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省网络安全十件典型案例 宿松县网络宣传管理办公室
1.淮北“2.04”特大手机木马诈骗案
2017年2月4日,淮北网安民警接到报警称:其手机收到陌生短信,打开后,信用卡即被刷掉3920元。对此情况,网安部门高度重视,立即组织立案侦查。
经勘验检查,被害人的手机被植入木马病毒,一旦中了该木马,手机的通讯录、历史短信记录及即时短信就会被犯罪嫌疑人拦截盗取,木马程序会自动将盗取的信息回传至犯罪嫌疑人的邮箱和手机。犯罪嫌疑人盗取用户手机短信里的银行信息后,针对某银行“e支付”功能,购买游戏点卡,盗刷被害人银行卡内余额。最终,公安机关抓获犯罪嫌疑人4人。该案涉案资金流达每月500万,初查受害人200多人,遍布全国各地。自2016年8月以来,该团伙非法获利达50余万元。
2.淮南“5.23”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案
2017年5月23日,淮南网安支队接线索:一网民入侵淮南市人社局网站服务器,进行非法控制,以此牟利。淮南市网安支队当即立案侦查,开展工作。
经侦查,该团伙于2015年开始,大肆攻击、渗透全国政府网站,非法获取政府网站数据库权限212个,恶意修改政府网站后台数据信息,添加虚假的学历、职称、各类证书数据,使假证能够得到政府网站的在线认证,实施诈骗。仅今年以来,犯罪嫌疑人覃某某就疯狂敛财162万元。案件涉及安监局、住建厅等多行业从业资格、许可证件,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最终,公安机关抓获主要犯罪嫌疑人3名,收缴手机9部,涉案电脑8台,涉案金额500余万元。同时,对全国各地被侵犯网站进行系统梳理,通知各地及时修复安全漏洞。
3.淮南“10.28”等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
2016年10月,淮南网安部门在工作中发现,本市居民施某某等人在互联网上贩卖小区业主等公民个人信息,随即联合刑侦部门立案侦办。
经查,2016年以来,施某某等人利用房地产从业者、装潢公司员工等多种渠道源头,非法购买大量公民个人信息,包括小区业主、来访人员信息等,并销售、提供给多人,从中获利。最终,公安机关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56名,刑拘44人,扣押涉案电脑42台,涉案手机61部,打掉一个贩卖公民个人信息网站,查获各类公民个人信息1亿余条。
4.宿州“8.02”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
2016年7月,宿州市公安局网安支队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一微信号涉嫌贩卖公民个人信息,遂开展侦查工作。
经查,该微信号以每条10元至300元不等的价格购买各类公民个人信息,再加价5至10元不等的价格卖给下线。主要交易模式为:根据下线提供的被查询人身份信息,查询银行开户信息、预留手机号码、账户余额等信息;或是通过银行卡号反向查询身份信息等。最终,公安机关赴全国11个省市抓获犯罪嫌疑人14名,其中2人为银行工作人员。
5.芜湖“11.14”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
2016年11月,芜湖网安部门工作发现,本地有网民利用QQ向他人购买芜湖市中小学生信息,内容包含学生及家长个人信息,初步统计数量达万余条,涉及本市各中小学,公安机关随即立案侦办。
经侦查,犯罪嫌疑人为某教育培训机构负责人郑某、郝某某二人,公安机关遂将二人抓获归案。根据掌握的情况,公安机关又陆续抓获10名教育培训机构从业者。最终查明信息泄露源头为某科技公司员工张某,该人负责学籍管理平台的管理与维护,公安机关迅速将该张抓获,成功摧毁一条贩卖中小学生以及家长信息的犯罪链条。缴获信息种类包含省内各市中、小学生及家长姓名、身份证号、工作单位、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数量达一百余万条。
6.蚌埠“5.11”冒充网警诈骗案
蚌埠市公安局网安部门协助刑侦部门,成功侦破一起冒充网警发布虚假受案QQ实施网络诈骗的案件,抓获海南儋州籍诈骗、取款团伙主要嫌疑人3名。
2017年5月11日,蚌埠市怀远县居民钱某某在互联网上被人以冒充的网警的方式诈骗13199元。
经查,犯罪嫌疑人在网页广泛发布“网上被人骗了怎么办”的相关信息,并留下QQ号(昵称:网警110在线),受害人钱某某联系该QQ反映自己前期被骗2000元的事宜,对方以帮助解冻被骗资金为由,对钱某某实施诈骗。最终,公安机关于6月21日在海南抓获黄某某等3名犯罪嫌疑人。经审查,该团伙曾实施同类型诈骗案件10余起,涉案资金30余万元。
7.合肥“2.17”网络平台诈骗案
2017年2月,合肥网安部门通过网上巡查发现,合肥市万国大厦合肥德赢电子商务公司涉嫌使用网络平台进行诈骗,遂将线索通报刑侦部门。
经查,该公司由李某、陈某等人招募20余名业务员,非法购买股民类公民个人信息,利用网络社交软件虚拟身份,虚构事实、夸大收益,吸引不明真相的群众通过他们提供的西部贵金属、福建金雅等非法交易平台进行炒白银、沥青、天然气等交易。在诱骗群众开户投资后,再冒充指导老师、金牌分析师等身份故意指导投资人反向操作、止盈加亏,通过指导客户频繁进行交易产生的手续费和巨额亏损牟利,是一起典型的贵金属平台诈骗案。2月17日上午,公安机关抓获李某等20名犯罪嫌疑人,现场查获大量证据资料。
8.合肥“12.13”婚恋诈骗案
2016年12月,合肥市公安局接群众举报称,合肥鹊桥网以帮助找对象为名实施诈骗,民警迅速开展工作,立案侦办。
经查,犯罪嫌疑人建立鹊桥网,并注册多个虚假女会员账号,网站工作人员冒充女会员与注册男会员聊天培养感情,最终诱骗男会员在该网站购买鲜花、各类套餐等虚拟礼品向女会员赠送,以此骗取受害人钱财。因该网站投诉太多,嫌疑人又重新开办另一诈骗网站知音网,以同样的手法实施诈骗。2017年4月,公安机关陆续抓获网站负责人刘某某等涉案人员12名,铲除了一个婚恋诈骗团伙。
9.宿州“2.10”网络兼职刷单诈骗案
2017年2月,宿州网安部门接本地居民蔡某报警称,其在网上被人以兼职刷单的名义诈骗3970元。
经查,蔡某手机接到招聘淘宝兼职短信,其联系短信上的客服QQ,客服先向其发送商品链接让其加入购物车,然后发送二维码让其扫码付款,并承诺每次刷单会给予其5元左右的回报。蔡某第一单付款110元,收到返款115元。通过此交易过程,受害人逐渐相信对方,并按照客服要求继续刷单付款。当刷到一些金额较大的单子时,就以各种理由不再向受害人返款。最终,公安机关抓获涉嫌诈骗的林某某等11名犯罪嫌疑人。查获手机、电脑等一大批作案工具,以及大量现金、银行卡、公民个人信息等。
10.安庆“4.02”散布谣言扰乱公共秩序案​​​
2017年4月2日,安庆市公安局接到市民举报有网民在其新浪微博发布信息,称安庆石化厂危化品仓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造成165人遇难,8人失踪,798人受伤,已核定的直接经济损失68.66亿元等。
经查,该信息与闪爆事故事实明显不符,属于散布谣言扰乱公共秩序。安庆市公安局菱北分局刑警大队于3日凌晨将嫌疑人张某(男,28岁,安庆人)抓获。张某交代,2日傍晚5:30左右,他在自己的手机微信群里看到有人发布爆炸事故信息,未经甄别和核实,就将该信息转发到微博进行传播,造成不良影响。之后安庆警方又相继抓获了违法嫌疑人鲁某(安庆市老峰镇人)和曹某(安庆市大观区人)。经查,4月2日20时33分,鲁某在微信群编造涉及万华油品公司仓库闪爆事故的视频及文字,与事实严重不符。4月2日21时许,曹某利用微信向3个微信群散布“安庆石化发生爆炸”谣言,两人均涉嫌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
警方提醒,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在互联网上言行同样要受到法律约束,同样需承担法律责任。希望广大网民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做文明、理性网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