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变态 ——回家(125) 石普水 农村上了年纪的老人都说今年是甲午年,与发大水的1954年是一样的年成。这话没有多少人相信,但是今年雨水特别多却是事实。 天气太反常了,像更年期的人一样喜怒无常。上次去县城,在车上看见路边腊树村那座并不很高的山上墨色的乌云翻滚,像滚滚浓烟一样弥漫。不久,发现路上水泥路面断裂,那是热胀冷缩所至。风暴说来就来,迅雷不及掩耳。下车时还是烈日当空,刚刚走了不到一百步路,来到民主西路,一阵凉风过后,铺天盖地的大雨倾盆。我们慌不择路,来到路边一个人家家里躲雨。不速之客呵,也不管人家欢迎不欢迎。好大的雨,天上雨点咚咚咚,地下流水哗啦啦,水泥路上浊水横流,汽车溅起一阵阵浪花。 前天晚上电视上天气预报说宿松、九江都是晴天。早晨散步回来,已经走到石屋了,陡然大雨劈头盖脸而下,只得在兄弟的新屋门楼下躲雨。 天有不则风云。人算不如天算。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有什么办法? 妻是第二次在房前屋后打除草剂了。过勤的雨水,院子里、屋后的杂草一个劲悄无声息地长起来了。以至于我们晚上散步都必须带上电筒,谁能保证深深的杂草丛中没有蛇呢?去菜园地里的路两边都是齐腰深的杂草围着,而且差不多合起来了,人走路都必须侧身才能通过。无穷无尽的草啊,这年月农民不欢迎它,不需要它做柴烧了,任凭它自生自灭,让它横行霸道。 不管有事无事,每天我都喜欢做一点事,否则就会感觉无聊和空虚。雨后给芝麻撒些草灰,这是最好的农家肥,含钾量高。然后给芝麻扯扯草。地里草多了,虽然前不久打了除草剂,但是还有不少杂草混杂在芝麻中间。太阳升起来了,热辣辣地照在人身上,地里的湿气腾腾上升,如同在火炉上蒸烤,很不好受。 回家吧,还有明天呢。我不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小命重要呢。回到家里衣服发现都湿了,妻不但没有表扬我,还责怪我。红薯地里有杂草,随风飘扬的狗尾巴草能够轻而易举的扯掉,“避汗草”能轻轻的折断,但是有一种最厉害的草,偏偏的身子,牢牢地扎根在地里,任凭双手用力扯,它都纹丝不动。亲家母叫它“拴牛桩”,真的是太非常形象了。这草真的能够拴住牛的! 回到家,躺着看书。后门南风悠悠,怪凉快的,看书真的太幸福了。不仅便酣然入梦。再好的书,《红楼梦》、《边城》、《十月》杂志,最多都看不了三页,千篇一律“手倦抛书午梦长” 。想想,我看书只是做做样子,叶公好龙而已,惰性难改。 饭豆长虫子了。一种圆圆的黑虫,能飞。这是去年收获的饭豆,听人说能够防治糖尿病,所以种了很多。平时煮粥、煮饭都放一点,吃起来香喷喷的。但是,豆子里面很多黑虫,妻拿到烈日下曝晒,黑虫居然不死。上网搜索“豆子生虫怎么办?”除了“放花椒”“放冰箱”里以外,似乎没有什么好办法。 一道新难题! 雨多,院子里经常积水,菜园子里的辣椒虽然我们小心翼翼的侍奉着,却是病歪歪的,有的死了,有的正在准备死。几个红辣椒,妻跟屋里人下午拿到佐坝街上去扎辣椒酱。搞加工的是一个70多岁的师傅,正在睡午觉,有人去喊他,骂骂咧咧的起来骂人:“吃吃死!老子非不去!”都说顾客是上帝,怎么这个态度对待上帝的呢?师傅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加工,整整半个世纪了,平时彼此都很熟悉,如今怎么了?是老了,还是变态? 昨天下午从学校上网回家,小包里放一把伞,一个茶杯。路边一个老兄看见了,开玩笑说“看看包里拿些么事东西?”我停下来,给老兄看,老兄给我倒了一杯水。问我:“那个猪在家住不?”弄了半天才弄明白,他说的是我的同事。 “真的是一个猪!只是没有长尾巴。他家做屋,我扒灰拍马屁给他倒地平,没要一分钱。后来隔壁信用社做事,我用兜子捡了学校几个砖头,他居然板着脸不认识似的,说‘不能捡我们的砖!’” “不认识么?叫一声师傅伤天理了!多大一个尿撒的官?”老兄一脸的愤愤不平! “还有一个猪。我儿子借信用社贷款,他找到我说:‘呃!你家憨老借的贷款要还呐!’” “跟谁说话?我无名无姓么?我正在挑粪,准备一瓢粪向他撒去!”老兄说。 “我们屋里的×××,每次来我们家茶馆找人都这样:‘呃!洪××在你家不?‘呃!石××在你家不?”“老子儿子跟他年龄差不多,论亲戚应该叫我舅舅,叫我一声老人难道伤天理了!多大一个尿撒的官?姓石的、姓洪的两人都比他大二、三十岁,都是直呼姓名?这么没有大小的?有大人教没有?” 看来老兄中午是喝酒了,明显能够听出来酒味。但是他的话似乎句句在理。让我想起一个著名的故事。 一个年轻人问路:“喂,老头,去北村还有几里?”老者:“还有三百八十丈。”年轻人:“路途怎么讲丈?”老者:“因为你不讲理(里)。” 发人深省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敬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做人的起码礼貌。年轻人对老年人应该尊敬、尊重,称呼一声老伯、大叔或者老人家,其实不是什么难事。这不仅仅是客气,还是人之常情。当官不过十几年,至多二十年,做人却是几十年,甚至一百年。 世界上没有至善至美的完人,但是不能做没有人性的“猪” ! 记着!千万记着! (2014.7.6.)(1986)(2017/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