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医生(17) 石普水 人的一生什么都可以有,就是不能有病;什么都可以无,就是不能无钱。——题记 鲁迅小时跑药房,我却是老年跑医院——那个世人最不愿意却又不得不去的地方。 到哪个医院看医生不是轻易能下结论的。上海有一流设备和全国著名权威专家,但是到上海要坐12个小时的车,而且,著名专家也不能治妻风湿疼痛;佐坝医疗室最近,步行10分钟,但佐坝是赤脚医生,水平低,而且药很贵;县医院没有类风湿专科,医生不是专家架子却不小,有些人脸难看;安庆倒是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博友的热情关照让人温暖,笑眯眯的沈主任亲切随和,但安庆的汽车比合肥火车贵,药房甚至比宿松的还小,药让人不是很放心。 医行信家。去合肥吧,安徽医科大学的专家好。 十月三十日,星期天,我与妻又到合肥安徽医科大学看医生。 “在家千日好、出外时时难”。其实病人在家也未必好,妻类风湿病发作吵得人心烦;但出外看病却千真万确时时难。 对我而言,妻有病还不愿出去看医生。她理直气壮——“看不好,上海的专家都看不好!找谁都是吃药!”我纵有一万条理由,往往说来说去结果理屈词穷。这次好说歹说还是儿子一道做工作才肯去。 “半夜爬起来上遥州”。心里有事不敢睡,不到5点便醒了,怕睡过了头。到佐坝搭车,车一路等人,磨磨蹭蹭到县城8点多。打的出租车去火车站要30元,妻不干,从北站坐车10元钱去宿松破凉火车站。 买好车票,“k256深圳—合肥”的。在到处都是蜘蛛网,没有电视的候车室里等车,时间过得特别慢。墙上灰蒙蒙的旧钟慢悠悠滴答滴答地响着,它“大度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8:57—12:28的车,直到9:40,一位大爷才打开栏栅,像放风似的放我们出站台。站在铁路线边,我敢怒不敢言,晚点整整45分钟。一节课的时间啊,老师上课能迟到一节课么? 又罚站10分钟,望眼欲穿的火车才蹒跚而来。上车不检票,列车员倒是相信宿松旅客的觉悟。上车的人不少,车上的人不多。宽松地坐在车上看了一会书,闭目养神打了个盹。对面的小伙子是怀宁人,在合肥上班,他建议我们坐公共汽车,打的贵。12点在车上泡方便面吃,1:30到西客站。下车也不查票,我那两张票一直完美无缺的呆在口袋中没人动过。 晚点,不查票,不管事。没人管理啊!怪不得铁路频繁出事。我感慨。 刚下火车,儿子打来电话,他在安徽医科大学住院部急诊室开了房间,叫我们打的去。等了半天还是坐不上出租车,我们只得搭136公交车。儿子要我们在三里庵下车。问安徽医科大学住院部,有人说不知道;问绩溪路,有人说听不懂。奶奶的,语文高级教师的普通话你听不懂?领袖家的路你不知道,蒋介石的家你知道不?统统的坏! 沿途问人,过了两座立交桥,我们还是功亏一篑。儿子汗流浃背带着孙子来接,大家都在合肥急匆匆的散步。 在新中坤都市宾馆,洗脸喝茶,躺在床上休息了一会。儿子孙子去看专家,我忽然想到,带妻去看口腔科。 出门几步路,看见一个站牌:“安医住院部”“162路车”、“119路车”。 原来坐136车到“三孝口站”下车转162路车可以直接到安医住院部; 还可以坐136车到“贵池路”下车转119路车也可以直接到安医住院部。 “吃一堑长一智”,我抄下“119”、“162”两个车号。 到长江路安医门诊部可以坐136车到“三孝口站”下车,经立交桥直接到门诊部医院。 处处留心皆学问。 从宿松到合肥坐火车: 1、清早,空快,“k319”4:50—9:11到合肥; 2、早晨,8:57—12:28 “k256深圳—合肥”的车票,38元; 3、中午,普快,l8544,11:57—16:40到合西。 从合肥到宿松坐火车: 1、早晨,合西07:24—11:07到宿松; 2、中午,合西10:12—14:03到宿松; 3、下午,“合肥到广州311”,14:34—17:36到宿松; 4、晚上,“合肥到福州321”18:35—22:47到宿松。 原来路口的专家门诊无人。去急诊门诊部。去年新建的大楼。口腔科没人。正往回走,碰到了儿子、孙子,带我们去五官科。买一张卡上了200元钱,病历。我在家时把妻症状写在纸上,“喉咙干燥,咽喉有辣的感觉,常觉有异物的感觉,吃饭时没有。”一位头发花白的女医生照照咽喉,说是咽喉炎,开了两盒药,消炎的,嘱咐多喝开水,少吃辛辣,完了。“不见好时做胃镜,查查胃,可能是胃炎。” 妻很高兴,她不耽心类风湿而耽心咽喉,多次逼她来合肥,“不是癌,老病不碍事,死不了!找医生还不是吃药?”她固执,认死理,不知吃“药”学问大。 回去的路边到处是吃的,儿子给孙子买了两个烤红薯,问我要不。笑话,我家红薯多着呢,到合肥来买红薯?买了两个白紫相间的玉米,2·5元一个。 晚上,儿子要我们到安大吃饭。妻胃不好,我要与妻吃粥,米粥养胃。吃粥很舒服,我们顺路转转,绩溪路上安医住院部旁边全是卖小吃的,那边是住宿的。有人问我们,“住宿吗?30元住两个人,住不住?”我们笑了,再也不敢住那么便宜简陋不卫生的小旅馆。 绩溪路并不繁荣,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两边人都靠安医而讨生活。 (2011.11.3.)(2017/1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