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医生(26) 石普水 我没有女儿。大儿子下班后天天跑来跑去给我们送饭。小儿子开车,晚上来看他母亲。儿媳妇们都来了,并且给了“红包”。心领了,钱我都退还给她们。他们的钱对于我,只是放在不同的口袋而已。我“不差钱”。每月有工资,虽然买不取城里的房子,买不了命,但够日常生活花的。妻一生省吃俭用,第三天吊完针我与她到超市买了几条裤子,买来一个挎包——儿子叫买的。 住院大楼两间病房为一个单元,两边是卫生间,中间一个阳台相通。隔壁29、30号都是治高血压的女人。一位胖胖的大姐71岁了,脸色很好,说她丈夫“徐会计”曾在佐坝公社工作,1975年去世,她每月退休工资有1800元。一个遗腹子女儿随军广州。她是一个“候鸟”,每年天气冷时去女儿家,买去土鸡等土特产品,天暖便回宿松。她性情乐观,挺健谈的。“多住些时间,到县医院就是进了保险柜!”另一位64岁,看上去比71岁的大姐显老,头发苍白,血压高达200。他丈夫72岁,身体很好但耳朵不好。一个人收了3仓稻谷,养了90只鸡,几十只鸭、鹅、3条狗、还有牛、羊。家中臭气熏天,病房里人劝他少养些,他骂女人:“鸡要你抱?狗要你驮?你再讲!我就回家不来!”他每天夜里都回家,看管他的牛、狗、鸭、鹅们。他女人说他性子躁,动不动就打她,用笤帚枝条打是家常便饭。 33床说他年轻时身体好,“现在不行,做苦了”。他那里一个人“83岁了还骑自行车背两包糖,一点病都没有!50岁前不做一点事,他蓄得苗好”! 人的先天素质固然重要,但是后天调养也非常重要。我高中外语老师说“40岁的人患肺结核长寿”。久病不能成良医,但因为有病,所以注意保养身体,注意学习积累生活常识。 4月19日出院。在县医院住了三天半。妻头还是有点疼,没彻底好。差不多就回来吧,医院不如家。 总的说来对县医院印象还不错。环境卫生,温馨和谐。医生们职业道德好。门诊医生殷正亭,热情,业务素质好。治班医生朱晓勇,责任心强,他不是主管医生,见面还问长问短,提些指导性建议。胖乎乎的主治医生马成亮,见面笑眯眯的回答问题,“胃窦炎主要是吃药”。主任张奇松到病床跟我们细谈细讲,说“慢性咽炎要少说话,但是一个人不说话也闷出病来。”责任护士张燕潜山人。漂亮的护士长许春霞热情健谈,人情味挺浓。 “宿松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单”上写着:医疗费用2158元;自费经额:323.20;自付金额52.60;可报费用1782.20;起付线500;基本药物271.10;本次补偿1053.00。 总共付费是2293元(1800+130+253+110),报销找回1258元(695+563)。自费:500+503=1053元。国家出了一半。如果全报,应该报销1434.4元;自费858.6元。少报销176.4元。 看不明白,问也是白搭。 第一次住院。妻至今还是有点头痛。 (2012.4.22)(2017/1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