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曾祖,祖,父,自己,子,孙,曾孙,玄孙。 九代人,古时候称为九族,对已故亲人,致哀有五服制,斩衰zhǎncuī,齐衰zīcuī,大功,小功,缌麻sī má。
例如《一个母亲的祈求》文中“这位仙逝者是我的堂嫂,妻子嫡亲伯父的儿媳妇。” 对“妻”来说,堂兄堂嫂是一样的。依据已嫁女为母亲只用大功,则已嫁女对伯父就只用小功,对堂兄堂嫂就只用缌麻。那么已嫁女的丈夫,对妻子娘家堂嫂,就出五服礼了。不用戴孝,属于五服之外,礼拜场所,当以袒免礼,即披右肩露左臂,叫“袒”,不带帽子叫“免”。 对“我的堂嫂”来说,堂兄堂嫂是一样的,堂兄,不同于不共爷爷的从兄,更不同于族兄,最起码是要用小功的,如果堂兄又是爷爷的头孙子,是本家掌门,就要用大功了。
“这位仙逝者是我的堂嫂,妻子嫡亲伯父的儿媳妇。”其中“嫡亲伯父”看怎么说。 因为嫡父母,起码有父母单一方是亲血缘关系,因为伯母与自己没有亲血缘关系,如果是伯母再嫁,则不是“嫡亲伯父”,则只有母亲再嫁,出现的“嫡亲伯父”,否则就是伯父了。 先生文《一个母亲的祈求》,从一个撇不开的血缘关系,说当代农村习俗,很好。 如今,逐渐淡化了的亲情,礼崩乐坏。六亲不认随处可见。 但是,新潮流的到来,也清洗了封建的污浊。 如,拐子腿堂兄,少时家贫,老早便养起了童养媳,充当堂嫂的童养媳,十四五岁就结婚了。 【公公忠厚本分,三年自然灾害时被逼自尽;婆婆善良懦弱。当时整个中国社会都积贫积弱,这样的家庭尤其生活在最底层。堂嫂一生共生下六个儿女,八口之家,就她是一个女人是劳动力。她任劳任怨,尽管辛辛苦苦一年到头风里来雨里去,但是一个女人能做多少工夫?在大集体时,她家是最大的找款户,每年分粮食时,她家里的粮食都挑到集体仓库里,只有拿钱来才能把粮食挑回家。钱哪里来?一条半退(先生,腿字打错了)的堂兄帮人做裁缝,一天一块二毛钱,到年底收起来才能把粮食挑回家吃。万般无奈,堂兄把一个女儿抱给人家——那是重蹈自己覆辙啊!堂嫂触景伤情,哭了几天几夜,哭得声音像鸟嘶鸣。 面对现实,堂嫂萌发的理想是“希望儿子做个队委” 。这是一个饱受欺凌的女人最现实的理想。】
这是多么难忘的惨状, 一个因为忠厚本分,三年自然灾害时被逼自尽; 一个童养媳出身的堂嫂,因为生六个儿女成了找款户,对不了现款就扣押口粮,“万般无奈,堂兄把一个女儿抱给人家”——重蹈覆辙; 一个饱受欺凌的女人最现实的理想——希望儿子做个队委。 【队委虽然是比芝麻绿豆还小得多的官,但是他终究是一个官,至少在生产队不受人欺负。】
罢了,罢了,老汉我摇头泪如麻。泪为心液,眼前有点模糊,看不见下文。 我不知道,到底怎样理解亲情,才是正确的,也不知道到底是谁,真正能够清洗了封建的污浊。 只觉得这是一篇难得的好文章。所以跟帖赞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