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看电影 ——回家(141) 石普水 新鲜事,百年不遇的新鲜事。 谁也没有想到,昨天晚上在我们屋里放电影。事前没有半点消息。吃过晚饭,好像听见大路上有高音喇叭放音乐。这么晚了什么人干什么?我问妻。做广告?不可能是晚上呀。或者,是什么汽车停在下来问路?高音喇叭还在唱歌,唱幼儿园的歌曲,唱黄梅戏。 跟妻子一块出来看看。来到大路上,就看见了电影银幕,这才知道原来是放电影。银幕挂在亲戚的家门口,大门打开了,门前几条凳上稀稀拉拉地坐着十几个人。多乎哉?不多也。走到银幕旁边电影已经开始放了。银幕上出现的是八路军和小日本军人。 我没有停下来,一个人继续散步。 不是不喜欢看电影。四十多年前,我们十来岁的时候,听见附近有电影的消息,是那样的振奋人心!彼此之间早早地奔走相告,互相约定晚上一起去。有时电影在老远放映,往往三口两口,早早地吃过晚饭,大声唱歌,说着笑话,甚至一路小跑着,为的是赶上电影,即使没有赶上也无所谓。那时看电影真是人山人海。每一场电影都是黑压压的人群,甚至银幕背后都是人。孩子们看不见,爬到树上,兴高采烈地看着。看不懂情节,看人物脸谱动作也津津有味。好在那时电影好人坏人赫然分明。孩子们倒是喜欢看坏人,等到坏人的出现拍手打掌,欢呼雀跃。第二天,仍然津津乐道的评头品足,彼此争论不休——那才是电影效应。 《地雷战》、《地道战》、《林海雪原》、《红灯记》……啊!电影,曾经的精神食粮,难忘的美好的记忆。 为什么现在不看这眼皮底下的电影? 老实说,我不大喜欢看有关小日本的电影。 镜头上那么多点头哈腰的伪军,那么多不堪一击的中国军队,那么强悍的日本军人,我不懂,这在向我们年轻的观众传递什么信息?我们的文艺作品为什么津津乐道这种题材?中国人愿意亡国奴?中国人都是东亚病夫?大日本不可战胜?丑化中国人,美化日本军人,我反感。 弄不清为什么电影、电视老是喜欢播放有关日本的影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吗?日本领导人安倍晋三至今仍然强悍,丝毫不把中国人看在眼里。的确有些中国人不争气,奴颜婢骨。电影上“协皇军”浩浩荡荡,替日本人打中国人。如果中日真的发生战争,新时代还也没有“协皇军”?日本人不承认强征“慰安妇”,如果中日发生战争,谁敢担保新时代的“慰安妇”里没有“志愿者”? 我边走边想,愤愤不平,一直走到佐坝,刚好一公里。还在屋前屋后走了一圈,才回家。也不喜欢看小日本的电视。我们关于日本题材的故事片到底能够取到什么影响? 不久妻也回来了。她跟我一个个数了数看电影的人,三个屋场一共13个。我们屋里连她三个人,一个屋长,一个鳏夫。罗岭三个老头,欧屋7个,都是附近屋里的老人。有没有都看完电影,最后几个人看,一个未解之谜。 妻说,本来放映员打算放映黄梅戏的,但是,我的瘸腿舅哥说放打仗的热闹一些。当时只有他一个人,他说了算。如果放映黄梅戏我是一定看的。说不定屋里女人们也会多一些人看的。黄梅戏那优美的音乐,熟悉的话白,悦耳动听的唱腔,家喻户晓,人人喜爱。 没有人看电影,还有一个原因,这一段时间,屋里老女人们都很忙。 (2014.11.18)(2017/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