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友交文:
有人认为,合肥武警医院要农村人交100元“文明押金”,城里人不用交,反正事后可以退回,以示农村人就医文明了。违规了不退100元,活该落个不文明。其实这是对欺侮甘心承受侮辱。 为什么城里人不交100元“文明抵押金”,难道不是事后可以退回,以示城里人就医文明了。违规了不退100元,活该落个不文明吗? 或者说只要是城里人,任何时间地点,任何事都文明吗? 如果是,则市场管理就可以免了,事实并不是这样。
有人认为,合肥武警医院要农村人交100元“文明抵押金”,城里人不用交,农村人心甘情愿受侮辱,不提出反对意见,这是接受管理的高级良民。应该提倡。以表示和谐。
甘受侮辱而不提出反对意见,叫没有国人骨气,任何单位也不任用。 忍受不了侮辱,提出反对意见,又不利于和谐,社会又不同意。 不提出反对意见,不好。提出反对意见,也不好。这就是一个悖论了。 恰似 《公孙龙·迹府》六国时辩士公孙龙,做赵国平原君的幕僚,与孔穿驳理,讲了一个悖论。 请允许我用白话文讲述吧!
战国时期,赵国平原君(赵胜)收食客三千。其中有个能说会道的公孙龙先生,做了平原君幕僚,与此同时,孔子的后裔孔穿也在门下。 有一天,两个人在一起耍嘴皮子,公孙龙说孔穿道理站不住脚,讲了当初一个齐宣王与尹文子对话的故事。——尹文子的悖论。
尹文子的悖论。 齐王曾经对 尹文说:“我很喜欢士人,可是齐国没有士人,这是什么缘故?” 尹文说:“想倾听大王所谓士的标准是什么?” 齐王一时说不上来。 尹文接着说 :“现在有这样的人,效劳君主很忠诚,奉侍父母很孝敬,结交朋友很诚实,对待乡亲很和顺,有这四种德行的人,可称为士了吗?” 齐王说:“那太好了!这正是我所谓的士了。” 尹文说:“大王如果得到这样的人,愿意任用他为臣下吗?” 齐王说:“那是我求之而不得的呀!” 当时齐王 提倡勇敢战斗, 于是尹文便说:“假使这样的人在大庭广众之中,受到欺负而始终不敢搏斗,大王还肯用他为臣吗?” 齐王说:“嘻!这还算什么士人?遭受欺负而不敢争斗,多么耻辱!受人侮辱而不知羞耻的人,我是决不会用他为臣的。” 尹文说:“虽然受到欺侮而不争斗,可是并没有失去这四种德行呀! 既然没有失去四种德行,那末人并没有失去作为士的资格! 然而,大王一会儿,想用他为臣,一会儿又不肯用他为臣。那末请问:您刚才所说的‘士’的标准,不算数了吗?” 齐王哑口无言了。 尹文接着说:“现在有位君主,打算治理他的国家,人民有过错便处罚他,没有过错也要处罚他;有功劳便奖赏他,没有功劳也要奖赏他。这样管理他的国家,却反而埋怨人民不好管理,对吗?” 齐王说:“这当然不对罗!” 尹文说:“以我的浅见看来,下面官吏治理齐国的办法,就象这个样子!” 齐王说:“寡人治理国家,倘若象先生说的那样,人民即使不服管理,我也不敢埋怨的。不过我想情况不至于那样吧!” 尹文说:“我那样说岂敢没有根据? 大王的法令规定:‘杀人的处死,伤人的判刑’。 人们有威慑于大王法令的,受到欺负侮辱而始终不敢起来争斗,这是维护与遵守大王的法令啊! 然而大王却说:‘受到欺负侮辱而不敢起来争斗的,太耻辱了!’ 大王说这种行为是耻辱的,就是宣布它是错误的,本来并没有过错而大王却加以谴责,因而国家取消了他作官的资格,不用他为臣了;不任用为臣就是一种惩罚, 既然大王鄙视不敢争斗的人,必然赞扬敢于争斗的人;赞扬敢于争斗,就是宣布他是正确的,也就必然起用这种人为臣了。必然起用为臣,就是最大的奖赏。 这种毫无罪过而被大王惩罚了! 这种毫无功劳而大王却大加奖赏。 这样, 大王所奖赏的,正是官吏所要诛罚的; 君主所赞扬的,却是法律所禁止的。 赏罚是非,四个方面互相矛盾。这种与治国之道背道而驰的情况,即使有十倍于黄帝本事的人,也不可能治理好国家。” 齐王无话可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