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津津乐道收发员 石普水
俗话说,“男怕选错行,女怕选错郎” ,职业对男人来说至关重要。教师对我而言是一个合适的职业,我站了三十余年讲台无怨无悔。但眼下我津津乐道的却是另一份工作——学校报刊收发员。 我做收发员,说来有一段“以权谋私”的故事。那是我担任校长期间,学校分课时照顾一位年龄较大的老师,让他做学校报刊收发员,减少他三节课。但这位老先生干一段时间后,嫌学生常来寄信查信吵闹,老师常来找刊物拿报纸麻烦,“撂挑子”不愿干。我不好中途麻烦别人,只得自己临时接替。谁知这一接不要紧,我还赏到了收发的“甜头”,干脆来个“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几年下来,竟“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越来越喜欢这收发员工作了。 我的收发工作有“三步曲” 。邮递员一般早饭后来。我的第一项工作是通览全部报刊,在第一时间内把它们分两类:及时发下去的和暂时留下来看的。第二项工作是把报刊分别送往各办公室。这项工作可谓一举两得:其一活动身体,“饭后百步走,活到99”;其二活动精神,跟同事们闲磕牙交流沟通,好新闻跟同事们“奇文共赏” ,跟老朋友们开开玩笑,放松放松。第三项工作是回房来戴上眼镜细看那些被我暂时“扣压” 的好文章,然后送还相关办公室。 这就是收发员的工作。每天约20分钟的工作量,每学期90元的“课时补助费”—— 这是30年前我当“民办教师”18个月国家补助的总和。 收发后的工作是我的享受 。我不是正人君子(当然也非小人),看书看报很少正襟危坐。冬天坐在暖被窝里,春天泡好一杯茶,或躺在床上垫高枕头两脚交叉放在椅子上,拉一点被子盖住肚子;或背靠木沙发,两脚垫在椅子上,半靠半躺着。我不是做学问而是休闲,力图身体舒服,精神放松,致力于身心舒坦。手倦抛书,自然地进入梦境,书报起了催眠曲的作用。我的床上往往有很多书报,后来妻知道,左边是无用的废纸,右边是有用的资料。 收发员让我养成了整理资料的习惯。星期天学校静悄悄,我把一些报纸归类为“文学艺术”、“ 教育教学”、“ 教育理论”、“ 时事经典”、“ 趣闻轶事”、“生活知识”, 然后放在柜子顶上。放假闲时再来分类整理。 暑假期间我中午一般都泡一杯茶,开着电扇,躺在木沙发上,脚依然翘起搭在椅子上。浏览,接着依然是无用的丢左边,有用的放右边。小憩后整理,精彩实用的摘抄下来。我的读报笔记也“与日俱进”。 做校长时主要三个本子是“ 教育教学”、“ 教育理论”、“ 时事经典” 。退居二线写博客后换成“文学艺术”、“ 趣闻轶事”、“ 生活知识” 三个本子。再后来我看到一些经典也懒得动笔,干脆在百度上搜索,复制下来放进“资料库”里慢慢享用。这时我往往沾沾自喜,竟能运用现代化手段读报了——可惜我收发员还是不能加薪,三课时补助今年能不能发还是一个问号。那天我退休不写博客,再来陪陪我这些老朋友们,这些无本起利的老朋友们!我想那会更为亲切。 “书非借不能读” ,我觉得那是千真万确的至理名言。收发员让我看到《思维与智慧》、《意林》、《读者》等好刊物,认识了一些散文名家经典。并非我小气 “揩油” 看书不买书,省那几十块钱。这些刋物其实我都曾经订过,而且是我向同事介绍的。只是我收到自己书后往往“束之高阁”,放下来等那永远没完没了的“明天”。 而看同事的书,往往抓紧时间三两天看完及时归还。——不花钱看书,这是收发员的“特权”—— 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我这也算“抓住机遇”吧! 收发员让我在收集重大 “ 时事经典” 的同时还积累了一些“趣闻轶事”、“一妇女挖掉婆婆右眼球致其死亡——可见女人的武功厉害” !“ 两男女副主任被发现同死轿车内——野鸳鸯何等情深,直爱得死去活来”!“小偷偷窃电器喝醉酒醉倒在现场让工作人员抓个正着——敢作敢为光明磊落,何等无私无畏” !“60岁老人为宅基地举棍将花季两少年一死一伤” …… 我想,假定还做15年报刊收发员,说不定能写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发表在龙湖书屋博客上,肯定点击率一定比现在高,我也说不定还能评为“博星” 呢 ! (2009.3.20)(2017/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