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秋雨后的农事 ——回家(138) 石普水 网上有人说2014年有四奇:“两头春,闰九月,元宵遇上情人节,一年384天。”对农民而言,今年是一个风调雨顺的好年成。可谓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都说“一场秋雨一场寒”。眼下到了“霜降”季节,气温虽然也不到摄氏20度,但是远远没有感觉到寒意。 那一场秋雨是前半个月左右下的。那是农民们望眼欲穿的雨啊。雨很细,轻飘飘的如烟如雾,漫天飞舞。打着伞,然而地下没有雨滴;收了伞,脸上感觉到丝丝凉意,很惬意,很舒服。秋雨打湿了地面,水泥路上湿漉漉的;秋雨打湿了田地的地面,庄稼地里的土湿了,仅仅只是湿了而已。 秋雨,可惜没有绵绵。只是下午下了一阵,傍晚就停了。不能算是透雨,但是总算是下雨了呀。雨还没有完全停止,屋里就有人栽油菜。而且一直栽到天黑,一直到对面看不见人,地里还有人。这是一个最勤劳麻利的女人,虽然已经做婆婆了,有了曾孙,但是身体好,胆大。 第二天清早,屋里老女人们都早早地起来,来到并没有湿透的地里挖地来了。锄头并没有高高举起,不是电视剧里挖地的场面,老女人们举不起很高,也不需要举得高高。 下雨后当务之急是种油菜。如今种油菜也与时俱进,其实挺简单的。家里挑来俩蔸子草木灰,油菜种子再拌一点复合肥料,打窠,丢窠,平墒,大功告成。一项历史性的任务就胜利完成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老人们想得开,并不想收多少油菜。何况有几个儿子是大老板,百万富翁、千万富翁,并不缺少这一点油菜。老板们不赞成母亲种油菜,而且明确反对。事实上老人们坐不住,秋天下雨,触景生情,情不自禁的想到种油菜。几十年的老事她们忘不了,自发地来种,不是为了收成,而是为了一种念想,一种怀古,发思古之幽情。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象我,不一定是为了多大收获。 种完油菜,又有人急急忙忙去扒柴。 松毛严格的新陈代谢。松枝前面的松毛还青青的,后面的松毛却黄黄的,红红的,煞是好看。长长的松毛是一种好柴火呀。好烧,容易点燃,而且火还大。只是松树林里有很多刺呀,草呀,小树呀。平时人根本进不去,麻利的人用镰刀割去这些,这里无形的就是她的领地。只要起风了,就有人扒柴,扒松毛。眼下,下雨了,黄黄的红红的松毛落下一地,黄灿灿红彤彤的松毛格外引人注目。 我也加入了种油菜的行列。忘了告诉朋友们,今年我也与时俱进,新添置了两个新农具。一个《红楼梦》里林黛玉葬花用的锄头,4块钱,便宜;一个《西游记》里猪八戒大师用的钉耙,7块钱,也便宜。想当初我添置了很多农具,锄头、钯梳等等,农村庄稼人应该有的我应有尽有。这些农具当时虽然只是几块钱,但是用现在工资换算,都价格不菲了。如今不用了,它们锈迹斑斑成了废品,不知丢在哪里了。 猪八戒用的钉耙在我种芝麻时立了大功。农药除草以后,下雨趁着地里潮湿,把钉耙用力横着搜,竖着搜,俨然像耕牛耙地一样。撒种,撒肥,再用力搜耙一次,打上除草剂,大功告成。 眼下,油菜地还是如法炮制。用钉耙先搜耙一次,等于挖了地,然后打窠。下午又开始栽油菜。妻栽,我浇水。地底下就是水塘,只不过有一个两米多高的岸,上来不容易。慢慢来,我不像老女人那么急急火火。 一场小雨,接着就是6、7天艳阳高照,每天下午我都去浇水。 终于等到了秋雨绵绵。下了几天雨?不知道。看看廊檐下10双袜子,10件裤头,就知道整整5天了。 农民都是叶公好龙。天晴百日无厌,雨下多了也埋怨。慢慢来吧,挖红薯,栽第二批油菜,扎红薯洗粉,切红薯干。农活多多,我每天下午4点钟出来,做一点,劳逸结合,自得其乐。 (2014.11.5)(2017/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