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乡镇 进入微博 微信抖音

宿松世纪网

115、【读书心得征文】见识来自无字书

[复制链接]

2017-10-16 11:19 9642 1

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7-10-16 11:19 |阅读模式

宿松龙湖 1#

2017-10-16 11:19

115、【读书心得征文】见识来自无字书
石普水
我在汽车上折腾了一整天,带回一大堆书。身上酸酸的,而大脑却异常兴奋。
“书读差点儿没关系,关键是做好人!”这是罗科长说的。博士毕业的儿子去北京化工大学教书,他劝儿子:“不急于下海挣钱,先做好人,做好学问,把根基打扎实。”
这位科长当国营场长时,场里分来一个大学生当技术员。他对大学生说,你不能瞧不起工人,他们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又对工人们说,你们要尊敬技术员,他有书本理论知识,将来必将大有作为。这位科长给学生倒茶,他精通无字书。“进了我们学校,就是一只脚踏入了社会。”
回家车到潜山舒州大道时天已黑了,街道边火树银花五彩缤纷,但是与去年上海滩边的火树银花要打很大的折扣。我想起了一位只读过初中的女导游的话。她说,“人是块海绵,紧裹在一竹筒里是圆的,放在地上是扁的。同样的一个人,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见识不同。”她劝亲戚在县城买房子,生活在城里与乡下境界绝对不一样。时势造英雄,“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这话很有道理。毛泽东如果一直生活在韶山冲,至多是位大米商,大财主,无论如何也不会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历史责任,也不可能明白“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道理,更不会有“帝国主义加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气魄。朱德如果生活在老家也不过一个闻名乡里的好劳力,不仅不能为家庭支撑门户,更不能成为人民军队的统帅。
什么是见识?
“一块钱你一个人得了,还只是一块钱;一块钱你分给十个人了,十个人都希望你挣更多的钱!”这话是我一个只读过小学三年级的同学说的。同学从包工头做到房产公司经理,石木匠、帮工的、业主、管理人员,谁都说他好。他家是个冷饭店,谁都可以到家吃饭;他又是散财童子,打牌逢赌必输。他发了一点小财,他的同行兄弟虽然发了大财,却被人告发,出事了。
学校同事的父亲读书不多,阅历却非常丰富。七十多岁了,身体忒棒,每天打点小牌,每餐喝点小酒,悠哉游哉。他五个儿子,儿子媳妇吵嘴时,他照看电视报纸,置若罔闻。小两口吵架谁有理?家务事谁能断清楚?他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老人要会做老人,老人不是家长。”这是他的见解。
我的一位没有血缘的外甥只读过初中,他一段话却比说得通俗而深刻。他说,“没读书的人脑子是空的,什么成见也没有,看到别人这么做发财了,他也这么做。”“初生牛犊不怕虎”,读书少的人的优势是什么都不墨守成规,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怯三怯四,做了再说。做好了,英雄一世,扬眉吐气当大老板;做塌了,从头再来,大不了从头再来就是。“脑袋掉了碗大个疤!”“成者英雄败者寇。”他们可以当主帅。刘邦不读书,他成了帝王;萧何、张良、韩信饱学之士,只能作智囊当军师。读书多的人优柔寡断,思前想后错失良机。我一位亲戚小学还没毕业,跟高中毕业的大哥学裁缝。大哥当裁剪师,他办厂做老板。又买车又到县城买房子,发了!他脑子是“空”的!“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我一位小弟只读过两年小学,打几年工后办厂,赚了钱开车到处转悠。他人缘关系好极了,熟人多,同工人称兄道弟,做人圆滑,吃香喝辣。
性格决定命运。见识来自每一个人的独特悟性。我的一位亲戚非常重视孩子读书。他说:“我爹爹当年挣钱只想做房子,而不想让我们读书。我甚至没读初中,从做裁缝到裁剪师,很受没文化的拘束。”他亲身体验到没文化的苦头,想让孩子多读书。他相信知识就是力量。
读书明理。书不能不读,但不能死读。“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熟读《玉匣记》,做事不成器” 。书读多了人反而会迂腐。无字书远比有字书重要。读过书后要想,进得去,回得来。孔夫子是古往今来第一个真正的圣人。他自学成才,精通“六艺”。可贵的是钻进故纸堆,增删典籍,留下灿烂文化。他流芳千古。大道至简。毛泽东是古往今来读书最多的政治家,更可贵的是他活读书。他说,政治是什么?政治就是“把支持自己的人搞得多多的,把反对自己的人搞得少少的!”他又说,军事是什么?军事就是“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多么经典!
无字书长见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识时务者为俊杰。世界首富们都没读很多书,但他们会读无字书。我们县一位只读过小学的正处级领导,他精通人学。成功者都会做人。做人是一辈子都学不完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今社会无字书远比有字书管用。读多了书的人酸、傲、迂腐。知识不能给所有人力量,精通人学是最重要的知识。善读书的人更明理,更有见识。
杨修“为人好学,有俊才”,著作颇丰,却“恃才放旷”,最终难免一死,他酸;弥衡当着众宾客的面把衣服脱得精光击鼓,死时才26岁,他迂腐;诸葛亮,三顾茅庐才肯出山,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他们都傲。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我十分笨拙,两分迂腐,一分傲气。宿松是诗歌之乡,我却一句诗也写不出来。私下里十分羡慕刘邦的一首诗——“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时下贪官大部分书都读得很好,但都利令智昏。要那么多钱干什么?钱乃身外之物,够用就行;要那么多房干什么?广厦千间,夜眠六尺;要那么多女人干什么?皓齿明眸,伤身根本。“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珍爱生命,快快乐乐每一天,舒舒服服一辈子。清清白白为官,平平安安度日,快快乐乐生活,此乐何及。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贪官利欲熏心,没有真见识。
QQ:306678504
1964年5月,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明史》我看了最生气。明朝除了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不识字的两个皇帝搞得比较好,明武宗、明英宗还稍好些以外,其余的都不好,尽做坏事。”朱元璋以一个落魄的和尚,十五载而成帝业,是继刘邦之后又一个出身卑微、起自草莽的平民皇帝。毛泽东对这种现象深有感触,他通过对比,得出了不要小看“大老粗”、“老粗出人物”的结论。朱元璋大字不识一个,却善于从战争中学习,多谋而又善断。毛泽东对朱元璋卓越的军事才能给予过很高的评价,曾说“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2011.2.20)2017/10/16

全部回复0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版主
:
306678504@qq.com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0

帖子0

积分0

图文推荐

  • 宿松新世纪论坛公益协会程岭联络站开展“庆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为弘扬劳动精

  • 宿松县柳溪初中八〇届毕业40周年首聚

    宿松县柳溪初级中学(入学时名宿松县枫驿初级中学)

  • 防溺记心中,安全你我他

    防溺记心中,安全你我他——洪岭初中开展防溺水系

  • 他任安徽中医药高专党委书记,籍贯宿松

    日前,安徽省委决定,陈海俊同志任安徽中医药

  • 新派龙婚纱摄影为龙跃社区50岁以上夫妻免费

    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新派龍婚纱摄影联合宿松公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

  • 客户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