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小城,早晨好 石普水 清晨,我去晨炼。朝阳露出妩媚的笑脸,小城沐浴着灿烂的阳光,到处是勃勃生机。 黎河公园旁边已坐下不少卖菜的老人。 “老不死的,鬼没打死你?这么早就到了!” “你早,老鬼!这两天过‘五一节’人多些。昨天生意还好吧?” “好!我昨天卖了七、八十块。菜也真值钱,两小篼子菜,搁在以前只当猪菜。儿子讲我不该来卖菜,我坐在家难坐,心里爬爬拉拉的,偏要出来。你看多好,有你陪我说话又卖了这么多钱!” 我认识这说话的老人。七十多岁了,身体健朗,还走路脚一阵风,脚腿一根棍。四个儿子都有钱,两口子钱用不完,前年我儿子做屋他来帮工挑砖,一天挑两千砖还收早工。儿子做石匠小包头,有意不让他做工,骑摩托车不带他,他硬是走来走去。他不是寻钱讨生活,他是闲不住找生活的快乐——他这也是早锻炼,那是小康社会农民的早锻炼,70多年持之以恒的早锻炼。 我怀着羡慕与敬意走进黎河公园。园内到处是人。北边靠近自来水大厅旁播放着欢快的曲调,在悠美舒缓的音乐中四排大姐大哥们翩然起舞。一伸手,一抬脚,一弯腰,一转身,整整齐齐,排排场场,有式有样。那是优美的抒情诗,那是时尚的新生活。那是文化层次较高的人们高雅的锻炼,是身体和心理同时锻炼。 南边靠老菜市场那边播放着雄壮的《中国功夫》。乐曲充满阳刚之美,但锻炼的却是一色白衣白鞋的娘子军,她们的功夫大约都在手中那把大红扇子上,“啪”的一声响,整齐有力节奏感挺强,白衣红扇,如彩蝶翩翩,那是理想与情感的抒情,那是情与美的融合。 东边的大操场上靠近盘景树边一堆大叔大婶,没穿白衣但一色的白发,录音机里播放着的不是音乐,而是运动的名称和动作要领。他们的活动是直观的实用的老人健身操。没有舞姿,没有美感,都是一些新组合的老年队,动作也不很整齐,但他们做得很认真很投入很专注。这是一群值得钦佩的顽强的老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该向他们致敬。 老人队占地不大,场子的主力军是打“太极拳”的人们。男的女的,胖的瘦的,两台录音机播放着优美的抒情音乐,打拳的人们全神贯注,“白鹤晾翅”,“怀中抱月”,是不是张三丰大师创造的一招一式呢?我看不懂,可能他们都那么认为的。这是货真价实的中国功夫,最实用最高雅的中国功夫。 公园中心是几支“游击队”。他们在踢腿,在弯腰,在扭脖子,在甩手臂,没有固定的招式,凑在一起动手动脚更动嘴,“奥运圣火”、“赖幸媛”、“西藏事件”、“4.28车祸”“蚌埠口手病”……听得出是一些退休干部们。他们退而不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是一群可敬的社会精英。从岗位上退下来了,还“有关家国书常读”。那亭子里坐着三位拉二胡,吹笛子,那是真正的精神享受,那曲调让我这凡夫俗子找到了节奏,脚步也欢快,轻盈了。 我在散步。我前面后面也有一些人赶不上时髦,只能从事老掉牙的古老健身活动——散步,用我孙子石力的话讲都是些“乡巴佬”,都想跟上城市中那些欢乐人群的脚步,享受小城早晨的欢乐,融入和谐的人群。 小城,早晨好! 2008.5.3.(1198)2017/10/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