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春日农事——回家(151) 石普水 我在羊年的第一项三农工程是种苦荞麦。 谁都知道苦荞麦好。网上搜索: 苦荞麦性味苦、平、寒,有益气力、续精神、利耳目、降气宽肠健胃的作用。 【性味】:苦,平。 【功能主治】:有理气止痛、健脾利湿的功效,治疗胃痛、消化不良、腰腿疼痛、跌打损伤的作用。[6] 【作用】 1、能抗氧化,清除体内自由基,延缓衰老,预防和治疗肿瘤、癌症。 2、具有减肥美容、排毒养颜的功效。 3、能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对动脉硬化、冠心病、心肌梗塞、脑梗塞、脑出血、中风有效。 4、能安神、活气血、清热肿风痛。 5、能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 6、能治疗贫血。 7、能辅助治疗糖尿病,是糖尿病患者主粮的最佳选择。 8、能治疗胆结石。 9、能促进眼部血液微循环,增进视力,对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有效。 10、能治疗牙龈出血、口腔溃疡。[7] 荞麦中的某些黄酮成分还具有抗菌、消炎、止咳、平喘、祛痰的作用。因此,荞麦还有“消炎粮食”的美称。另外这些成分还具有降低血糖的功效。祖国医学认为,荞麦性味甘平,有健脾益气、开胃宽肠、消食化滞的功效。 适合人群:荞麦是老弱妇孺皆宜的饮食。对于糖尿病人更为适宜。 荞麦清凉爽口,可以加速血液循环,其中含有强力抗氧化物维生素P,可以降血脂、增强血管弹性、防止血液凝结,是很好的护心食物。此外,荞麦还是很好的大肠清道夫。经常食荞麦等粗粮,也有瘦身的功效。 我本来是一种急性子,做事却是母亲形容的“七日七夜痾不得一寸屎” 的那种。我是还是步步为营,一天做一点。慢慢来,不着急。首先是翻地,雨后天,我甚至拿一个马儿,一杯茶。用铁锹一锹一锹切地,把土翻转来,随手用铁锹钻一钻。太阳出来了,阳春三月,春暖花开。金黄金黄的油菜花含苞欲放,油菜叶子绿得发亮。小鸟在我身边叽叽喳喳,飞来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高昂地喊叫着,此起彼伏。啊,艳阳天,春光好,百鸟声喧。慢慢来吧,切了半墒坐一会,喝一口茶。莫负春光。 不急急火火,我没有一丝半点的紧迫感。切了一墒半,兴致盎然。第二天,先把土捣碎,然后再来切。 下雨了。雨过天晴。雨后的土坷垃结块,不再是轻轻一碰就散。我这地40年前是大集体的道场,板结得特别厉害,很不好对付。我于是先用耙梳捶了半天,又用猪八戒大师的钉耙捣鼓一遍,才勉勉强强的平整。 “荞麦不过社” 。看了历书,农历二月初四才是“社日” 。 搭墒子,掏沟,挑水粪,拌火粪,撒种,撒肥,散火粪,平墒子,写起来轻而易举,然而做起来并不那么富有诗意。——农民永远没有真正的诗情画意。 这么说吧,荞麦工程前后一共用了十来天。这里不再一一赘叙。 去年冬天——准确地说应该是今年春天,我种了7墒山芋,仍然是每天做一点。比喻说,切地,三、四天才把地切成功。然后,打窠,施肥,下种,下火粪,掩土。数量不多,劳动量不大,但是七手八脚的也不很容易。 其实,种山芋是一种习惯,我与妻都不很喜欢吃山芋的。去年种了不少,山芋也不很大,送给儿子孙子们,他们也不很喜欢,结果很多都发了芽,留下今年做种子。 我还是喜欢每天都做一点事,成天无所事事精神空虚;但是事不能多,以不感觉到劳累为度。 没有农活干的时候,我没事找事。冬天,秋风阵阵,细雨纷纷的日子,院子里银杏叶子纷纷落下。金黄色的银杏叶子,有一种蝴蝶翩翩起舞的姿态,格外令人喜爱。我忍俊不禁,往往端个马儿,坐下来,一片一片地捡。捡起来还要翻转来看一看,金黄金黄的才要,那些发暗的,褐色的统统丢掉。金黄金黄的叶子是漂亮,但是雨天叶子上沾了土,于是,我又在水里洗干净。怎么才能干燥?我实在无能为力,一筹莫展。终于发现了一个网袋,放在那种装甲鱼的丝袋子里,挂在外边通风处。但是往往天不作美,不是雨过天晴,而是阴雨绵绵。等到天晴,我又忙着晒银杏叶子。晒银杏叶子是一个很难的事。摊开吧,被风吹得到处都是,不摊开又晒不透。听天由命吧。我把丝袋子挂在太阳底下。这不,去年我辛辛苦苦捡的银杏叶子,几天前拿出来,只有外面一小部分是好的。有多少,算多少,反正打发时间。 我又把银杏叶子一片片剪去叶柄,剩下翩翩起舞的叶子。 都说银杏叶子能够“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敛肺平喘,化浊降脂”。主治用于“瘀血阻络,胸痹心痛,中风偏瘫,肺虚咳喘,高脂血症”。 可是生食有毒,必须“杀青” 。 啊呀呀,罢罢罢,我做枕头吧,放在苦荞麦壳里一块筑枕头吧。 银杏叶《中药志》记载它能“敛肺气,平喘咳,止带浊”。据现代药理研究,银杏叶对人体和动物体的作用较为广泛,如改善心血管及周围血管循环功能,对心肌缺血有改善作用,具有促进记忆力、改善脑功能的作用。此外,还能降低血黏度、清除自由基。 · 采叶 :7- 8月份的上午 8- 10时 ,求银杏幼树主干、侧枝中部着生的绿色正常叶片 ,放筐中用清水洗净 ,摊开晾干 ,随采随炒 ,以保质量。 · 杀青 :选干净无异味的大铁锅 ,加热至锅面灰白色 (约 300℃ ) ,迅速投入 1千克青叶盖锅盖闷 1分钟 ,见锅口有蒸汽时 ,立即揭盖 ,用双手迅速从锅底翻抓青叶 ,均匀抖散至锅底使叶片全部接触锅面 ,均匀受热 ,待叶片青草气味消失 ,呈无光泽的黑绿色 ,手握成团 ,略有弹性的出锅。 · 搓揉 :杀青后的叶片 ,倒在席上晾干带余热用手握成团 ,揉面团似向同一方面滚揉 ,反复数次 ,轻搓宽叶成长条状。 · 二次杀青 :将搓揉后的叶子 ,放入 170— 19 0℃的锅内 ,双手压在锅内滚炒叶数分钟再将叶团敢开均匀受热几分钟 ,如此重复约 20分钟 ,出锅摊晾席上回潮变软。 · 炒成茶 :将锅加热至 9 0% ,投入晾后的叶子 ,进行复炒 ,渐退火降温、轻炒防碎 ,炒至茶叶烫手时取出 ,冷却袋装成品茶 ,此茶为绿茶 ,汤黄褐色或淡黄绿色 ,香气浓 ,余味略苦。 (2015.3.14)(草稿)(2018/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