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乡镇 进入微博 微信抖音

宿松世纪网

129、一个满肚子故事的老人去世了(下) ——回家(9

[复制链接]

2017-12-5 10:49 17400 8

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7-11-30 17:14 |阅读模式

宿松龙湖 1#

2017-11-30 17:14

129、一个满肚子故事的老人去世了(下)
——回家(97)
石普水
(6)
出殡前一天——初七日是最繁忙的一天。用家乡俗语讲是“又是龙灯又是会,又是婆婆八十岁” 。
这天我去县城买菜,一个苦差事。早晨6点 “上班” 报到,一同去的孝子舅哥人没到,我在路上边散步边等他。
我们在县城农贸市场东西南北走马灯似地忙活。买青菜、卤菜、鱼、黄鳝等等,比较选择,讨价还价,孝子的舅哥是老板,我是老伙计,管算账,付款,忙得不亦乐乎。等到我们匆匆忙忙回家时,已经烈日炎炎,灵堂道士正在做“收殓” 。
平素我不大参与屋里这类红白喜事。顶多送送礼,吃吃饭。参与了也漠不关心,走过场,好奇心迫使我这次想看看什么是八个道士做“收殓”。
“收殓”正在进行时。一个黑脸道士穿着一件很旧的红道袍,戴着黑色博士帽,跪在一张画像前领唱,四个道士坐在东边墙壁旁敲锣打鼓,嘴里“wuhe—wuhe”地吆喝着,让人想到大集体时下秧时赶鸟雀的吆喝。想听听唱的什么内容,可惜听不懂唱。一个老道士在房里电扇下抄抄写写,一个道士干脆坐在中间,不打锣鼓,甚至也不吆喝,那是一个赤裸裸的南郭先生。
看不出仙风道骨的八个道士悠闲自在,气定神闲。苦只苦了一大群所有穿白衣服的,孝子、孝媳、孝孙、孝侄、孝侄女、孝侄女媳,他们在热气腾腾的棺材旁边耍猴似的,在棺材前后左右转圈,下跪;再下跪,再转圈。
后来我看到,道士跪着的画像叫“道教总真万圣图” ,最高一层三人大概是老子、元始天尊、通天教主,第二层好像是全真七子,我门外汉,天气太热,漠不关心。大门外一副对联是“安排铜铙铜钹羽士鞠躬迎圣驾,扭除魑魅魍魉孝子稽首度慈航” 。
——这就是八个道士做“收殓” 。
(7)
做完“收殓”吃饭,下午开祭。
开祭农村倒是习以为常。与改革开放以前我们开追悼会大同小异,只两点不同:悼词我们自己写,他们几乎千篇一律,套话连篇;我们是尽义务,他们收钱。
开祭呼礼先生俗称礼生。孝子唱主角,披麻戴孝,“三上香”、“三敬茗”、“三敬爵” 然后敬馔、敬羔、敬鲜、敬胙、敬鹰、敬果、敬帛,三拜九扣首之后,匍伏于地跪在那里听代读祭文。大热天匍伏于地跪着一个多小时啊,那是何等的艰难。其余的人虽然也都煞有介事地初上香、亚上香、三上香,敬茗、敬爵、散箸、敬馔、敬羔、敬鲜、敬胙、敬鹰、敬果、敬帛等等节目,但是明显偷工减料,比起孝子来来,那是轻而易举。一个呼礼先生是我舅舅,我私下里打招呼他老人家“快一点” 。
下午开祭轻而易举。晚上吃饭喝酒时间也不长,虽然有几部大电扇但是也无济于事,天气太热,何况明天有事,而且白喜事,人们都没心情痛饮。
(8)
出殡,我们家俗话叫“出位”——就是将亡者棺枢从灵堂捧出抬上山安葬的过程。出殡的具体时间在早晨6点至8点。出殡时先堂祭,礼生哭读祭文,孝子穿白孝服,腰系草绳,脚穿麻鞋,手执孝棒,头披白布头巾,随礼生绕灵棺三圈,反复三次上香叩首,哭泣至哀,亲属上香奠祭,祭毕由八个“神仙”(俗称出力的)将灵枢捧至室外空地。将抬棺的“龙杠”安装并梆牢后,在棺上铺盖红色绒毯,(有上放一只公鸡,俗称引路鸡的,有上放纸扎金童玉女、白鹤和彩色花的)。
即由地仙(也有喇叭唢呐吹奏人)“祭龙” (也叫 “祭杠”)。地仙站在棺旁垫棺的凳子上,手执壶酒,分别在灵枢上的前后左右五方筛酒祭棺。我们这位风水先生怎么“祭龙” ,我不敢恭维,直言之纯粹敲诈勒索。附录两段《宿松出殡祭龙彩》于下:
“伏以(鲁班),天地开张,日吉时良,黄吉开张运,祭龙大吉昌;日出东方一片红,手拿金壶祭老龙,上达兵书托宝剑,下拿锡壶祭老龙;此酒何人所造?此酒何人所兴?此酒本是杜康造,此酒本是杜康兴;杜康、杜康,听我言张,弟子借此酒,祭龙大吉昌;酒祭龙头,子孙拜相又封侯;酒祭龙尾,子孙做官轻如水;酒祭东,子子孙孙在朝中;酒祭西,子子孙孙穿朝衣;酒祭四角,子孙有吃有喝”。
“亲戚朋友听分明,恭请全场静下心。孝家今日委托我,特把美酒祭龙神。 八大神仙配合好,我相呼来你相应。古往今来成传统,有呼有应便有灵。 人人高堂有父母,养儿养女恩情深。一旦父母归故里,生离死别哀沉沉。 奉劝家属及亲友,多加节哀少伤心。人生有来也有去,树木有荣也有枯。 风花雪月可一比,便觉人生是旅行。风起风息能几久,花开花谢不长春。 雪来雪散无踪影,月缺月圆到古今。人似风花似雪月,天公造化有转轮。 沧海变田田变海,夕阳落下朝阳升。古有先帝秦始皇,遥遥万里筑长城。 劈山填海建皇宫,今人也只闻其名。更有西风楚霸王,曾经举鼎在朝中。 一心指望当霸主,却在乌江把身沉。光阴似箭拉不住,日月如梭谁能停。 青春一晃生白发,自然规律岂由人。老君尚有登仙日,彭祖也未享万春。 人生哪有无疆寿,鲜花岂有百日红唉。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撵旧人唉。 来来去去来又去,生生死死死又生。须知春尽花犹在,毕竟人走世不空。 子生孙来孙生子,天高地阔红日升。我今靠近龙身站,调头转腔说分明。 水有源,树有根,老龙到此有历程。昆仑山上长出土,阳光雨露育成林。 张果老将它来砍下,吕洞滨将它驮下山。韩湘子搬到刨码上,鲁班师傅巧做成。 从那时,龙出生,一直造福到如今。多少年来多少代,多少子来多少孙。 多少富贵到手上,多少荣华进门庭。一桩桩,一件件,多因老龙显威灵。 我今也来把酒敬,恭请大家听分明。日出东方一点红,手执金壶祭老龙。 祭龙头,龙抬头,子孙做官第一流。代代威名惊四海,个个浩气冲斗牛。 祭龙尾,龙摆尾,子孙驰名全世界。知名人士遍地有,都从贵府走出来。 祭龙腰,龙展腰,子子孙孙步步高。代代都出栋梁材,为国为民立功劳。 祭龙身,龙起身,发亲发友发乡邻。荣华富贵家家有,健康长寿乐太平。 时间关系到此停,话对八仙说分明。齐心协力慢慢走,一路切莫惊先人。 好让先人抬头望,望完故乡望子孙。望到故乡年年好,望到后人日日新。 望到儿女疼儿女,望到子孙爱子孙。再对八仙说句话,紫金山是先人家。 跋过金山过银地,葬好先人旺子孙。但愿今朝祝福灵,敬请跪者都起身。敬请鸣炮又奏乐, 敬请八仙都起程。”(《宿松风韵》)
随着八大神仙的一声吆喝,启棺上路。
出殡整个屋里人几乎全部出动。几个小孩拿引路幡在棺前开路,两个铜锣、铜鼓在前面鸣锣开道,四个人打锣紧随其后。两个人放炮;在途经乡邻门前时,沿途各家均燃炮烧香,灵棺稍停,孝子跪拜示谢,三个人给沿途烧香的人一根香烟、一条毛巾、一盒平装五星皖香烟。一辆车上装着矿泉水、鞭炮、香烟、毛巾。孝子在棺材后面执杖随行,后面依次是孝媳、孝孙、女婿、孝侄、孝侄女、孝侄女媳等等。孝子、孝媳、孝孙、孝侄女等每人两边还有两个人牵着,并且拿着装草的蛇皮袋,要不然跪在水泥地面上,跪膝盖要出血的。所有穿白衣服的送葬者尾随而行。12个人的乐队锣鼓和唢呐吹吹打打,鼓乐齐鸣。
沿路撒引路钱,我们叫到路纸。这项工作以前叔叔做过多年,如今他死了,屋里一个老年男人——年龄排行第四的接手这项工作。啊,人死人埋。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新陈代谢,屋里男人年龄排行第一的老大打铜锣,喝酒四瓶啤酒。
我的工作是打锣,屋里打锣的都是年纪大的人,年轻人不会这门手艺,不久可能失传。
这次出殡大吹大擂,途经三个行政村,10个屋场,行程接近5公里,大约9点才至墓地。路上一共游了三小时。每天早晨都散步的我倒没什么,只是苦了孝子,尤其是老二,他一直在广州做老板,大腹便便,后面的路据说都是两边牵着他的两个人拉着他走,跪在地上起不来,下跪时一个亲戚在他身后为他扇风。
遭罪啊。
大功告成。但是接着还要烧灵。道士“发文” 。煞有介事的告诉亡人儿子、孙子、女婿、侄女等人给他多少金银财宝,读到每个人时还得给道士一点钱。读完后敲锣打鼓把烧灵烧的是纸扎的灵屋、衣箱(柜)、纸钱和“金银元宝”等物送去焚烧。
孝子岳父家在蕲春。他说,蕲春死人非常简单,出殡那天仅仅开祭,亲戚朋友那天都来烧香,然后直接抬上山,不抬着游,吃一餐饭,如此而已。
蕲春跟我们近邻,从二郎的界岭过去就是。以前提倡移风易俗,现在越来越复杂,花钱买罪受!自讨苦吃!值么?
毛泽东时代提倡移风易俗,改革开放以后越来越复杂,生不起也死不起!
管灯、做七何人得见?以前我们这里有一位高先生说了一句名言:在生半斤肉抵得上死后一个灯!
除了花冤枉钱不说,年轻人大多在外挣钱,十天半月在家折腾有必要么?
移风易俗从什么时候开始?
从谁做起?
(2013.8.19)(3679)(待续)2017/11/30

全部回复7

ssxfyzlscxwz 发表于 2017-12-1 14:58

ssxfyzlscxwz 2#

2017-12-1 14:58

先生的《祭龙词》做得好。
先生说:“‘收殓正在进行时。一个黑脸道士穿着一件很旧的红道袍,戴着黑色博士帽,跪在一张画像前领唱,四个道士坐在东边墙壁旁敲锣打鼓,嘴里‘wuhe—wuhe地吆喝着,让人想到大集体时下秧时赶鸟雀的吆喝。”


老汉我还从来没有看到道士戴博士帽的。因为博士帽,来源于天主教,而不是道教。恐怕恭化下乡如今有些奇怪。
既是道士,就算有了博士学位,也是戴道士帽子,不叫帽,只叫巾,僧人叫帽,官人二十岁以上戴冠,官家诰命夫人戴冠。冠盔质地硬,巾帽质地软,武士戴盔。


巾作为首服,被历代沿用,并变化成多种类型。清朝刚入关的时候,下剃头易服之令,明朝的衣冠制度被废除。明遗臣金之俊为缓和民族矛盾,向清廷提出“十从十不从”的建议,被朝廷默许。其中有“儒从而释道不从”之条,因此只有道教才保留下我国明代以前的衣冠形式,
清代中叶道士闵小艮的《清规玄妙说》。按照该书的说法,当时的九巾,有以下几种:唐巾、冲和巾、浩然巾、逍遥巾、紫阳巾、一字巾、纶巾、三教巾、九阳巾。
近代闵智亭道长著述的《道教仪范》一书中提到,自清末到现代最流行的九巾则为:混元巾、庄子巾、纯阳巾、九梁巾、浩然巾、逍遥巾、三教巾、一字巾、太阳巾。而清代以前的道巾,按明朝的《三才图会》记载,则有:纯阳巾、九转华阳巾、九梁巾、雷巾、幅巾、网巾等等。不难看出,随着时代的变迁,古代的道巾和现代的道巾已经有所不同了。

常见的道士帽跟学位帽的比较:
混元巾和一字巾为圆形。混元巾自清代,仿制官帽顶露发结。
华南有庄子巾,像房子。
逍遥巾后面有两个飘带。
纯阳巾,其实就是明代儒家包头,样子像没有扶手的袖珍沙发。九阳巾,也像房子。上有九条好像椽子的缝。
太阳巾,是在原来巾帽外围加了个哲阳的(像布麦草帽)。
由英国牛津大学最先采用平低方形礼帽。帽子正顶处有一条帽穗,经左边垂下,名曰流苏。流苏颜色不同,
学位帽就是流苏颜色来分,没有流苏就不是学位,更谈不上是博士帽。
学士帽是黑色的黄颜色的;
硕士学位帽流苏为深蓝黑色;
博士学位帽流苏为红色;
校长帽流苏为黄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7-12-1 15:18

宿松龙湖 3#

2017-12-1 15:18

ssxfyzlscxwz 发表于 2017-12-1 14:58
先生的《祭龙词》做得好。先生说:“‘收殓’正在进行时。一个黑脸道士穿着一件很旧的红道袍,戴着黑色博士 ...

啊啊,出洋相,或者,他们是类似于博士帽吧。谢谢指教!有您这位良师益友这是我的幸运!如果我有时间把我的一千多篇文章一直发在这个栏目里,希望先生给我把关!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ssxfyzlscxwz 发表于 2017-12-4 20:44

ssxfyzlscxwz 4#

2017-12-4 20:44

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7-12-1 15:18
啊啊,出洋相,或者,他们是类似于博士帽吧。谢谢指教!有您这位良师益友这是我的幸运!如果我有时间把我 ...

先生作品记载的是时代特色,是地方特色,是别人想说又写不全的作品。更可贵的是有叙有议,有些融入了丰富的感情色彩;有些涉及到历史传承;有些带有诗情画意。需要静下心来聆听。由于我是走马观花,选择性地看了一篇一节一句一个标题。管中窥豹只见一斑。所以达不到先生所理想的读者那样。
我的回帖有时还不及时,网速不够时,我就下线了,打错了的字再来看,又更改不了。
如——太阳巾,是在原来巾帽外围加了个哲阳的(像布麦草帽)
遮阳就打成哲阳了。丑巴拉它,反而让先生费解了。
我觉得一篇好作品,如果没有人观看,是看的人没有上心。
兰花生于幽谷,不因无人而不芳,先生好作品都传到网上,是件好事!再接再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7-12-5 10:33

宿松龙湖 5#

2017-12-5 10:33

ssxfyzlscxwz 发表于 2017-12-4 20:44
先生作品记载的是时代特色,是地方特色,是别人想说又写不全的作品。更可贵的是有叙有议,有些融入了丰富 ...

一篇文章如果没有人读,没有人评论,那么就默默无闻,对于写作者就没有积极性。写文章一般两类人,有才华的年轻人,为了成名成家;另一种是职业需要的政治人物、学者,他们是职责所在。但是像我就是打发时间,信口开河,一吐为快,没有任何目的,不为名,不为利,为了心情舒畅,如此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7-12-5 10:41

宿松龙湖 6#

2017-12-5 10:41

ssxfyzlscxwz 发表于 2017-12-4 20:44
先生作品记载的是时代特色,是地方特色,是别人想说又写不全的作品。更可贵的是有叙有议,有些融入了丰富 ...

但是对于先生这样人生阅历丰富,看透社会各种各样人物,饱尝生活酸甜苦辣咸,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聪明好学,退出江湖,隐姓埋名,不动声色,您这样的人算当代隐士,像历史上范蠡一样的聪明人,真的不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7-12-5 10:45

宿松龙湖 7#

2017-12-5 10:45

ssxfyzlscxwz 发表于 2017-12-4 20:44
先生作品记载的是时代特色,是地方特色,是别人想说又写不全的作品。更可贵的是有叙有议,有些融入了丰富 ...

至于遮阳打成哲阳,我帮您改正过来。或者,以后您可以先写一个稿子,看一看然后再发,我往往这样。老了,眼睛,手,脑子,都不好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7-12-5 10:49

宿松龙湖 8#

2017-12-5 10:49

ssxfyzlscxwz 发表于 2017-12-4 20:44
先生作品记载的是时代特色,是地方特色,是别人想说又写不全的作品。更可贵的是有叙有议,有些融入了丰富 ...

谢谢先生褒奖!我有嘴无心,信口开河,都是一些上不了大雅之堂的下里巴人,不足挂齿。写博客10年了,现在归类整理,能够有先生这样的人把关,三生有幸!问好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版主
:
306678504@qq.com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0

帖子0

积分0

图文推荐

  • 宿松新世纪论坛公益协会程岭联络站开展“庆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为弘扬劳动精

  • 宿松县柳溪初中八〇届毕业40周年首聚

    宿松县柳溪初级中学(入学时名宿松县枫驿初级中学)

  • 防溺记心中,安全你我他

    防溺记心中,安全你我他——洪岭初中开展防溺水系

  • 他任安徽中医药高专党委书记,籍贯宿松

    日前,安徽省委决定,陈海俊同志任安徽中医药

  • 新派龙婚纱摄影为龙跃社区50岁以上夫妻免费

    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新派龍婚纱摄影联合宿松公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

  • 客户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