁之上,傲然于春风。满眼的杜鹃映红了石莲洞景区,与郁郁葱葱的松木交相辉映,燃烧着生命的激情。那满山杜鹃绚烂到天涯之远,犹如红旗迎风铺展,不由让我吟哦起唐朝大诗人成彦雄的佳句,"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凝眸葱茏的石莲洞森林景区,我脑海中闪现出这样一幅画面:走进幽静的山涧河边,点起篝火,支起帐蓬,皓月当空,聆听虫鸣,对酒当歌,海阔天空地畅谈,这简直就是一种诗意的生活。写到这里,我忽然感到了手中的笔很沉重。因为担心石莲洞景区的哪一些处子之美,被我埋没在一堆文字里面,又惟恐把它写得太美了,而招来一些破坏性的灾难。为此,我希望走进石莲洞的人,都能学学徐霞客或梭罗,做一名生活中的善待山水者。 回眸之间,我仿佛看到那高高河西山的山巅上,有一群热爱家园热爱生态的人们,正为宿松的子孙万代栽下片片浓密的绿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