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散记】14、鼓浪屿是一首朦胧诗 石普水 鼓浪屿位于厦门岛西南面,与厦门岛只隔一条宽600米的鹭江。厦门最高层的建筑,最气派的房子,最繁华的街道皆集中于此。在去轮渡的路上看到了久违的皂荚树,他乡遇故知,分外亲切。树枝上吊着长长的荚角,儿时农村人捶打汁液洗衣。在厦门望鼓浪屿,最引人注目的是郑成功像。环视全岛,鼓浪屿是一幅画。蓝蓝的海水,川流不息的游船。两米高的海堤上溅起白色浪花。绿的树,红的楼,错落有致。羽白的石,尖圆的山,山坡高耸,造型别致。各色建筑互不连接,尖顶、圆顶,红楼,白楼,五花八门的异国情调的建筑风格,告诉人们近百年来这里曾是西方列强的殖民地。远方最高处有一块巨石傲然屹立,高大威武,导游说这是鼓浪屿标志性的景观,鼎鼎大名的日照岩。巨石边绿树掩映,黑色的鸟儿盘旋飞舞,后来知道这是索道树林。几处铁塔是通风设备。游客都举起照相机,我只有一双并不炯炯有神的眼,还一支笔在纸片上不时记点什么自己都不一定能够看懂的符合。 鼓浪屿是旅游岛。一走上岸,前后左右,东西南北到处是人。黑人、白人,男人、女人,胖人、瘦人。近堤边是公园,鲜花盛开,红花绿花黄花鲜艳夺目。“物以稀为贵”,冬天里的鲜花格外惹人注目。路上人摩肩接踵,都跟在举着小旗的导游后面跑。到处是老式建筑房屋,而且都是店铺,并不宽阔的路边全部是卖吃的喝的旅游特产。鼓浪屿是古今中外文化的大杂烩。中外风味小吃,人物画像,地方特产。罕见的木棉树旁有一家大院,据说蒋介石曾三次到此住宿。还有一大户称“琴园”。一种耸入云霄的树女导游说叫“不要脸树”,又叫男人树。几十米高,须抬头仰望才能见顶,树干笔直光光的果然没有皮。我心里话,这年头该称“女人树”,冬天里女人们都尽量穿得少,露出白白的肌肤,艺人们调侃为“真皮”。 “百鸟园”里最先见到的是鹦鹉,给它吃的就说话。“葵花凤头鹦鹉” 后脑勺上一爿黄葵花,美极了。孔雀又肥又大,它是乌中精明者,飞往气候宜人的东南方。洁白羽毛,高高站立,细细的长长的腿的是鹭鸶。我们家以前也有,但这家伙也往东南方飞——人往高处走,鸟往暖处飞。 远远望到的巨石是鼎鼎大名的日照岩,鼓浪屿标志性的景观。上日照岩要坐双人索道,与我同位的洪桂成年纪比我大,潇洒自如地拍照。索道比泰山近且低,我努力做到心里坦然,自知死生由命,但潜意识里却发慌——心脏亚健康。日照岩石缝上有很多细叶子的相思树,我在树上照了张并不光辉的相。我想此处树大约并不止男女情爱的相思,更多的是民族的相思,隔海相望,何日团圆?岩中间有郑成功操练炮台。日照岩面积太小,人太多,风好大。站立石上,望脚下树木房屋游人都成了微缩的模型,与东方明珠相似。极目远眺,茫茫大海没有尽头,隐约几个小岛屿,但不是宝岛台湾。 步行下山。看到菩萨脚踏莲花,凤目远眺,拇指中指轻弹。我佛慈悲,保佑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芸芸众生。路过龙头山寨遗址。日光岩古称龙头山,寨门是郑成功当年屯兵鼓浪屿的“龙头山寨”。来到海滩照相。白花花的海浪咆哮着,哗啦啦地涌上滩头一丈多高,急流勇退后留下黄澄澄的细沙,孩子们赤脚嬉戏,年轻的父母亲做帮手。鼓浪屿是欢乐岛。菽庄花园内一块巨石,是大自然的杰作,上书“海阔天空”。迷宫石垒堆砌十二生肖迷宫,人类巧夺天工。 “长桥支海三千丈,明月浮空十二栏”。天色已晚,参观“古钢琴博物馆”的“轩涛厅”十分勿忙,其实鼓浪屿是一座音乐岛。"鼓浪屿"得名乃因岛西南方有一礁石,每当涨潮水涌,浪击礁石,声似擂鼓,人们称"鼓浪石",故岛叫鼓浪屿。鼓浪屿上一草一木都有特色。路旁大岩石上没有一点土,但一棵榕树枝繁叶茂,它的根就扎在石缝上。那是一棵伟大而顽强的树,敢向顽石叫板,让人惊叹不已。有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什么奇迹不能创造? 人类向自然界学习的东西很多! 6点多回到船上,脚下海水黑白相间,波光粼粼。对岸厦门国际银行圆圈巨型建筑已亮起一圈一圈的光辉,辉煌气派。下船时人特别多,半天移不动脚。三个人高马大的老外站在一边驻足不前。是不屑与华人为伍?还是孔夫子的子孙素质不及西方人? 走上岸来,回望鼓浪屿黑的树,白的灯,火树银花不夜天,景色比白天更美丽迷人。分不清楚东西南北。唯三处景色鲜明,一处郑成功雕像,头戴钢盔,身穿铠甲,手按剑柄,威风凛凛凝视前方;一处灯火通明,金碧辉煌,烘云托月,导游说那是钢琴博物馆;一处灯光闪烁,变幻飘忽,恍若蓬莱仙境,导游说是日照岩。 夜晚的鼓浪屿变幻莫测,越发让人不解它本来面目。我半天回不过神来,直到女导游点名。是岛,是画?是天上,是人间?是,又不全是。现在想来倒不如说是一首诗,一首抒情的朦胧诗。 (2011.1.7)(1853)53、鼓浪屿是一首朦胧诗 石普水
鼓浪屿位于厦门岛的西南面,与厦门岛只隔一条宽600米的鹭江。厦门最高层的建筑,最气派的房子,最繁华的街道都集中在这里。在去轮渡的路上看到了久违的皂荚树,他乡遇故知,分外亲切。树枝上吊着长长的荚角,儿时农村人捶打汁液用来洗衣。厦门望鼓浪屿,最引人注目的是郑成功像。 环视全岛,鼓浪屿是一幅画。蓝蓝的海水,各样川流不息的游船。两米高的海堤上溅起白色的浪花。绿的树,红的楼,错落有致。羽白的石,尖而圆的山,山坡高耸,亲切可爱。各色建筑互不连接,尖顶、圆顶,红楼,白楼,五花八门的异国情调与建筑风格,告诉人们近百年来这里曾是西方列强的殖民地。远方最高处有一块巨石傲然屹立,高大威武,导游说这是鼓浪屿标志性的景观,鼎鼎大名的日照岩。巨石边绿树掩映,黑色的鸟儿盘旋飞舞——后来知道这是索道树林。几处铁塔,那是通风设备。游客都举起照相机,我只有一双并不炯炯有神的眼,一支笔在纸片上不时记点什么自己都不一定看懂的天书。 鼓浪屿是旅游岛。一走上岸,前后左右,到处是南来北往的人。黑人、白人,男人、女人,胖人、瘦人。近堤边是公园,各色鲜花盛开,红花绿花黄花鲜艳夺目。“物以稀为贵”,冬天里的鲜花尤其惹人注目。路上的人摩肩接踵,都跟在举着小旗的导游后面跑。到处是老式建筑房屋,而且都是清一色的店铺,并不宽阔的路边全部是卖吃的喝的旅游特产。鼓浪屿是古今中外文化的大杂会。中外风味小吃,人物画像,地方特产。罕见的木棉树旁有一家大院,据说蒋介石曾三次到此住宿。还有一大户称“琴园”。一种耸入云霄的树女导游说它叫“不要脸树”,又叫男人树。几十米高,须抬头仰望才能见顶,笔直的树干上光光的没有皮。我心里话,这年头该称“女人树”,如今九天里女人们都尽量少穿衣服,露出白白的肌肤,艺人们调侃为“真皮”。 “百鸟园”里最先见到的是鹦鹉,给吃的它就说话。“葵花凤头鹦鹉”后脑勺上一爿黄葵花,美极了。孔雀又肥又大,它是乌中精明者,飞往气候宜人的东南方。洁白羽毛,高高站立,细细的长长的腿的是鹭鸶。我们家以前也有,这家伙也飞来东南方——人往高处走,鸟往暖处飞。 远远望到的巨石是鼎鼎大名的日照岩,鼓浪屿标志性的景观。上日照岩要坐双人索道,同位的洪桂成年纪比我大,他潇洒自如地拍照。索道距离比泰山近且低,我自知死生由命尽量想心地坦然,但潜意识里却发慌,——心脏亚健康。日照岩石缝上有很多细叶子的相思树,我在树上照了张并不光辉的相。我想此树大约并不止男女相思,更多的是民族的相思——隔海相望,何日团圆?岩中间有郑成功操练炮台。日照岩面积太小,人太多,风好大。站立石上,望脚下树木房屋游人都成模型,与东方明珠相似。极目远眺,茫茫大海没有尽头,隐约几个小岛屿,但不是宝岛台湾。 步行下山。看到菩萨脚踏莲花,凤目远眺,拇指中指轻弹。我佛慈悲,保佑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芸芸众生。路过龙头山寨遗址,日光岩古称龙头山,寨门是郑成功当年屯兵鼓浪屿的“龙头山寨”。来到海滩照相。白花花的海浪咆哮着,哗啦啦涌上滩头一丈多高,急流勇退后留下黄澄澄的细沙。孩子们赤脚嬉戏,年轻的父母在旁边做帮手。 鼓浪屿是欢乐岛。菽庄花园内一块巨石,是大自然的杰作,上书“海阔天空”。迷宫石垒里堆砌十二生肖迷宫,巧夺天工。“长桥支海三千丈,明月浮空十二栏”。天色已晚,参观“古钢琴博物馆”的“轩涛厅”显然十分勿忙。其实鼓浪屿是一座音乐岛。"鼓浪屿"得名乃因岛西南方有一礁石,每当涨潮水涌,浪击礁石,声似擂鼓,人们称"鼓浪石",岛叫鼓浪屿。鼓浪屿上一草一木都有特色。路旁大岩石上没有一点土,但有一棵榕树枝繁叶茂,它的根就扎在石缝上。那是一棵伟大而顽强的树,敢向顽石叫板,让人惊叹。有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什么奇迹不能创造? 人类向自然界学习的东西很多。 6点多回到船上。脚下海水黑白相间,波光粼粼。对岸厦门国际银行圆圈巨型建筑已亮起一圈一圈的光辉,辉煌而且气派。下船时人特别多,半天都移不动脚。三个人高马大的老外站在一边驻足不前。是不屑与华人为伍?还是孔夫子的子孙素质不及西方人?我疑惑不解。 走上岸来,回望鼓浪屿,黑的树,白的灯,火树银花不夜天,景色比白天更迷人。分不清楚东西南北。唯三处景色鲜明,一处郑成功雕像,头戴钢盔,身穿铠甲,手按剑柄,威风凛凛凝视前方;一处灯火通明,金碧辉煌,烘云托月,导游说是钢琴博物馆;一处灯光闪烁,变幻飘忽,恍若蓬莱仙境,导游说是日照岩。 夜晚的鼓浪屿变幻莫测,越发让人不解它本来面目。我半天回不过神来。鼓浪屿是岛,是画?是天上,是人间?是,又不全是。确切地说是一首诗,一首朦胧诗。 (2011.1.7)(1853)2017/1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