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183) 几天前,老廖打电话问我这一段时间哪里去了,怎么没有在网上写文章,qq空间里也没有出现更新? 好感动啊,难得有老朋友惦记着我! 其实,我还在石屋,哪里也没去。只是,电脑坏了,没办法上网。今天才换了新电脑,果然,最后一篇文章是11月9日发表的,到今天整整一个月没有上网。 电脑坏了。这是我的第三部电脑。第一部是学校处理的旧电脑,500块钱,便宜是便宜,只是太慢,老牛拖破车,我们倒也相配,旧电脑伴随我度过一段快乐而充实的岁月。那部庞然大物实实在在太慢了,2009年我忍痛割爱,花了2400块钱买了一台新电脑。差不多6年吧,这部的电脑又坏了。 博客的七年之痒。我再没有当初那股兴致勃勃写文章的劲头。时间倒是大把大把的,只是没有那股澎湃的激情。没事在家,我对几年来的博客进行简单梳理,一篇篇统计。2008年安庆龙湖书屋发表博客共115篇,2009年安庆教育博客共179篇,2010年安庆教育博客共197篇, 2011年安庆教育博客共171篇, 2012年新浪博客文章168篇,2013年新浪博客共72篇,2014年新浪博客共108篇。至2014年止,全部博文共1073篇。 数量不少,但没有精品,都是一些平平谈谈的鸡毛蒜皮,登不得大雅之堂。 当初写起来兴致勃勃,踌躇满志,如今倒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整整7年的时间,博客寄托了我多少痴情,多少情感…… 慢慢整理吧!写时仓促,如今再慢慢看,慢慢改,慢慢来,不着急。 第一步,我整理了“博客跋涉”一类文章,55篇,并且进行了初步修改。看着,修改着,往事历历在目。无限感慨,酸甜苦辣一齐涌上心头。特别是看到当初朋友们的评论,那份情谊,那份温馨,那种喜怒哀乐,跃然纸上。 第二步,我整理“如烟往事”一类文章。这类文章多是抒写上世纪六十、七十年代的农村往事。这些当时农民千百年来习以为常的事,今天已经很少看到了,在青少年一代眼里,简直就是文物。现在我的记忆力明显衰退,丢三落四是家常便饭,但是那些曾经的往事,却刻在我记忆深处,特别清晰。写的时候,历历在目,信手拈来。我写得相当动情,倾注了全部的真挚感情。敝帚自珍。我很看重我的这些文章。她们在我心目中相当有分量。而且意犹未尽,还要继续写下去。 第三步整理什么?看看评论性质的文章吧。作为教师,我最后悔当初不该改教政治,18年,现在想来既误人子弟,又误了自己。所以,我尽量忘记我的这些知识,博客里尽量少涉及现实政治,尽量不去评论时事政治。当年教政治时信口开河说了些什么,倒要真的认真改一改,或者干脆删去。 至于整理以后怎么办?我还不知道。6年前我说过出书,现在没有当年的勇气。要么先看看,改改以后再说。如果有勇气,也只是一个类型的文章印刷10本,6本留给自己和孩子们,4本送人。下里巴人的东西,谁看? (2015.12.12)(2018/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