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农村人的家长里短——回家(41) 石普水 居家过日子,大小矛盾不可避免。这就是俗语说“牙齿处得好,舌头也相犯”。锅碗瓢盆碰响曲,喜怒哀乐都是歌。“和顺夫妻不长远,忤逆夫妻万万年”。家庭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是非曲直不一定都要求证。我一位过世的叔叔常说“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二哥做房子,钱是侄子的,但是房子怎么做,侄媳提出不同意见,二哥耍小孩子脾气,“我不问!” 有道是“天上一条龙地上一条龙,主人爱的是真龙。”他们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年轻人与我们审美观不同,“一朝君子一朝臣”。房子是他们住的,老一辈是“借着住”。怎么能把自己观点强加于人呢?要服老,摆正自己位置。“三十年前父牵子,三十年后子牵父”,这是客观规律。我写了篇专门文章《老子不是家长》。 一位兄弟的儿子把家中水泥地面砸掉,重新铺地面砖。老兄不同意,指责儿子“翻穷”。儿子不听他的,老兄气冲冲的,指责儿子不懂事,“挣钱不多,乱搞!”我说,老兄你不与时俱进,儿子长大了,再不是以前的儿子。他有自己的审美观,“他的钱他作主”天经地义。他们小夫妻是“董事长”,有权拍板。你有不同意见,说说也就罢了,听不听在他。你能帮忙帮一点忙,不能帮忙,哪凉快哪坐去。与人方便自己方便,没事找事自寻烦恼。何苦? 但有两件事,我不敢判断是非。 一位患乳腺癌的嫂子,死前耳朵上的金耳环被取了下来。该不该取下来呢?金耳环戴进棺材分明是一种浪费。人死了便死了,有没有金耳环都一样,留给活人则是财物。但是,据说她丈夫问她取不取来时,她第一次没点头,第二次点头后眼里含泪。她不能说话,那眼泪表明,她无可奈何,于心不忍。旁人又何尝忍心?从人性角度看,多少有一点残忍,缺少人性关怀。试问,真的缺那千儿八百块钱么? 无语! 黄梅县一个老医生来我们屋里行医。据说能用中药治类风湿。 早有耳闻。 一个小学老师特别告诉我,黄梅县的一个祖传老中医,能用中药治类风湿。她还为我举例证明,虞老师、尹老师的妻子都患类风湿,都是这个老医生治好的。并说这个老医生的儿子也是医生。 妻患类风湿诊治多年,我们到安庆、安徽医科大学、上海仁济医院治疗,至今天天吃药。 能根治——多好,多么具有诱惑力! 然而我迂腐且顽固,不为所动。 我们屋里有人与时俱进。有个女人说是类风湿,请来老医生治疗,花了一千多块钱,捡到十贴中药。 我的一位婶娘身体挺好,人也挺勤劳。本来没什么病,只是“火太重”,寒冬腊月都怕热,盖着被子“烧人”。我亲眼见她去佐坝,说是打蜂蜜浸药酒,花了五百多块。 一位老兄肩周炎,也请他来治,说“喝药后不痛”。 老医生似乎成了神通广大的神医。 不过听说最近电话又打不通。我都是听说而已。 (2012.6.30)(1079)(2017/1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