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带考琐记(1) 石普水 中考,一年一度。牵连千家万户,牵挂亿万人心。 我们6月13日进城,学校规定13:30出发,12点学校园内就聚满了家长和考生。“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三年功夫在此一举,谁在家呆得住? 学校的高音喇叭喊叫开了,但还有人不上车。原来司机要小车挤进12个人。天气闷热,正午更加酷热难当。中暑了怎么办?一个学生是一家人的希望啊! 校长在跟司机交涉。 书记我本来只管“大”事,平日不大发言,这时也质疑: “天这么热,学生中暑了谁负责?” 终于加了一辆车。 感慨。我们的司机草菅人命,重钱轻命,要钱不要命。怪不得校车常出问题,中国人钻进钱眼太深了。 晚上饭后我一个人出来散步。路过东方盛世时,我给族叔打电话:“喂,‘伢伢’吧?来看您老人家了!”——族叔说叫“伢伢”比“叔叔”亲,我叫他“伢伢”。族叔为人热情,风趣而随和。历任小学、中学校长,乡教委主任,现已退休。他多才多艺,参加了修《宿松县志》、《宿松教育志》、主修《千岭乡志》、主修《石氏族谱》济祖分谱。他成了专家,名声大震,最近宿松涂氏竟然请他主修《涂氏族谱》。因为坐得太多,修出了糖尿病,但他不吃药,“吃了药就不能停”——他怕麻烦。我们同病相怜,关系很好。 族叔在“顶能酒店”。酒店是新安中学中考住房,校长是我的兄弟,2003年我们一块参加安庆校长培训,学政史专业,为人直爽幽默,敢做敢当。他与副校长分工说了一句相当有水平的名言: “校长分管全面,副校长全面分管!” 真正分工不分家啊!在场一位主任也姓石,“伢伢”说主任是我“胞兄弟”。所谓“胞兄弟”,不过“近支”而已。“胞兄弟”非常殷勤,为我泡了杯浓茶,并频频加水。不知是亲情太浓,还是喝多了浓茶。晚上回去兴奋,在床上辗转反侧,享受着同房刘主任震耳欲聋的雷声。 宿松今年毕业班考试学校非毕业班还正常上课,带考任务重。 我同沈老师负责城关小学送考。虽然只有13名考生,路不远,但是人民路是高危路段,车辆行人川流不息。北门街是闹市,两边店铺紧挨着,路窄,路面才三米来宽,行人特多,平时都摩肩接踵,此时更加人满为患。 我们走宿松商城。还是人多。密密麻麻的人,好像北京火车站似的。 把考生送进考场,班主任沈老师在考场陪考,没我什么事。为打发时间,上午我去中医院扎银针。扎银针的五楼人也多,但比送考的人少。没地方坐,我在外边转。等人的时间似乎过得特别慢,好容易挨到我了,我躺在那并不干净的床上,眼睁睁地看着自己不争气的右肩上医生轻描淡写地扎了六针。不疼,但是不能动。为了打发时间,我给妻打电话,东拉西扯地说一些鸡毛蒜皮。然后又拔火罐,至今还留下深深的紫红色的烙印。 下午把考生送进考场后,我去文广新局。三局合并的一个大局,却非常难找。我安步当车,从人民路走到孚玉路,傻子似的东张西望寻找着。终于,在宿松电视台那栋并不气派的旧楼上发现了两块小黑板似的牌子:“宿松县文广新局”。毫不显眼,像我一样土眉土眼。另一块小牌子是“宿松县电视台广告部”,每天没完没了的卖药广告就是这里制作的。 二楼第二个办公室上写着“副局长室”。敲门,出现在我面前的是资深美女副局长。四年前我写文南词,网上搜索到了洪云,却不知是一位女士,更不知道我们是佐坝同乡。洪局长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眼睛会说话,滴溜溜的转,那是专业演员的基本功。联系到她对文南词的情有独钟,我问她是不是演员出身。洪局长笑着说她上过黄梅戏校,但没登台演出。基本功还在,热爱之心不改。她长期留心收集文南词的有关资料,申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她的资料愈来愈丰富,现在准备出书。在网上搜索到了我的一篇文章,打电话约我面谈。 我们谈文南词,谈文南词的辉煌与衰落,谈文南词与黄梅戏。在我的记忆里,文南词曲调高亢激昂,黄梅戏唱腔宛转悠扬;文南词是大江东去的黄钟大吕,黄梅戏是晓风残月的袅袅余音。文南词在佐坝曾经家喻户晓现在却逐渐消失,黄梅戏却方兴未艾。 天时、地利、人和。黄梅戏后来居上。我们感慨无限。个中三昧,一是黄梅戏吸收民歌的营养中逐步完善唱腔;二是量身定做的《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等雅俗共赏的代表作品;最重要的是,黄梅戏出了个千年难遇的严凤英,赶上了进京表演的千载难逢的机遇。 谈起民间文化的搜集整理,我们说到司国庆,一个为民间文化孜孜以求的奇人。十余年来,骑车在三县民间寻访志同道合的好友,写成独家难得的文字。他自我介绍: “拾荒者言:游走在皖鄂赣交界处,搜寻被遗弃的风情,一个人的歌唱、一个人的行走,孤独而潇洒!我想我前生必定是养蜂人,永远追逐着花的芳踪。我不知道我爱的到底是行走,还是行走中的风景,但我深深的知道,许多美好的瞬间终将变成回忆。有一天我走不动了、也写不动了、我会回到生我的地方,歇息片刻,我希望将来能够长眠于故乡的山水间、倾听泉声鸟语注视草沐花芳,只有故乡才是可以供我栖息灵魂的土壤。” 他对生活无所求,对自己喜爱的民间文化痴心不改。他当过兵,学过戏,无谋生赚钱的稳定职业,粗茶淡饭却痴心不改,对民间文化情有独钟,积累了大量来自民间底层,那些即将失传的民间文化。 难得奇人!他的网易博客叫“a214352352的博客”! (2012.6.19)(1986)a(待续)2017/1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