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清明祭祖(10) 石普水 祭拜了二世祖和三世祖婆后,我们又匆匆南下,去祭拜四世祖、五世祖、六世祖和七世祖。 从现有资料看,我们宿松石氏先祖足迹,可能最先到 “荆桥”,然后到九姑、迁岭,因为我们最早的几个祖先到在这一带。 三世祖在九姑乡宰相屋,四世祖墓在宿松县城,《石氏族谱》记载“葬县城北关外,地名大山深沟岭,又名城门冲,地形飞凤,寅申兼艮坤向”,五世祖墓也在宿松县城“葬西关外麻塔桥,亥山巳向,”“大山深沟岭,又名城门冲”,即现在宿松“山水公园”西北角那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树林里。“西关外麻塔桥”,据说是现在城关中学所在地。具体在那一块,没有人知道。 搞不清楚,四世祖一支现在有一万男人,五世祖一支现在有六千男人。1990年《宿松县志》宿松有名有姓的进士32人,我们石姓中进士9人,而且这九进士全出自五世祖一支“济祖”后裔,出自 “济祖”的“上股”可贵公 ,全是十二世“信古公”的后裔。可以说,光宗耀祖,兴旺发达。可是,这么多人竟然没有找到祖宗坟墓! 找不到祖宗坟墓不能责怪我们的前辈,四世祖去世已经613年,五世祖去世也有559年,这期间历史风云到底发生什么变化,政治风云还是地理变迁?我们无从知道。 二零一一年清明节后裔捐资重建墓立碑于妣操氏墓东,与子济、孙桓合墓,居东。 前年我们济祖族谱出谱仪式就是在这里举行。当时我出席这一隆重仪式。但是,我们是坐汽车去的,现在到底在哪里也说不清楚。只记得经那地名叫石大屋,经过迁岭乡政府向西,途经新前中学,具体在哪里,不知道。百忙中我打电话给新前中学校长,我的老弟石冬祥,老弟在学校门口前来迎接,又是香烟,又是矿泉水,非常热情,然后学校一辆车给我们带路。 石大屋是操氏婆婆墓。《石氏族谱》“继妣操氏,生于元至正丙午(1366年)三月初三日子时,卒于明正统丙辰(1436年)五月十五日巳时,葬义乡龙舟村大屋后岭头上,向南,地形风吹罗带,墓于二零零八年清明节重修并立碑,墓前新栽两棵香樟树。子二:湶、济。女一,适张惠。” 原来这里叫“义乡龙舟村大屋后岭头”,宿松石氏九进士全是老人家子孙!“地形风吹罗带”一个好地脉! 四世祖、五世祖、六世祖墓都在操氏婆婆墓东。 这前面南方有一个地方叫“铁门栓”,我们也有祖宗在那里,但是我们只能遥望而已。祭拜以后,我们又去七世祖墓,这里,连石校长也只来个一次,不知道,他不停地打电话。 七世祖墓在“千岭乡汪岭村赤岸老鹳嘴”,给我们带路的是千岭乡汪岭村书记,这“赤岸老鹳嘴蛇形地”周围全部都是油菜地,油菜花开得正茂盛,汪书记说,这里叫“石嘴”,墓碑上写“明处士美器公偕妻何氏墓”“癸山丁向”,济祖支下裔孙立。 “何氏”是侧室,“生于明成化丙戌(1466)十月初六日丑时,卒于明嘉靖癸巳(1533)四月二十六日子时,葬同夫墓。子一,佾。”母以子贵! “妣刘氏,生于明景泰甲戌(1454)正月初三日子时,卒于明嘉靖癸未(1523)十月十五日未时,葬颜家湾,向南,有碑。女二:长适吴烺,次适朱孔贵。” 回来的路上,看到三岔路口有一个商店“路口超市”。 我们回县城吃饭。 俗话说,“心到神知,上供(祭品)人吃。”圣人说,“慎终追远”,意思是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 我把四世祖、五世祖、六世祖、七世祖生平事迹抄录于下,以此缅怀祖先,祭祀祖先! 四世祖:钺:仁八公次子,字仲英,行义十五,生于元顺帝至正丙申(1356年)九月初九日午时,卒于明建文辛巳(1401)十月初一日未时,葬县城北关外,地名大山深沟岭,又名城门冲,地形飞凤,寅申兼艮坤向,二零一一年清明节后裔捐资重建墓立碑于妣操氏墓东,与子济、孙桓合墓,居东。妣陈氏,生于元至正戊戌(1358)五月二十日,卒于明洪武甲戌(1394年)三月十九日,葬月山程家岭殷家山,修仞户棠祖墓东隔垅,地形飞凤右翅,上冢居三世祖妣何氏墓旁,距仁三公墓二丈许,寅山申向,有碑。子三:洪、洞、汉。以长子洪承胞兄镜为嗣,袭温职,居武平。女二:长适陈铣,次适刘容。继妣操氏,生于元至正丙午(1366年)三月初三日子时,卒于明正统丙辰(1436年)五月十五日巳时,葬义乡龙舟村大屋后岭头上,向南,地形风吹罗带,墓于二零零八年清明节重修并立碑,墓前新栽两棵香樟树。子二:湶、济。女一,适张惠。 《仲 英 公 传》 义十五公,仁八公仲子也。讳钺,号仲英。素禀刚烈,倜傥仗义,古豪杰风。洪武中,起送赴京拟袭兄职,到部自陈,兄有亲男润,请俟其年壮承袭;朝有世及之恩,臣无越次之罪。许之,喜曰:吾他日可见兄于地下矣,遂归。治家有度,温严并施。后润卒,弟温卒,无嗣。公次子洪袭温职。 五世祖:济:(5)钺幼子,字启惠,号尚古,行礼十,生于明建文庚辰(1400年)五月初一日子时,卒于明景泰乙亥(1455)四月初十日午时,葬西关外麻塔桥,亥山巳向,二零一一年清明节后裔捐资重建墓立碑于母操氏墓东,与父钺、子桓合墓,居中。妣方氏,生于明建文壬午(1402)六月二十四日卯时,卒于明天顺戊寅(1458)正月十五日酉时,葬同夫墓。子四:楷、杰、桓、兰。 《尚 古 公 传》 礼十公,讳济,字启惠,号尚古,义十五公季子,洪洞二公异母弟也。公生甫周岁,公父即弃世。母虑少孤,难以立;稍长,公独奋然自克,不悦华靡,不作无益,老成笃实,如夙凛严训然。及家颇裕,轻财好义,又时分所有以周贫乏而不吝。且性纯孝,其母语及父之意气嗜好,或时举言行可法者为勖,无不欷歔流涕而不自禁。终身以不及趋庭为恨,显扬不遂,即聚经史为世业,非圣贤之书不存。故其后子孙多闻达者。 六世祖:桓:(3)济三子,字致霖,号云庄,生于明宣德甲寅(1434年)五月二十六日寅时,卒于明弘治戊午(1498)二月初一日未时,葬十里庄尼山石家湾老屋后山内,卯山酉向,碑向甲庚兼卯酉,二零一一年清明节后裔捐资重建墓立碑于祖母操氏墓东,与祖父钺、父济合墓,居西。妣曹氏,生于明宣德壬子(1432)五月十三日子时,卒于明成化己亥(1479)正月十七日申时,葬同夫墓。子三:瑀、琫、珏。女一,适吴治。继妣李氏,生于明正统己未(1439)正月十八日丑时,卒于明弘治丁巳(1497)九月廿八日巳时,葬义乡,向南。女一,适司盛。 《云 庄 公 传》 公讳桓,字致宁,号云庄,礼十公第三子。明初俗浇漓,公道不昭,人多讦讼无巳。公为此风不革,民难以安,遂出正之。柔不茹,刚不吐。里有不平,咸取直焉;其不直者,虽经切责亦无怨言,悉其守正不阿故也。数年后,人不辨于廷,只辨于乡,讼狱几息。邑宰廉其名,曰:古之乡老,以道倡率于乡,不过是焉。欲起而任之,辞曰:吾任是不过平于乡,不任是亦可以平于乡,何敢称老而役吾乡人哉!卒不就。人言公赋性明敏,豪爽骏发,至今可想其概云。 七世祖:瑀:(6)桓长子,字美器,号仁庵,生于明景泰甲戌(1454)正月十一日戌时,卒于明嘉靖庚子(1540)七月十二日子时,葬千岭乡汪岭村赤岸老鹳嘴蛇形地,癸山丁向,二零一一年清明节后裔捐资对原墓予以重修并立碑。妣刘氏,生于明景泰甲戌(1454)正月初三日子时,卒于明嘉靖癸未(1523)十月十五日未时,葬颜家湾,向南,有碑。女二:长适吴烺,次适朱孔贵。侧室何氏,生于明成化丙戌(1466)十月初六日丑时,卒于明嘉靖癸巳(1533)四月二十六日子时,葬同夫墓。子一,佾。女一,适楚雄卫经历李邦直。 (2014.4.8.)(草稿)2017/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