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呼噜声声 石普水 “呼——”,“呼——”,“喝~~”喝~~”…… 好响亮的呼噜声! 这呼噜是司机孟师傅的杰作。他白天跟我说过的,睡觉打呼噜。我说没事,打呼噜就打呼噜,少睡一会儿觉就是,没什么大不了的。 呼噜继续着,紧锣密鼓。我听过不少人打呼噜,但是没有听过这么高水平的呼噜。 这次跟学校老师到九江听课,晚上住在经济开发区。总务主任叫我“老人家”跟师傅睡,我一口应承。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有自知之明。校长主任住一房为了商量工作,老师住一房为了交流教学,我即将退休的老头一个,没有挑剔的资本,跟师傅住一个房无可厚非。何况,这几年菩萨保佑,我睡眠还算正常,很少失眠。 晚上学校请佐坝老乡开发区教育局刘主任吃饭。刘主任叫我老师,但不是我班上的学生。但是平行班三年我可能到他班上过课,而且,他父亲跟我是老熟人。刘主任是一个有出息的小伙子。他热情活泼,有才气,有水平,毕业分配到九江教书,赤手空拳,单枪匹马,做过中心小学校长,被广州私立学校请去做过校长。现在他在开发区教育局工作。这次九江听课就是他牵线搭桥一手安排的。 刘主任夫人、儿子还有听课学校的两个主任也一道来了。晚上吃饭自然少不了喝酒。我不喝酒,心里喜欢跟我们学校老师一桌吃饭,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但是校长、刘主任坚持要我跟他们一桌。盛情难却,我滥竽充数,加入了喝酒的队伍。 我以前也喝酒的,而且特别喜欢喝酒时那种畅快淋漓的气氛,觉得非常痛快。如今血压高、血糖高,不敢喝酒。然而却也六根未断,酒席上甚至倒一点白酒挨在嘴唇边上,慢慢品尝酒的芳香,觉得非常惬意,仿佛生活充满阳光。但是那天晚上我终究还是不辞而别。我经历过不少喝酒的场合,见识真正喝酒的人。酒席上往往真人不露相。通常情况是“一瓶酒不能喝”——什么胃病、痛风、感冒、高血压,信誓旦旦,不能喝酒的理由一大堆。“两瓶酒碰杯喝”——哥俩好,彬彬有礼的喝着并且叙叙友情。“三瓶酒盯着喝”——这时大多已经找着志同道合的对手了,眼睛开始发亮了。“四瓶酒抢着喝”——开始喝酒斯斯文文畏畏缩缩的谨慎不见了,“病”也好了,放开手脚,奋不顾身大喝开了。“五瓶酒嚎着喝” ——话说声音洪亮,“三杯通大道”、四季发财”、“五子登科”、“六六大顺” ,各种行话出来了,不亦乐乎。酒席气氛畅快淋漓,人也一反常态,平常不说话的说话特别多。所以等到他们“嚎着喝”的时候,我偷偷溜了下来。我识相,在这里碍手碍脚的扫他们的兴。 晚上我比师傅先睡。心想如果能够睡着了就听不见他的呼噜了。但是没有睡着。师傅却是倒头就睡,说睡觉就睡着了。他一边跟我说话“校长关灯不?”话音刚落,“呼——”,“呼——”鼾声响起。 我暗自庆幸,也只是一般水平,中级职称。这种呼噜我见得多了。 但是,不一会,师傅呼噜像农村打锣似的,转了,由“流水”转为“七点”。 “呼——”,“呼——”,紧接着就是“喝~~”“喝~~”。声音响了,气体仿佛不是从喉咙里出来,而是在胸腔里发出来,而且加了修饰音,创造性地运用美声唱法,在胸腔里打一个滚,再源源不断的发出来,中气十足,声音响亮,十分好听。 啊!高水平的呼噜,老夫今天大开眼界,领教了。师傅个子不高,横向发展,身体非常壮实,硕大的脑袋,水桶似的腰身。 “呼——”,“呼——”。潮涨潮落,师傅呼噜渐渐平静。 睡吧!我想,可能快到12点了。本来没有尿,但还是起来到了一趟卫生间,在房里走走,想换换环境,看看能不能睡着。来到床上,闭上眼眼,看看就要进入睡眠状态,千钧一发之际,鼾声陡然响起来,而且不像先前有过度,直接奔向高潮—— “喝~~”!“喝~~”!气体在胸腔里发出来,在胸腔里打一个滚,再源源不断的发出,中气十足。 实在睡不着了。不睡了,顺其自然。干脆,我打开眼睛,慢慢想想白天参观的事情。 我们能向港城学校学习什么呢? 他们接待来客井然有序。学校始终只有两个人接待,校长和胸前挂着行政值日牌的刘主席。中午在学校食堂吃饭,吃饭时王书记和两个上课老师参加,他们没有因为外人的到来而兴师动众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 学校待客是不是也可以热烈欢迎但是不全体出动?香烟可不可以少一点?港城学校只是象征性张了几次烟,鹤湖校更是一根烟都没有,这才是现代文明,“吸烟有害健康”。 “呼——”,“呼——”……“喝~~”,“喝~~”。耳边师傅的呼噜一阵紧一阵,排山倒海,气壮山河! 管他呢。他打他的呼噜,我见怪不怪。 港城学校其实也是一般学校。但是他们有自己名牌,一个亮点就是桂金姣老师的《滚动快速语段写作训练》。 他们有全国闻名的桂金姣老师。 2007年,桂金姣老师参与了国家级课题《滚动竞赛式阅读教学方案的研究》的研究,2008年申报获准省厅立项, 2009年3月参加第八届全国中学语文教学艺术观摩赛暨第十七届中学语文教学研讨会,在大会上为来自全国的同行成功地演示了一堂“滚动快速作文”示范课,荣获全国中语会一等奖,从此名噪全国。2011年成功结题, 2012年3月被评为江西省第二批骨干教师,同年受聘出任“国培计划——2012江西省农村中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培训专家。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一个名师,可以成就一所学校。 我们学校是否也可以因地制宜,发展自己优势,打造名师工程呢?我们不是也有两个省级优质课教师吗?能不能给他们创造机会扶上马,再送一程?他们是否也能成为全国闻名的名师呢?难道我们学校没有千里马?“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听课其实就是开眼界。“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 画到生时是熟时”——这是郑板桥的心得体会,对我们很有启发。听任何课只能能吸收别人的精华,潜移默化,为我所用。再精彩再实用的课,都不能完全照搬照抄。如何能够拍案叫绝,心有灵犀一点通,那就是恰到好处! “呼——”,“呼——”……“喝~~”,“喝~~”。师傅的呼噜还是一阵紧一阵。我豁出去了,干脆打开眼睛。 鹤湖学校与我们不是一个档次。如果刻意模仿,那是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结果会适得其反。他们学校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设备让我们叹为观止。一个监控室设备40多万,我们学校一年资金不吃不喝也只能如此。那个豪华的学术报告厅,恐怕我们学校全部家当卖了也不一定有这个钱。 但是,有些不是钱的问题。 鹤湖学校每个班都有自己的“图书馆” 。他们教室的一角都有一个壁柜,上面摆放着整整齐齐的图书,班上同学自己捐献者的,写着每一位捐献者的姓名。学校不花一分钱,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看书,同时还调动了所有学生的主人公热情。 鹤湖学校每一位学生都有一本“家校联系本” 。里面有学生家庭基本情况,学生在校情况,每周及时向家长反馈。这样,家庭学校及时沟通,就能把一些问题扼杀在萌芽里,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鹤湖学校每个班级都有 “学生课堂评价” 。这是他们的创新,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人公地位,又促使教师眼睛向下,注重学生反应,不做表面文章,提高课堂实效。这就是课程改革,这样才能打造高效课堂。 学校设备我们学不到。但是,让每个班级都有“图书馆” ,每一位学生都有一本“家校联系本” , 每个班级都有学生写的“课堂评价”,我们是否可以效仿借鉴呢? “办学校就是办文化” ,我感慨。“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我信服。鹤湖学校有一本《制度荟萃》,还有一本《鹤湖学校双年鉴》,这是他们学校教职工的行为准则。文化不仅仅写在纸上,文化更是一种习惯,是一种积淀。鹤湖学校还有自己的网站,介绍他们学校,介绍学校教师。 有些事,事在人为。只有想不到,没有办不到。非不能也,乃不为也。 已经夜深人静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瞎操心。我埋怨自己。我闭上眼睛,不想了,思维却异常活跃。“呼——”,“呼——”,“喝~~”,“喝~~”。师傅的呼噜一阵紧一阵,好像夏天暴风雨时的电闪雷鸣,地动山摇!啊,那是真正的呼噜。高潮来了! 这时候真的有点后悔。为什么总务主任事前跟我商量时一口应承下来呢?完全可以倚老卖老,讲讲价钱呀。 “呼——”,“呼——”, “喝~~”,“喝~~”。呼噜声声如雷吼,无可奈何花落去。 忽然想起阿q来!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吵的不止我一个人呀,前后左右隔壁房间的人能不都受干扰吗? 眼前无路想回头。万分佩服他的妻子。这么多年晚上怎么睡觉的?甚至,我想起那一篇小说,一位妻子即将去世,她的丈夫泪流满面问她,临终前有什么要求?他的妻子轻轻的说: “亲爱的,今天晚上能让我一个人静静地睡觉,平静地到另一个世界吗?” 呼噜依旧,一夜无眠。第二天早晨我醒得很早,一睁眼,六点不到。原来,我还是睡了一会儿。 战场上,枪林弹雨中我都能睡觉,我对自己钦佩得五体投地! (2013.12.20)2017/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