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同学——回家(108) 石普水 前天散步时听到喇叭里放哀乐,一打听,原来我一位小学同学死了。同学死得非常突然。兄弟家杀猪,他早晨起来去帮忙,也没做什么事,说是有点头昏,就回家躺一会。后来头疼得更厉害了,打电话到县医院急救,说是脑溢血,死了!他有高血压,但是无所谓,不吃药,照样喝照酒,照样抽照烟,三不在乎。结果,轻轻巧巧地死了。不过没有痛苦,没有折磨,平平安安地走,不能说不是一种解脱。他是一个侠客。 同学比我大一点,刚刚60岁。看上去身体很好,丝毫看不出病怏怏的样子。五短身材,不瘦不胖,平时劲头十足。我早晨散步经常看见他骑车去帮人打工,而他都是声音响亮地跟我打招呼。一眨眼,就不声不响地死了,没了!人生就是这样,出生时,不知谁富谁贵,小时候,不知谁健康谁有病,少年时,不知谁奸诈谁老实,步入中年都忙得昏天黑地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也不知谁先死谁后活。记得当年骑竹马,转眼就是白头翁。转眼间,老了,两鬓斑白。算算,我们一个村的小学同学先后已经死了五个,剩下来的只有十几个人了。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啊,人生如梦,转眼就是百年。“眼睛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过去了”,小沈阳的这句话实在经典。 半月前,姐夫去世了!(什么时候再来专门给姐夫写点文字。)烧香期间碰见两位熟人,一位是我高中老同学,一位是我的初中学生。 老同学是名副其实是“老同学” ,我们两鬓斑白,见面不胜感慨。说高中毕业四十年了,建议来个同学聚会。想想,也应该,当初,我们一个个生龙活虎的小青年,而今都老了,“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我们当年在龙湖旁边读书的工农中学,十几间茅草瓦屋,老年人都习惯叫“农中” ,深深打下了那个特定年代的烙印。我不禁想到几句话: 当年龙湖水连天,茅房瓦屋十几间。
日闻鸡啼引狗吠,夜枕涛声伴鬼眠。
抬米挑煤王家岭,散步踏青油菜田。
四十年来犹一梦,思君唯有泪涟涟。
——郑重声明,我这绝对不是诗,是感慨。尽管几个退休老人多次邀请我加入诗词楹联协会,盛情难却,我填了表,他们煞有介事的给我发了一个会员证,但那不代表我是诗词楹联协会会员。虽然我写了八百多篇博客,一百多万字,但我却写不出半首诗,我没有诗人的禀赋,不敢亵渎诗。
老同学说他现在住马鞍山。儿子在那里办公司,有厂房,有楼房。他没事,成天打牌。老婆对他很好,打牌回家把饭端上桌,晚上端洗脚水。他喜欢吃零食,老婆把他喜欢的零食摆在电视旁,晚上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零食。他嘴馋,当初他家五个姐妹就他一个儿子,从小在家娇生惯养。 老同学说比我小几个月,说他退休后每个月也有两千多块钱的退休工资。我一愣。我知道,他当过民办教师,后来做过村干部,也养过鸡、鸭,但归根到底是一个农民,怎么有退休工资呢?老同学笑笑说,儿子帮他在马鞍山搞的。 啊!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一个宿松农民却能在马鞍山领到共产党的退休工资。社会主义制度真的无限优越啊! 我问起他家旁边的另一位同学。几年前,我曾经看见他在县城帮人扭钢筋。谁知道这位同学对此嗤之以鼻,很不以为然,“他不黑屌,儿子大学毕业了,还帮人打工!”老同学说,“我只请人,不帮人!” 我心里话,打工怎么啦?60岁打工的农民比比皆是,只要身体还好,只要不过度劳累,怎么不可以打工?儿子大学毕业了就不打工么?儿子自己的事情多呢。结婚,买房子,什么时候有钱孝敬父母亲?他儿子不也是这么来的么?只是,他儿子开始打工,后来自己办厂,一步一步,发了,老子也财大气粗,说话狂了。 老同学其实也并非风光无限,为人也很低调。高中毕业做小学民办教师,后来裁减下来,做村干,一个跑龙套的“五把手”。但是他性格乐观,说他能喝酒一、两斤白酒,喝酒以后豪爽,叫屋里年轻人一齐上,他一一奉陪。 当几年的村干培养造就了他为人处世经验。 我一直从心底佩服农村的基层干部——那是一个培养造就人才的大学校。村干是农村时代的精英。他们生活在最基层,熟悉农村情况,跟农村男女老少都能打交道,见风使舵,灵活多变,跟人说人话,跟鬼说鬼话。上面的干部他能应付,下面的老百姓也能对付。几十年的风风雨雨,锻炼了他们一套实用的人生哲学。他知道应该给谁当孙子,又不失时机做谁的大爷;他知道对谁可以来硬的,对谁只能来软的;他知道应该给谁送礼,谁应该给他送礼;他知道该收谁的钱,收多少;他知道怎样才能让人虽不心服口服但是不得不送。他有时蹲下来,是为了能够跳得更高。他有他的生财之道。明眼人都知道,村干部一年一万多块钱的工资远远不够他抽烟的。他们一家人吃香喝辣,无限风光,甚至有人住在县城,哪来的钱? 天知地知。 我的学生当年读书时聪明勤奋,我教他三年初中语文,并且做班主任。后来,他出门了,我做教导主任。我们彼此20多年没有见面,咋一见,他说一口标准普通话,眼前这个高大成熟的年轻人与心里那个斯斯文文的小孩实在对不上号。 学生一口普通话,我依然是当年教他时的纯正的宿松话,可能他不一定能句句完全听懂。我向他说起另一个人,在西藏工作十多年了,回家在车上,非常着急,非常尴尬,因为他已经说不来宿松话了。 少小离家,多年没有音信,第一次见面。我们说了好些当年他的同班学生,他只记得名字,没有印象。啊,23年啦,他的儿子今年也初中毕业,成绩在全班第八名。儿子进步了,他都给发奖。问儿子喜欢什么,儿子说,他买什么就喜欢什么。好一个善解人意的儿子。 他少年独闯江湖,20多年一直在安徽宣城谋生,卖小吃,做小买卖,几乎什么都做过。老婆原来是小学教师,现在辞职回家陪读。他今年到深圳做“房产代理”,生意特别好,请了两个助手。只是,他依然很低调,不抽烟,不喝酒,招待客户只是偶然喝点啤酒,真正招待重要客户他有一个好朋友,特别能喝酒,请他帮忙。 他当年读书时聪明勤奋,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只是毕业升学考试时成绩却直线下降。我当时一直不明白。现在想,他是一个早熟的孩子,他知道他的家庭无力供他读高中,他没有读书的动力,所以泄气了。
由此我想到,人的聪明才智,为什么有的人发挥到了极致;有的人却错失良机。那是因为有充满希望的,所以信心百倍;如果没有希望,他就会灰心丧气,一落千丈。 人是靠精神支撑的!
学生到附近商店给我买了两瓶酒,不是什么好酒,他也知道我不喝酒,他这是表达一份情意。情义无价!
(2013.12.3)(2480)(2018/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