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4、切藕——回家(76) 石普水 今年冬天气候反常。常常雾蒙蒙,雾茫茫,阴雨连绵,难得见到太阳。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内科专家钟南山接受央视《新闻1+1》栏目采访时说,雾霾比非典更可怕,因为任何人都逃不掉。他说,现在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包括成因,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已经指向了大气污染。空气污染是肺癌增长重要原因。钟南山说,灰霾不光是对呼吸系统,对心血管、脑血管、神经系统都有影响,但是首当其冲的还是呼吸系统。钟南山说,不单是人们所感受到的咽炎、鼻炎,或者眼睛的病症,从更长远考虑,对人体造成更大的危害还在后头。 2月4号立春,按说已经是春天了,但是,今天又是北风呼啸。过年了,老天也不给人一个好脸色。气温陡降,叫人难得一份好心情。“天作孽,犹可违,人作孽,不可活。”这样下去有钱无钱都不可活! 没有太阳的日子,人的心情也难得阳光。一个冬天数来数去我就做了一件事,挖了池子里的藕。 一九九七年做屋时我一鼓作气在院子里挖了一个池子。当时养了几十条鱼,夏日里游来游去倒是好玩,后来荷叶田田,不久莲花朵朵,渐渐见不到鱼儿。今年夏天荷叶茂盛,应该有藕吧?忽然来了雅兴,打算挖池子里的藕。 满满的一池子水,这是以前冬天没有过的。戽吧,反正我有的是时间。下午回家便用粪瓢戽,手上用力,心里默默数着,戽100下歇一会,接着又来。一天,两天,三天,戽水成了我习惯性的动作,没事就戽水。妻说我无事做,我说是学“愚公移山”,矢志不渝,相信水不加增。满满的一池子水,渐渐岸边显露了痕迹,渐渐显露了池子里的高滩,渐渐高滩露出了水面,渐渐露出了乌黑的泥巴。功夫不负有心人,池子终于看见了几个小鱼儿,扭转着身子,拍打着尾巴。拿起来,活蹦乱跳的可爱的小鱼儿对人着眨眼睛,放进水桶里,果然如鱼得水,顿时活蹦乱跳,溅得水哗哗响。 池子终于彻底的干了。穿上靴,走下池子,第一道工序是戽泥巴。稀稀的泥巴,毫不用力就连同水戽到岸边。我有计划的先戽西边的泥巴,镶嵌在那边的一棵橘子树上,每年树枝上黄橙橙红彤彤的橘子落在池子水上,可望不可即,冬天成了鸟儿的美食。泥巴好切,好戽,只是不可毛手毛脚,眼睛要瞪得大大的,注视着铁锹下面泥巴底下有没有藕秧。那在肥沃的泥土里,有藕秧就有藕,就得小心翼翼地寻找,藕秧来自何方?要往那边而去。藕在污泥里寻找着养分,哪里土壤肥沃,哪里泥土柔软它就往那里发展。而这些似乎又没有规律可循。有时铁锹稍微多用了一点点力气,那洁白洁白的藕,比化了妆的女人皮肤还白一百二十倍的藕,便了受伤。这就得双手合十,阿弥陀佛,罪过!罪过! 切藕要力气,切藕又是细活。“慢工出细活”。弯下腰,慢慢地,小心翼翼地,唯恐再伤害了藕。看见了藕秧,切到了藕,顿时信心倍增,干劲倍增。妻也不再风言风语,而是兴高采烈地跑来给我当助手。给我倒茶,给我拿来水桶养鱼儿,给我捡藕。并且叫我把藕放在泥巴旁边,不要用力扔摔断了。而且她还站在岸边为我呐喊助威,“这里有藕!”“那里有藕!”有时脚底下好像踩着一个什么硬东西,拉开脚一看,底下就是藕,上面黑乎乎的粗粗的藕。自然喜不自胜。一直到天快黑了,我才恋恋不舍地上岸。底下的黄泥巴却极有粘性,牢牢地吸引了靴,拉扯了半天,怎么也拉不动,似乎牢牢地套住了。脚在黄泥巴里前后左右活动,费了好大的劲好不容易拉出脚来。一看,满满一篼子藕,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趁热打铁到池塘里洗泥巴,泥巴牢牢地粘在藕上,锹上,靴上。 第二天早晨妻用藕煮粥,果然香喷喷,不同于市场上卖的。那种人工栽培的藕特别粗壮,吃起来却是脆生生;我池子里的藕是野生原生态的,吃起来柔柔的,粉粉的,香喷喷的。 藕浑身是宝。书上说,藕性味甘,性凉,补中焦,养神,益气。清热生津,凉血止血,散瘀血。熟用微温,能补益脾胃,止泻,益血,生肌。补中养神,除百病。常服,轻身,延年益寿。补益十二经脉血气,平体内阳热过盛、火旺。交心肾,厚肠胃,固精气,强筋骨,补虚损,利耳目,并除寒湿,止脾泄久痢,女子非经期出血过多等症。生食过多,微动气。捣碎和米煮粥饭食,使人强健,蒸食也好。大便燥涩的人不能吃之。莲是益脾之果。 我原计划分期分批地切。几十条鱼儿,可惜不大,放回池子。第二次、第三次切藕切了三条特大黄鳝,妻用称称,每条半斤。上身乌黑,底下金黄,大头,身体粗壮肥胖,放在地上慢慢扭动着。吃起来明显带有土味。它们一直在污泥里生长啊,怎么能不带有土味呢? (2013.2.7. 腊月二十七)(1813)(2018/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