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散记】5、古都南京行——游览明孝陵与中山陵 石普水 我们是在夜色苍茫中来到南京的。迎面高速路广告牌上几个大字分外醒目:“抢滩黄金北岸,钱景清晰可见!”一则极有创意的招商广告,让我们沿途多次看到的 “天柱山”广告黯然失色。“天柱山”的广告如“经师”教书,多轮复习,机械重复;人家是“明师”,新颖别致,一见难忘!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南京向游人展示的是深层次的厚重的儒家文化。 我们在寒冷的冬夜来到紫禁城。导游小姐向我们问好后,给我们介绍了紫金山名字的由来。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灭越后,看上了南京“山水环绕”的地利,便在今清凉山筑城,又埋下两个金人以压王气,所以南京称“紫金山”。 一个很高文化底蕴的导游。 其实南京是一个虎踞龙盘的风水胜地。秦始皇统一中原后,巡游全国,来到当时叫“秣陵”的地方,就是今天的南京。他看到空中有一团紫气,在古代紫色是王室的一种象征,所谓“天宫谓之紫宫”。皇帝是天子,秦始皇幻想自己的秦王朝能延续万世,所以认为这里将来会诞生一个人与他争夺天下,于是下令凿通当时的“淮水”,使其与长江相通。也就是凿断龙脉,以泄王气。这条河后来叫秦淮河。 我们住在东华门饭店,很不错。 清早游明孝陵,看看我们安徽的皇帝。明孝陵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坐落在南京紫金山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是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寝。见面第一眼看到的“神功圣德碑”,被清军损毁痕迹明显可见;走615米的“神道”,石马、石象、石狮等庞然大物成对站立,庄严且气派。“碑殿”内四个醒目大字"治隆唐宋",是康熙亲书,这位中国最具开放意识皇帝的四字表现了他对汉文化的推崇和治国手腕的世故。抄下了太祖遗像两边的对联: 戡乱安民得统正还符汉祖,立纲陈纪遗模远更胜唐宗 开基定制 乾隆帝撰书。 “特别告示碑”上有六种文字,告示中外世人——尤其是洋人,这是重点保护文物,足见洋人对我们这位安徽皇帝的敬重。 1961年,明孝陵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7月,明孝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扩展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遗产成员。安徽皇帝从中国走向世界。 主殿这样介绍朱元璋的生平。朱元璋(1328——1398)安徽凤阳人。17岁入寺为僧。1352年参加红巾军起义。16年(1355)年攻破集庆(今南京),改庆天府。24年(1361)受封吴国公,自立吴王。28年(1368)朱元璋称帝,国号大明。1376年,废除了元代行省制度,设置“三司”,统属中央省辖。1380年,废除了中书省和丞相一职,集大权于一身。1358年闰五月初十逝世。 我喜出望外地见到明朝十九陵一览表: “高祖父,讳百六,追封德祖元皇帝;曾祖父,讳四九,追封懿祖恒皇帝;祖父,讳初一,追封熙祖裕皇帝,父亲,讳世珍,追封仁祖淳皇帝。” ——雇农出身的皇帝可能无法确定其祖讳!这将是我《族谱其实是一种文化》难得的宝贵资料!意外收获。 园中古木参天,柏树朴树居多。极目远眺,明孝陵气势恢宏,没见围墙。问博学多才的导游小姐面积多少,美女嫣然一笑,直言相告:“不知道。旅游路程约3000米。”原来我们走了三公里!难怪有人讲难走。回来一想,朱棣迁都北京对南京是有贡献的。倘在南京,皇帝们都圈地建陵,十六处皇陵该将占据南京半壁河山,那是典型的死人与活人争地。 坐游车到中山陵。爱听美女导游讲故事。孙中山为何选葬紫金山?其实是看重和讲究风水的。1912年2月15日,孙中山祭奠明孝陵。在气势不凡、风景迤逦的钟山之麓,孙中山对他的战友说:“待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民乞此一抔土,以安置躯壳尔。”他还笑言朱元璋这个明朝的开国皇帝,为什么不选现在中山陵的位置而选了明孝陵所在地作为葬地。时隔13年,孙中山临终遗嘱:“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 钟山又名蒋山,古称“龙山”,被誉为江南四大名山之一。早在东汉末年,就被诸葛亮、孙权等政治家视为“龙蟠”之地。风水先生这样描述钟山。“钟山西北,幕府山于乾卦绵延横亘,屏障长江;钟山之东,铜家山、龙王山、青龙山、大连山于震、巽两卦层层护卫,呈东北——西南走向向前包抄;钟山西面,五台山、清凉山、雨花台、岩山等丘岗连绵,低俯守护,为白虎砂;钟山西南,罐子山、牛首山、韩府山、将军山、翠屏山等群山起伏,于坤卦镇守拱卫;钟山之南有横山,状如天印的方山在远方正朝,江宁平原作为明堂平坦无垠。” 据说孙中山葬紫金山又是灵谷寺高僧推荐,由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自由钟”式图案荣获首奖。 中山陵迎面花岗石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台阶用苏州花岗石砌成。确如导游所说,“向上看只见台阶不见平台,向下看只见平台不见台阶。”台阶中见两“奉安大鼎”,一处被炮弹炸破,一处留下子弹痕,小日本对中国,对南京,对孙中山恨之入骨,到处留下罪证。 “碑亭”上,一块高约6米的碑石上刻着“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於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的鎏金大字。字竖着写,导游说“中国国民党葬”这几个字不吉利,预示其短命!祭堂建有三道拱门,门额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祭堂的东西护壁大理石刻着孙中山先生手书的遗著《建国大纲》全文。 孙中山墓室不大,穹顶上绘有巨幅国民党党徽。中央是长形墓穴,上面是中山先生汉白玉卧像,此像系日本雕刻家高崎按遗体形象雕刻的。先生如睡觉,神态安祥平静,一代伟人形象睡着也光辉!下面安葬着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导游说,用一具美国制造的铜棺盛殓,墓穴直径4米深5米,外用钢筋混凝土密封。蒋介石原打算取先生遗体去台湾,因钢筋混凝土密封而作罢。 室外见有三棵“龙爪槐”,已落叶,枝杈极似龙爪,有帝王之气。环顾四周,雪松、柏树郁郁葱葱。石阶两边,树木葱茏,生气勃勃。天上阳光普照,风和日丽。正前方重峦叠嶂,山明水秀,气势磅礴。虽游人如织,然环境幽雅,空气新鲜。风水胜地,的确名不虚传。蒋家王朝,在大陆终将垮台而退居台湾,人世间,终究以人为本啊!回望“天下为公”四个大字,金光闪闪。 (2009.12.21)(24106)(2)(2019/4/23) 32、古都南京行(1) 石普水 我们是在夜色苍茫中来到南京的。迎面高速路的广告牌上几个大字分外醒目:“抢滩黄金北岸,钱景清晰可见!”一则极有创意的招商广告,让沿途多次看到我们“天柱山”的广告黯然失色。我们广告如“经师”教书,多轮复习,机械重复;人家是“明师”,新颖别致,一见难忘。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南京向游人展示的是深层次的厚重的儒家文化。 我们在寒冷的冬夜来到紫禁城。导游小姐向我们问好后,向我们介绍了紫金山名字的由来。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灭越后,看上了南京“山水环绕”的地利,便在今清凉山筑城,又埋下两个金人以压王气,故南京称“紫金山”。 开门见山,让我们认识了一个文化底蕴高深的导游。 其实南京是一个虎踞龙盘的风水胜地。秦始皇统一中原后,开始巡游全国,来到当时叫“秣陵”的地方,就是今天的南京。他看到在空中有一团紫气,在古代紫色是王室的一种象征,“天宫谓之紫宫”,皇帝是天子,而秦始皇幻想自己的秦王朝能延续万世,所以认为这里将来会诞生一个人与他争夺天下,就下令凿通当时的“淮水”,使其与长江相通。也就是凿断龙脉,以泄王气,这条河后来叫秦淮河。 我们住在东华门饭店,很不错。 清早游明孝陵,看看我们安徽的皇帝。明孝陵,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坐落在南京紫金山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是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寝。见面第一眼看到的“神功圣德碑”,被清军损毁痕迹明显可见;走615米的“神道”,石马、石象、石狮等庞然大物成对站立,庄严且气派。 “碑殿”内有四个醒目大字"治隆唐宋",是康熙亲书,这位中国最具开放意识皇帝的四字表现了他对汉文化的推崇和的世故。抄下了太祖遗像两边的对联: 戡乱安民得统正还符汉祖 立纲陈纪遗模远更胜唐宗 开基定制 乾隆帝撰书。 “特别告示碑”有六种文字,告示中外世人——尤其是洋人,这是重点保护文物,足见洋人对我们这位皇帝的敬重。 1961年,明孝陵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7月,明孝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扩展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遗产成员。安徽皇帝从中国走向世界。 在主殿认识了朱元璋,抄下了生平简介。朱元璋(1328——1398)安徽凤阳人。17岁入寺为僧。1352年参加红巾军起义。16年(1355)年攻破集庆(今南京),改庆天府。24年(1361)受封吴国公,自立吴王。28年(1368)朱元璋称帝,国号大明。1376年,废除了元代行省制度,设置“三司”,统属中央省辖。1380年,废除了中书省和丞相一职,集大权于一身。1398年闰五月初十逝世。 喜出望外地见到明朝十九陵一览表:“高祖父,讳百六,追封德祖元皇帝;曾祖父,讳四九,追封懿祖恒皇帝;祖父,讳初一,追封熙祖裕皇帝,父亲,讳世珍,追封仁祖淳皇帝。”——雇农出身的皇帝无法考证其祖讳!——这将是我《族谱其实是一种文化》难得的宝贵资料!是此行最大的收获。 园中古木参天,柏树扑树居多。极目远眺,明孝陵气势恢宏,没见围墙。问博学多才的导游小姐面积多少,美女嫣然一笑,直言相告:“不知道。旅游路程约3000米。”原来我们走了三公里!难怪有人讲难走。回来一想,朱棣迁都北京对南京是有贡献的。倘在南京,皇帝们都圈地建陵,十六处皇陵将占据南京的半壁河山!典型的死人与活人争地。 坐游车到中山陵。车上爱听美女导游讲故事。孙中山为何选葬紫金山?孙中山是看重和讲究风水的。1912年2月15日,孙中山祭奠明孝陵。在气势不凡、风景迤逦的钟山之麓,孙中山对他的战友说:“待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民乞此一抔土,以安置躯壳尔。”他还笑言朱元璋这个明朝的开国皇帝,为什么不选现在中山陵的位置而选了明孝陵所在地作为葬地。时隔13年,孙中山临终嘱咐:“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 钟山又名蒋山,古称“龙山”,被誉为江南四大名山之一。早在东汉末年,就被诸葛亮、孙权等政治家视为“龙蟠”之地。风水先生这样描述钟山——“钟山西北,幕府山于乾卦绵延横亘,屏障长江;钟山之东,铜家山、龙王山、青龙山、大连山于震、巽两卦层层护卫,呈东北——西南走向向前包抄;钟山西面,五台山、清凉山、雨花台、岩山等丘岗连绵,低俯守护,为白虎砂;钟山西南,罐子山、牛首山、韩府山、将军山、翠屏山等群山起伏,于坤卦镇守拱卫;钟山之南有横山,状如天印的方山在远方正朝,江宁平原作为明堂平坦无垠。” 孙中山葬紫金山据说又是灵谷寺高僧推荐,由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自由钟”式图案荣获首奖。 中山陵迎面花岗石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 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台阶用苏州花岗石砌成。确如导游所说,“向上看只见台阶不见平台,向下看只见平台不见台阶。”台阶中见两“奉安大鼎”,一处被炮弹炸破,一处子弹痕,小日本对中国,对南京,对孙中山恨之入骨,到处留下罪证。莫非想炸断中华民族的龙脉? “碑亭”上,一块高约6米的碑石上刻着“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於此 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的鎏金大字。字竖着写,导游非常风趣地说“中国国民党葬”——不吉利,预示其短命!祭堂建有三道拱门,门额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祭堂的东西护壁大理石刻着孙中山先生手书的遗著《建国大纲》全文。细看过。 孙中山墓室不大,穹顶上绘有巨幅国民党党徽。中央是长形墓穴,上面是中山先生汉白玉卧像,此像系日本雕刻家高崎按遗体形象雕刻的。先生如睡觉,神态安祥平静,一代伟人睡着的形象也光辉!下面安葬着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导游说,用一具美国制造的铜棺盛殓,墓穴直径4米深5米,外用钢筋混凝土密封。蒋介石原打算取先生遗体去台湾,因钢筋混凝土密封而作罢。 室外见有三棵“龙爪槐”,已落叶,枝杈极似龙爪,有帝王之气。环顾四周,雪松、柏树郁郁葱葱。石阶两边,树木葱茏,生气勃勃。天上阳光普照,风和日丽。正前方重峦叠嶂,山明水秀,气势磅礴。虽游人如织,然环境幽雅,空气新鲜。风水胜地,的确名不虚传。蒋家王朝,在大陆垮台而退居台湾,人世间,终究以人为本啊!回望“天下为公”四个大字,仍然金光闪闪。 (待续) (2009.12.21)(2418)(2017/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