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看“送戏下乡”演出———回家(123) 一连下了10多天雨,好容易雨过天晴,我忙着晒床,洗衣服,洗床单、洗被子,还有那些挂在那里不穿的潮乎乎的似乎要发霉的衣服。天无绝人之路。慢慢来,不着急。做事分期分批,有重点,有步骤。 先是地里的活儿。花生地,那补了三次还只有稀稀疏疏几棵的花生不怎么样,杂草却枝繁叶茂,潇潇洒洒,出人头地。地里还有稀泥巴,就得扯草,要不然,晒上一两天,那草就会紧紧扎根在泥土里,任凭你怎么用力也扯不起来。杂草大大的狡猾,它与花生紧紧捆绑在一起,大有同归于尽的架势。或者,花生轻轻一扯起来了,那草却安之若泰,奈何?红薯地、芝麻地里也都有草,都打了除草剂“盖草能” ,草却防不胜防。开始好像没有草,稍不注意,小草就偷偷冒出来了,一会功夫长大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佐坝街上修路。告示早在中考回家就看见了——6月17—9月30,但是这也得等天晴才行。不得不佩服挖土机的破坏能力,那么坚固的水泥地面,尖尖的铁齿硬是挖下去一米多深,然后安上涵筒排水。私下里不得不感叹,中国的建设往往缺少前瞻性,缺少全盘规划。路一次再次的重修,劳民伤财。如果早就规划好,那么会少花很多冤枉钱的。(或者,这是不可避免的发展中的问题,我站着说话不腰疼,事后诸葛亮。) 忘了说,这一段时间晚饭后妻都跟我一块散步。我们围绕着石屋,在水泥路上向西,向南、向北,来回大约有三、四华里路程。开始妻走得比较慢,现在渐渐快了一点。我很高兴,妻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进步。没事时我喜欢看《养生堂》、《健康之路》之类的节目,有时跟她讲一些相关内容。妻不是一个听话的好学生,她固步自封,主观臆断,而且顽固不化,不大容易接受我的建议。但是,每天早晨、早饭、中饭、晚上我都给她用药酒推手,我给她推着,说着。慢慢地潜移默化,她自己主动提出散步。 我为妻祝福!这是她人生道路上的一个伟大的转折,一个划时代的进步,一个新的开始——如同我们党历史上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管住嘴,迈开腿。生命在于运动!散步,一条健康之路。我走了整整10年,无论骄阳似火还是滴水成冰,我天天如此。一路走来,自我感觉良好。 我们昨天晚饭吃得比较早,我跟妻开玩笑说,我们走到佐坝去,看看修路。醉翁之意不在酒,我目的是让妻走远一点。谁知,路上竟然真的听说佐坝送戏下乡。 “看戏去!”我们不约而同。 我喜欢黄梅戏。但是,宿松电视台上天天唱着那些俗不可耐的黄梅戏,无论剧情还是演员的演唱,实在都不敢恭维,有的简直有损大雅,令人倒胃口。几年前,一个地方戏班在学校附近唱了三、四天戏,我望了望,那呀呀呀的唱腔令人头痛——啊!这就是黄梅戏? 我们来得比较早,问人,说是宿松县黄梅戏剧团的演出。于是我到附近找了一条凳,拿来一把扇子,坐下来看县剧团的黄梅戏。 宿松是黄梅戏文南词的故乡。1980年,县剧团自编自导的古装黄梅戏《双莲记》一炮打响。那时我们在安庆参加函授学习,晚上无事,信马由缰寻找双莲寺。我们沿途四处打听,找到了双莲寺小学——那里是双莲寺的旧址!于是我们兴致勃勃回来。毕业考试终于看了一场黄梅戏,叫做《是我错》,开玩笑说一个不好的兆头。 宿松县的黄梅戏剧团,我们知道一个老导演洪毅然是佐坝人。还有一个江丽娜,在全国黄梅戏中青年演员广播大赛中荣获“十佳演员”称号,荣获全国首届黄梅戏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一等奖。刘达刚编剧、县剧团排演的清装戏《布衣青天》,陈灿中创作的清装大戏《杨馥初传奇》,《半边月》赴省参加第六届艺术节,获多个奖项,并且获省“五个一工程”奖、田汉戏剧奖。2001年9月,在市文化局举办的全市黄梅戏青年演员基本功大赛中,彭芙蓉、江曙明、吴海荣、陈思、吴丽芳、尹先梅分别荣获一个一等奖、三个二等奖、二个三等奖。陈诚,吴海荣、刘倩、朱慧慧,大约是现在代表人物。如此而已。 晚上天气热,蚊子特别多。演出由文南词演唱开始,人物亮丽,唱腔优美,令人耳目一新。接着是清唱《夫妻观灯》,女演员穿着裙子唱“正月十五闹元宵” 似乎不大合适。还有风趣幽默的《打豆腐》,吴海荣演唱的《昭君出塞》令人精神一振。刘倩、吴海荣演唱的《女驸马》才是真正的黄梅戏。宿松县黄梅戏剧团团长陈诚作词、作曲演唱的《这里是黄梅戏文南词的故乡》达到了高潮。最后还是以文南词舞蹈《孤山谣》结束。 熟悉台上两个人。一个是宿松县新黄梅演艺公司经理陈诚。去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歌选》来宿松采风,县委宣传部举行座谈会,陈诚到场,会上我做了发言。后来《广播歌选》2013年07期上发表了我的文章《寻找文南词黄梅戏的故乡》,封面人物就是美女吴海荣。2007年吴海荣代表 宿松县黄梅戏剧团参加“寻找七仙女---全国黄梅戏青年演员挑战赛”进入决赛名单。2013年陈诚作为宿松县戏剧家协会主席,吴海荣也作为副主席候选人,朱慧慧是秘书长候选人。 宿松县黄梅戏剧团大有人在,大有希望!期待更多更精彩、更高水平的演出。希望能原原本本看一出黄梅戏,而不是零敲碎打的“插戏”! (2014.7.10)(待续)2017/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