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乡镇 进入微博 微信抖音

宿松世纪网

看戏听锣(一)黄梅戏是宿松的吗?

[复制链接]

2018-1-18 14:55 23537 5

ssxfyzlscxwz 发表于 2017-12-12 17:12 |阅读模式

ssxfyzlscxwz 1#

2017-12-12 17:12

看戏听锣(一)黄梅戏是宿松的吗?
宿松新世纪网民
达达同志问“试问楼主,黄梅戏是宿松的吗?”
网络上介绍关于黄梅戏的介绍是这样:
【黄梅戏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黄梅一带的采茶调。清末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生的戏曲剧种。一度被称为"怀腔""皖剧"
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

有同志,需要进一步询问黄梅戏故乡是哪里。
有说是宿松的,原因是九江的至今叫采茶戏。
黄梅的没有安庆话尾音。
现在的市级剧团的,没有古老的黄梅戏唱腔那样淳朴流畅,清一色快嘴快舌,忸怩作态。
就断言黄梅戏是宿松的。其实这种说法不全面。


大凡一个值得传唱的事,是有地址人物的。表示的曲调与地方语音有直接关系,才形成了地方特色的地方戏。出了名的就被访学了去。
从采茶戏到黄梅调,那时是花腔小节目。
它在诗歌词里面添加,地方腔的衬词。如,喂雀喂雀一喂雀,就像敲打锣鼓的,呛呛令呛令去呛。那样的。
在词句末尾用地方口语做衬词,如,呵善。丫子一子亚。
从采茶调到怀宁腔,节目较复杂,后文我将再说。
采茶戏、黄梅调,后来结合地方民歌,形成黄梅戏雏形。
保持最长的是宿松的黄梅戏,它把采茶戏黄梅调,加工到戏剧变化的多种调,即改变了单调的一板一眼,为丰富戏剧剧情的一板三眼,唱腔首先它采用了“平词”手法。
配二胡多索弦,唱腔有男平词;
配二胡梭鋭弦,唱腔有女平词。
它的唱腔分为一板三眼。一板叫做起板,三眼就是下句、上句、落板。一段唱词的第三句第四句反复地唱,渲染了重点突出,充分表现平词的美感。有时随着戏剧性变化,在平词后面,又添加“切板”、“倒板”、“散板”。
连说带唱的,有二分音拍的。
所谓二行,就是没有起板,也没有落版的,有板无眼,光光唱上句、下句。
例如,黄梅戏韩再芬的《小辞店》难舍难分,前半部分,都是二分拍,知直到后来韩军唱的,“我若是忘却冤家妹妹,雷打,雷打火烧”。转为平词的落板。
有数落一桩桩二件件的快数板,四分音拍。就是所谓三行,因为节奏快,有点义愤填膺之感。如果从上句的后半句有后台演员帮腔唱,梨园叫它复句。如果加快速度唱完这个所谓的三行,就是流水。
高雅处用仙腔,悲哀处用四分二音拍的阴腔。
相应的打击乐器,特别是唱腔即将改变的所谓过门。就是听鼓下铙。专用的黄梅戏锣鼓。
后来黄梅戏传入北京,保留着南方蛮音,用以发展了京腔,丝弦打击乐,配合更多的词曲牌,采用了“西皮、二黄” 而形成了京剧。
并将西皮二黄扩展为
西皮(西皮流水、散板、快三眼、西皮导板,西皮二六,西皮原板,西皮摇板,西皮慢板)
二黄(二黄导板、二黄慢板(慢三眼)、二黄快三眼、二黄原板、二黄垛板、二黄散板、二黄摇板、回龙)。
黄梅戏也反过来采用京剧宫调,又把黄梅戏的男腔定为宫调式。
女腔,仍然保留花腔不变。
同时丰富了黄梅戏也有京剧锣鼓的闹台,和过门。

末了,在这里讲一下现在的黄梅戏,怀宁腔,唧唧嘎嘎,花腔多于宫腔,平词平谈改成了四不像,

而古老的宿松黄梅戏唱腔,在长江沿线广为流传,有的依然保持了宫腔。比现在的宿松黄梅戏更加古老,而宿松到了嘉庆之后,官府腐败,加紧限制所谓“三人一朋,四人一党”的集会。那时宿松人本来生存不易,加之文化限制,黄梅戏逐步衰落了。宿松民间,只用书鼓山歌,短小精悍小品,讽刺性地表示地方文化。这才出现了黄梅戏到底来源于哪里的疑问。


那位又说啦——凭什么说?
请看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王淮演唱的《金玉奴》江水滔滔向东流。演的动情,唱的纯厚。
相比之下,像安庆黄梅戏剧团《桃花梦》“御苑见御妹深知奥妙,蒲步高哇蒲步高,胆小怎能穿蟒袍。我要摸其性情投其好,巧下香饵把鱼儿钓,我若招为驸马郎,扶摇直上九云霄”。
哪来的宫调式?唱段只能算黄梅小调的花腔,可不就足以证明安庆黄梅戏退化无遗了吗?


同样黄梅戏,稍微老一点的《王老虎抢亲》扮演周文斌的严桂兰,扮演祝枝山的左胜利就扮演唱腔有板有眼。
像扮演王天豹盛敏学唱
“红红嘴唇像樱桃,弯弯柳眉,弯弯柳眉,似鹅毛哇,咿呀子哟哟,咿呀子哟哟,似鹅毛。”
就是平词格式第二句重复,加上衬字“咿呀子哟哟,咿呀子哟哟”,来显示古老的黄梅戏格式。
扮演祝枝山左胜利唱的
“这只老虎,凶又狠。吊眼白额是口如盆;身材就和,兄差不多”
扮演王天豹盛敏学接唱
“怎将小弟比畜生?”
就是老古板,那黄梅戏里的二分音拍的有板无眼的慢节奏形式。
续】


全部回复5

ssxfyzlscxwz 发表于 2017-12-12 17:15

ssxfyzlscxwz 2#

2017-12-12 17:15

【续1#楼】
好戏就多看多听,不如愿就不看不听。


所以黄梅戏也像流行歌曲那样,原唱好像正宗。
2010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人,蒙古族歌手乌兰托娅,凭借一首《套马杆》走红,
201163,内蒙古科尔沁草原,蒙古族歌手乌兰托娅,发行个人歌曲《套马杆》,正式出道。
时隔5年后的2016年,乌兰托娅再次取回了《套马杆》的独家演唱权。
他们两个都是新月演艺经纪有限公司。两人都唱得不错。不过是演唱人不同。


所以黄梅戏也是这样,谈不上黄梅戏就只叫宿松地方戏,也谈不上黄梅戏就产生于宿松,发展于宿松。黄梅戏的故乡无从说起。只能说由何地剧目演变而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7-12-13 10:16

宿松龙湖 3#

2017-12-13 10:16

这才是内行人说内行话。心平气和,有理有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ssxfyzlscxwz 发表于 2017-12-13 15:13

ssxfyzlscxwz 4#

2017-12-13 15:13

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7-12-13 10:16
这才是内行人说内行话。心平气和,有理有据。

【回先生】谢谢先生好评!

黄梅戏最先,就是以小生、小旦为主。兄妹两,夫妻两,出去唱上一段,就可以赚到一口饭吃。后来加入的穷朋友多,掺入了小丑角色,更加活泼。黄梅戏早先,角色不过小生小旦小丑,名曰三小。它不同于京剧角色,花脸分多样。【大花脸铜锤花脸、黑头花脸。二花脸架子花脸、摔打花脸】。

最起先剧情人物少。
至今形容姑娘们在一起嬉闹,仍然有“三个姑娘一台戏”之说。我离开宿松故土,浪迹天南地北,从没有听到过外地有这种说法。


黄梅戏最先都不讲究老生的。对那些年迈的老人,是敬之有加。所以博得沿江一带善良的老人关心,对那些年轻人,又有教化意义,被青年们广为传播。不起眼的黄梅小戏,解了郁闷,畅快淋漓,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而那些小生小旦,上至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下至穷酸秀才,丫头婢女。宿松艺人都敢扮演。所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大清一来,也是这些艺人,先是敢演,新发达的绅士老爷寿诞寿戏敢请,名人大家族著谱谱戏敢请,除了道教打醮,伍倡、庙殳、流打鬼,不在其中,少不得要究底前五百年后五百年。
一旦扯到世道荣衰,江湖变迁,历史更替,帝王将相。就被极左者们举报了。
腐败的县老爷乘机敲诈勒索,借文字狱株连无辜,一边是又升官又发财,一边是噤若寒蝉。宿松黄梅戏所以逐渐衰落。

从那时期,只在小生小旦的原版内容里,大量削减敏感人物故事。
为保持原韵原味,每有请戏开台,一上来,就先演小戏。
这里开台戏,加演打猪草,
那里开台戏,加演小放牛,
中间有培养新手,亮胆子的插戏:
王小六,皮瞎子算命,补缸,瞧像,闹花灯。
用以宣传小人物。
并不是在黄梅戏形成以前,只有打猪草、小放牛、王小六,皮瞎子算命,补缸,瞧像,闹花灯。事情不像想象的那样嘻嘻哈哈。

说戏,不说则已,一说无底。真个儿像大清曹霑曹雪芹名句——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7-12-13 15:24

宿松龙湖 5#

2017-12-13 15:24

ssxfyzlscxwz 发表于 2017-12-13 15:13
【回先生】谢谢先生好评!

黄梅戏最先,就是以小生、小旦为主。兄妹两,夫妻两,出去唱上一段,就可以 ...

先生可以认真系统整理这方面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通德江南虎 发表于 2018-1-18 14:55

通德江南虎 6#

2018-1-18 14:55

先生真是行家!愿多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上士1
:
xiemao10@aliyun.com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186

帖子972

积分185985

图文推荐

  • 宿松新世纪论坛公益协会程岭联络站开展“庆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为弘扬劳动精

  • 宿松县柳溪初中八〇届毕业40周年首聚

    宿松县柳溪初级中学(入学时名宿松县枫驿初级中学)

  • 防溺记心中,安全你我他

    防溺记心中,安全你我他——洪岭初中开展防溺水系

  • 他任安徽中医药高专党委书记,籍贯宿松

    日前,安徽省委决定,陈海俊同志任安徽中医药

  • 新派龙婚纱摄影为龙跃社区50岁以上夫妻免费

    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新派龍婚纱摄影联合宿松公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

  • 客户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