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在宿松县城散步(1) 石普水 腊月黄天,我在宿松县城散步,趁机看看整个宿松县城。 儿子家在黎河公园,身后就是西门街,现在称之为“民主路”。改革开放前这条街是老县城的商业中心,不足四米宽的老街面全是店铺,市面繁华 。当时我们从县河坝由南门步行上街,现在从南站进入民主西路,学生放学时这里老堵塞。这条街历史悠久,《江南通志》载:“汉松兹候国故城,在今宿松县城北五十里即松兹县邑,名仙田庄,有县河遗迹”,隋开皇十八年(598年)移治鲤鱼山南麓,距今1387年。即今宿松县城址,占地面积8。5平方公里。这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旧县城。 宿松县志记载,明崇祯乙亥年(1635年),监军史可法监督城垣。宿松知县苟天麟奉命监造,两年完工。城垣周长四里(2000米),共建箭垛1420个,城楼6座。 明崇祯乙亥年(1635年),设6门、4街。 6门是:东“寅宾”、西“鳌奠”、南“薰阜”、北“拱辰”、小东门“集贤”、小西门“永济”。 四街是:东、南、西、北。1972年宿松开始修建人民路,标志着一个新的宿松县城开始。一条贯穿宿松南北的大道谓宿松路,是宿松与外界的交通线。 我小跑着由宿松商城到人民路,上宿松路以后直奔宿松山水公园。山水公园处于县城老城区、东北片政务新区、县工业园区交汇处。北边一条大道,儿子、媳妇都叫不准名字,查资料叫“环湖路”。 腊月三十日,我往东走。路两边是山,左边有一排旧楼,右边叫将军山。宽阔的水泥路正在修建,没有一个行人,好容易看到一农村妇女,问她由山路可通县城,其实我明知道自己就是从右边的孚玉路上过来的,中间只隔着一座将军山而已。只是腊月黄天里,路上没有行人,有点心虚。虽然我自信能步行20来里,但还是抄近路回城。 走上一条山路,山上一排小屋,挂着一块牌子:“宿松县城东北片区管理处”。我心里话,这是一块金字招牌,牌子虽小,但主人却是“土地爷”,掌管着当今发财致富的命根子。果然将军山东边全是整齐划一的开发商品房,像诸葛亮埋下的百万雄兵。商品房共六层,底层是店铺设计,我数了数,前后一共10幢,走到前面发现原来是并列两排,每幢有14套。一律坐北朝南,静静的在哪里等待主人一声令下,数以亿万计的白花花的银子流进开发商的大口袋。 从商品房开发区出来,是一条公路,一块牌子上写着: 工程名称:宿松县城东北片区府西街、府东街、太白路宿松核心区建设工程,金光道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承建,太白路府西街工程项目部。 公路极其宽阔,中间主干道至少四车道,两边是人行道,已栽培了花草。宽阔的人行道上是防滑地板砖,高大的广玉兰,两排路灯。公路东西走向,与宿松路并列,但与宿松路已是天渊之别,这是宿松第一路!现代城市规格,气度不凡。路上没有人,只有摩托呼啸而过。旁边是村庄,极其荒凉与萧瑟。远处是县城的孚玉路,路口正对“腾达电脑学校”,出口则是狭窄的龙井路。 (2011.2.13)(2017/1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