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可而止(5) 石普水 正确的观念远比昂贵的药物和危险的手术更能帮助患者消除疾病。有了正确的观念,你就会有正确的决定,你就会有正确的行为,你就可以预防许多疾病的发生。 人是一切生物中构造最完美的灵体,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来就具有的;人的健康状况的调节是靠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修复系统来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 “天人合一”。阴阳平衡必自愈。养生先养心,淡定,乐观,豁达。笑一笑,少一少,愁一愁,白了头。扶正才能祛邪。哭也是一种发泄方式,给“邪”以出路,饮食清淡,少吃辣、油腻,情绪乐观,唱歌是清心不吃药的好办法。帮助别人,收获快乐,心胸开阔。——裴学义,国家级名老中医。 贵州西江黄美秀老人今年122岁,历经清朝、民国、共和国三个朝代,是中国十大寿星之首。老人至今仍然能自己下地干活、穿针引线、耳不聋、眼不花、头脑清晰。谈起自己的长寿秘诀,老人憨厚的笑笑说:没什么秘诀,就是粗茶淡饭,每天睡前用老苗汤泡泡脚,没得过什么病,不知不觉就活到今天了! “水火相济”本来是生理学名词,系借用五行学说中关于水与火的生克关系,来比喻心火与肾水、肾阴与肾阳的相互关系。互相协调,维持生理的动态平衡,称相济;互相失调称不济。 “一阴一阳之谓道”语见《周易·系辞上》,古人认为事物都有阴阳两个方面、两种力量,相反相成,相互推移,不可偏废,构成事物的本性及其运动的法则。无论自然、人、事,都表现如此。 一切药物对治病来说都是治标,不是治本,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因为一切的病都是错误的因产生错误的果,错误的因不除,错误的果就不会绝根。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从心,心净则身净,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复系统来修复自己的疾病。其实人和动物是一样的,动物的病都是靠自己,人也能。 刘清泉,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副院长。高血压调理:不暴喜,不暴怒,心态平和。松针泡茶能够预防。煮20~30分钟,有点芳香,辅助,不能代替药物。养生也要讲究马桶理论。“短板效应”严重,可置人于死地。近年来大家熟知的一些名人,如相声大师马季、表演艺术家李婉芬、著名小品演员高秀敏、毛泽东的特型演员古月、京剧表演艺术家袁世海等的猝死,都是因心脏出现了“短板效应”(患了急性心肌梗死);评剧表演艺术家赵丽蓉的死亡,是肺脏出现了“短板效应”(患了晚期肺癌);著名影视演员傅彪和著名画家陈逸飞的死亡,是肝脏出现了“短板效应”(分别患了肝癌、肝硬化);著名军旅歌唱家马国光的猝死,是血管出现了“短板效应”(患了高血压导致的脑出血)。至于不是名人的芸芸众生,出现严重的“短板效应”猝死者,更是难计其数。 不伤身的养生30条守则,1、唾不及远;2、行不及(疾)步;3、耳不极听;4、目不久视;5、坐不至久处;6、卧不至懵(久卧不及疲);7、先寒而衣;8、先热而解;9、不欲极饥而食;10、不欲极渴而饮;11、食不过饱;12、饮不过多;13、凡食过则结积聚,饮过则成痰癖;14、不欲甚劳甚逸;15、不欲起晚;16、不欲汗流;17、不欲多睡;18、不欲奔车走马;19、不欲极目远望;20、不欲多啖生冷;21、不欲饮酒当风;22、不欲数数沐浴;23、不欲广志远愿;24、不欲规造异巧;25、冬不欲极温;26、夏不欲窃凉;27、不露卧星下;28、不眠中见肩;29、大寒、大热、大风、大雾皆不欲冒之;30、五味入口,不欲偏多: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辛多伤肝,咸多伤心,甘多伤肾,此五行自然之理也。 保健,适可而止! (2012.11.22)2017/9/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