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想起“文明押金” 回家(62) 石普水 从合肥回家一个月了,常常想起武警医院的“文明押金”,并且一直耿耿于怀。凭什么农村人要交100元“文明押金”而城里人却不交呢?为什么一个病房搞“一国两制”? 前天,妻到一位亲戚家做客。散席了,亲戚收拾东西时发现,酒瓶盖子全部打开了,满瓶里的酒却一口没喝。酒是不能退给店里了,因为瓶打开了呀。但是,这位亲戚自己不喝酒。送人也不行,谁要你开瓶的剩酒呀?尴尬万分,哭笑不得! 原来,这酒“开瓶有奖”。一位仁兄把酒瓶全部打开,盖子拿去兑奖了。为了几块钱的奖,害得亲戚家把十几瓶酒全部留在家里。缺德不缺德? 这位把亲戚家酒瓶打开拿盖子去兑奖仁兄不该交“文明押金”? 十几年前,一个朋友讲笑话。一个人去菜园里摘菜,看到屋里人在他菜园里摘菜。这人说:“嘿嘿,你菜园近一些,就在你家菜园摘菜。”——“窃书不为偷”,多少尴尬全在这几声“嘿嘿”中。这人自然不懂什么叫恬不知耻! 前几年听说,一天中午一个女人去摘棉花,却看到屋里一个男人在自己家地里摘棉花。那男人也是“嘿嘿,到我家地里摘棉花,刚刚路过你家地,摘了几朵棉花,就走,就走!”——哪里是“几朵棉花”女人看见自己地里一大片棉花没有了,而那个男人却已经满满一袋棉花。这个男人曾经在上海大世界当过兵,能说会道。70多岁了还是有点“手脚不干净”。一个女人拿他怎么办?据说,这个故事在别人家地里也多次上演过。人无廉耻,百事可为。 今年又有了摘菜的故事。一墙之隔,墙外边有人把丝瓜藤拉扯得沙沙的响,女主人急忙跑出去,看见60多岁的邻居拿着两条丝瓜回家。分明就是刚才在自己院墙上摘的。邻里之间,平时碰上亲亲热热的,几条丝瓜值什么?“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主人回家了,但是,她从此知道,邻居是一个嘴上仁义道德,背后贼手贼脚之人。 还有人家冬瓜不见了;几天后南瓜也不见了。女人大声喊:“哪个摘了我家冬瓜?不讲我骂啊!”喊着,喊着,有人说话了:“莫骂!是我随手摘了一个冬瓜!”她到人家店里买饼干,也随手往口袋里塞。 “路边果子随手摘”,其实算不了什么。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农民家菜园里的青菜,家里出的,小意思。但是,“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经过瓜田,不要弯下身来提鞋,免得人家怀疑是摘他的瓜;走过李树下面,不要举起手来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怀疑是摘他李子。所以“瓜田李下,各避嫌疑。”你这么一伸手,就有失人格,有损形象,到安徽武警医院,要农村人交“文明押金”,自然师出有名。 这样一想,武警医院,要农民交“文明押金”,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 听说,几年前,一家宾馆开会,一个农村干部在浴缸内拉屎!阿弥陀佛,斯文扫地!再怎么着,你也是一个农村“干部”!就这点素质? 前年,我们去广西桂林旅游,上车了,导游却不让走。宾馆打电话说,两个茶杯不见了。忙活了一阵,一个小学教师从包里拿出两个茶杯!丢人啊,人民教师的人格居然只值几块小钱! 圣人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我教政治时,要求我的学生从小树雄心,立壮志,鼓励他们“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课后想想,其实,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当将军的,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治国,平天下”;甚至,如今阴盛阳衰,大老爷们甚至不可能个个都“齐家”。但是,我们至少可以“修身”的。 怎样“修身”?“管住嘴,迈开腿”,做一个身体健康的人;“日不伸手,夜不伸脚”,做一个品行干净的人。民间流传一句俗话:“饿死莫做贼”,一个人虽然不能光宗耀祖,至少,不给父母留骂名——不能让人骂他“贼儿”。 “莫伸手,伸手即被捉”。文明,其实不是什么大道理,只是做好一件件小事,一件件微乎其微的小事。一伸手,一抬足,就能显示一个人的人格。 (2012.10.29)(1446)(2017/9/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