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夏日农事——回家(121) 石普水 我不是真正的农民,但我差不多天天在干农活,尤其是夏天。 这不,太阳刚刚出来,地里还没有干,我就开始割油菜。季节不等人啊,农民不可能有诗情画意,做农活不可能从容不迫,但是,我在追求这种境界。 早晨我还散步,只是时间比平常稍微少一点,回家喝一碗苦荞麦糊糊,吃一个鸡蛋开始洗完衣服。吃完粥后割油菜。 割油菜不是重活儿。我从油菜杆中间割。这样有两个好处,首先是不用弯腰;其次油菜禾不挨地面,早一点晒干。我每天大约割一分地,一点一点来,分期分批,这样劳动量小。我的油菜分三次割完。 几天后油菜晒干了,早晨把油菜禾翻边,让太阳晒底下。下午,拿一块塑料布铺在油菜地里打油菜。妻子摞,我用连枷打;然后还要翻边打第二次。割油菜时似乎油菜已经全部黄透了,但是打油菜时,有的油菜角还是青青的,怎么使劲也打不下来。打完油菜又要筛油菜壳,挑油菜禾,这样七手八脚的,转眼太阳西下,一个下午很快过去了。看来不怎么难的事,回家觉得身体肌肉酸酸的,身子骨僵僵的,感觉有点累。晚上吃饭时,竟然喝了一小盅酒,行气活血,消除疲劳。 油菜由割到打,先后忙活了六、七次才大功告成。妻每次都称,说,一共有两百斤湿菜籽,折合人民币400多元。种子、化肥、农药,成本至少100元以上,纯收入大约300元人民币。从育苗到移栽,浇水,施肥,打药,收割,前后一共至少10天,折合人民币每天大约30元。我不是为了钱,只为不吃地沟油。我们有的是时间,为了不闲得无聊,为了让精神充裕而种油菜。为了种油菜而种油菜,而不是为了赚钱,我不能算经济账。 打完油菜接着就是整红薯地。没有牛耕地,一切都是手工原始耕作。先把油菜蔸扯起来,晒几天后觉得土基本上干爽了,早饭后把油菜地里的油菜芽和杂草全部挖起来,让太阳晒晒。下午回家,先用扒梳搭沟,然后撒复合肥,用锄头把墒子两边土都挖松,妻把墒子再整理得平平整整。我搭沟的基本功很好,搭完后望着一条条匀称而且整齐的墒子,我孤芳自赏,过路的熟人也夸我们的红薯地整得漂亮。挺有自豪感的。 两天后晚上下了大雨,第二天早饭后插红薯。插红薯本是最没技术含量最轻快的事。但是早饭后偏偏太阳出来了,红薯秧插下去不得不又用两手指按下去来,让泥土紧紧地挨着红薯秧。下午,我们还挑水滴水,而且滴两次。 老天整人没商量。 今年的苦荞麦前期长势良好,荞麦苗青青的黄黄的,叶子大,个头高,路过的人都夸奖我们的苦荞麦好。但是,后来雨水多了,营养过剩,成了胖哥。两次大风雨,东倒西歪,割荞麦时只能就着方向割。好在,荞麦杆子脆,轻轻地一下就割断了,而且不能用力,必须轻轻地,小心荞麦子儿掉下来。 割下来的荞麦禾挑到地头的村级公路上,非常方便,这是去年没有的有利条件。下午打荞麦,早晨青脆的荞麦杆子被来来往往的车辆碾压下不少,轻而易举的打下来。尽管苦荞麦长势良好,但是收成非常低,妻没有称。一分地左右,产量只有一小蛇皮袋,大约30斤。多乎哉?不多也。很少人种荞麦,产量低,不好吃。但是专家们说它富有人体所需营养。 物以稀为贵,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挖山芋本来是最轻快的活儿,但是,今年山芋地里的草特别茂盛,山芋禾开始枯黄时,草却是日新月异一个劲的疯长。远远望去,看不见山芋禾,只见一片青草。或者可能是因为打草药“除草剂”的原因吧,以前似乎没有这么多草。而且地里特别板结,锄头轻轻地挖不下去。但是山芋却也不少,有的一棵十几个,而且大大的。我什么都吃,但是不大喜欢山芋。卖吧,学校山芋一块钱一斤。 (2014.6.2.)(1508)(2017/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