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先生 先生用“下岗”一词戏谑了那个时代,先生说直至退休并没有下岗,我看是可以庆贺的。否则,下岗的滋味,用亲身体会去写来,字里行间非滴出血泪来不行。 下岗是一段历史时期内一个特殊的术语。表面上是企业单位精简人员,压缩生产成本,完成没有生产计划目标的企业需要。 其实看进去,就会发现:首先是盲目的,其次是不利的,再其次是该诅咒的。 为了达到裁剪人员的目的,又要维系企业运转,采取了三步棋: 1、买断;2、承包和转承包;3、进口。 没有计划生产,就有产品超市场需要,使物不能尽其用,市场价格浮动,物价局也无法控制市场浮动,必然加重了发改委的改革难度,矛盾就只好以自负盈亏的办法,转移到企业自我调控,自寻出路,转型、转行,再次压缩原来骨干人才和劳力,甚至企业倒闭。 买断,是用上半年度个人的工资倍数,一次性付给员工自谋出路,作安家费的裁剪方式。 那个年代,在七八十岁人考虑四五十岁入的去留问题时,应当裁剪谁呢?于是七大姑八大姨,亲戚朋友,朋友的朋友,裙带关系上的朋友关系,直属非直属亲都只要挂上边,都要保留,把同生活共劳动的社会关系,变成网状私有关系。把那些来自社会推荐的攻坚人才人力,裁剪了。 完成非自己志愿卖出的买断。接下来,单凭裙带网关系户,势必影响到不能保质,不能保量地完成生产任务。只好在分工上重新做安排,远亲网状关系户,用于生产第一线,靠加班延点来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有的工程项目,取原工资的40%做工资,60%做压宝,由于长时期的加班延点,造成伤病减员完不成生产的,大家的60%工资就没有了。 有的工程项目,背后抽调劳力额外去找活干,美其名曰“找米下锅”。获益全部进了项目承包负责人私人腰包,而把项目单上的任务挤压在部分劳力来承担,每天除了八个小时的睡眠,包括吃喝都在生产一线上,历尽疲劳,而工资不保。 由于长时期的加班延点,造成人身意外事故的,造成质量事故的,把明文规定属于工人的福利也压缩了。出现这样的项目承包,往往是管理项目层一支笔,配备的经济管理人是夫妻关系,或半夫妻关系,那样的项目就是“夫妻店”项目模式,检举夫妻店的勇士,就是第二个下岗对象。 承包和转承包,是把原属于国家或集体的生产资料,做资本,无偿承包给保留下的关系网内原各级领导。因关系网庸才多而良才少,完不成任务,就找到社会上私营单位作第二承包,或者第三第四承包,出现了无数的分级承包的皮包公司,那些所谓的承包公司,除了几个跑腿的管账的,就只有一个经理和银行账号联系电话之类的皮包公司。无形地把工人利益剥削给了中间商,产品价格上升,危机转嫁给消费者。 进口,并不全都是进口国家稀少物,钢铁我国是廉价引进铁矿的,我国同时又是钢铁输出国,却要引进外国淘汰项目。当时只要感觉稀罕,谁提供了信息,都有重奖,美其名曰:“信息时代”,“信息也是生产力”。一套人家淘汰的装置全部引进。可以从挖煤、冶炼、制作、加工,代换掉一大批人的饭碗。让他们喝西北风。 就像棉农,眼睁睁地看到引进棉花,使自己种植的棉花,跌价到除了成本,无利益可投一样。
议论, 有人说这叫市场经济。可是这样打乱了市场消费。不得不从土地经济来平衡逆差。(悲而哀哉,举例从略) 有人说这叫优胜劣汰。可是,有一个现实无法解释。有许多当时排挤出去的,成了沿海14个开发城市的生力军、佼佼者。蛇口第一批人才劳力,大多是被排挤出去的下岗者。我想如果再增加三个深圳蛇口,照样有人才涌进去,人才也不会缺。既然在那里是精英,是佼佼者,为何在原企业是被优胜劣汰出去的下岗人员呢?“下海”一词就是当时一个具有新意的词。 有人说那是减负。我就不信,三年国企下岗六七千万人,他们的工作价值难道就换不回来他们的工资吗? 人说工业价值大于农业价值,就拿农业低劳动价值来比说一个农民吧。随便找一个劳力给你家干活,你能说人家一天忙到晚,还不够供他的吃喝吗? 下岗,活生生地把几亿人口的生活,重新洗牌。带累国家要从其他方面去贴补他们,去扶贫他们。如果不是国家这一笔庞大的额外开支,那种纯下岗模式,离资本主义只差一步之遥。 没有下岗的人啊,他们内心有一丝慰藉; 近老下岗的啊,失去了再就业机会,老死了一身之所学不能施展,失去了饭碗,他们心感世态炎凉。 总之,下岗的阴影,像一个幽灵,在那个时空飘荡,在威胁着近老人群。带给时代负担的是: 这就不得不——家家都把希望寄托在自己儿女身上,因此自私自利。指望有一天将老,国家不要了,全靠儿女吃一碗饭。了此残年。 这就不得不——出现官官相护,或者彼此倾轧。后来出现的事实证明,一些当官的,他们能捞尽量捞,大肆贪污腐化,有的地方塌方式的腐败,换了一波又一波,而不能刹住歪风。他们自私自利。指望有一天将老,国家不要了,全靠贪污存款,继续耀武扬威。 因此说:纯下岗模式,是盲目的、不利的、该诅咒的。 我下岗投靠了妻儿,“农村是个广阔天地”。 我的评说是浅显的,难听的不敢多说。我没有文才,懒得复写更多的案例。 不举例,又不好说明事理。勉强扫描一两个案例吧。好在那个案例,至今还没有在网上消失,是可以查到的。
铁血网《下岗工人一家三口自杀》说一家面粉厂破窗被偷了一袋麸子。 文章说:“由于偷窃者将麸子弄出时不小心挂破袋子,麸子撒了一地,厂里员工顺着撒落的麸子印迹,一路追踪,来到一居民区,一户居民家里,敲开门一看,一名青年男子一脸慌张,当面粉厂人员问起偷麸子一事时,男子更是吱吱呜呜,无言应对,这时有一瘦小的小男孩从厨房出来,人们惊讶地看见小男孩手里捧着用麸子做的饭团!原来,年轻的男子是一家国营毛织厂的工人,因厂子改制关停,已经下岗几个月了,妻子是国营食品公司的员工,早几年已经下岗了,在这个小县城,一时找不到工作,没有生活来源,家里已经断顿几天了。实在没办法,男人才到面粉厂去,本想偷些面粉,不想却偷了一袋麸子,看着饥饿的孩子,一家人也顾不得这些了,就用麸子做成饭团,暂且充饥。看到可怜的一家人,面粉厂的员工眼泪都掉了下来,安慰了他们几句,说声你们稍等就转身离去。面粉厂员工急忙回到厂里,给厂长说明情况,请求厂里拿出一些面粉救济那可怜的一家人,厂长立即同意,让员工用三轮车带200斤面粉送去。等送面粉的人再到这家时,无论怎样叫门也不见有回声,大家感到不妙,急忙将门撞开,里面的景象让所有人惊呆了:一家三口上吊自杀了,可怜的孩子才有五六岁!” 天涯论坛>天涯杂谈>有一篇文这么说《由一下岗家庭全家三口跳楼自杀想到的:能否放开农村户口,让下岗工人去农村种地谋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