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帽子了——回家(185) 天晴了。太阳出来了,红通通的太阳格外可爱。地上草上全都白了,路边水沟里都了结冰,人呼出的气能看见一团雾气。 终于戴帽子了。昨天一天的西风,并不怎么大,但是头上明显感觉到凉意,而且似乎有些头疼、头晕。岁月不饶人,老了。其实年纪并不很大,衰老,或者叫未老先衰。有的七、八十岁的老人精神抖擞,说话宏声大量。人比人,气死人。没有办法。多少年没有戴帽子?至少30年吧。记忆里少年时的冬天特别冷,北风特别大,呼啸的北方夹着雪花飘飘。天寒地冻的日子里,人们或者在太阳底下晒暖,也有人把大树兜浇上煤油,围着烘火。说着老祖宗流传下来的烘火故事。有一家在烤火,屋里人都纷纷来烘火。浑身暖烘烘的,舒服极了,有人感叹:“人义不如火义!”——是啊,冬天里的火能给人以温暖,那当然是雪里送炭。主人听了这话,不声不响地把火拿走了。众人莫名其妙,一脸茫然。聪明人顿时恍然大悟——“人义值千金!火无情,人有情,是人生火才能给人温暖啊。” 所以,老人们说“舌头压死人”,一句话说人一笑,一句话说人一跳!说话要注意分寸。“美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十日寒义”。 我散步走到赵屋时,远远地听到悦耳的音乐,挺美的,走近一看,原来有六个女人在跳舞。呵呵,眼前一亮,农村女人也与时俱进了。或者,她们可能在外面打工或者在县城陪读时学会了跳舞。回到家里,一个人不敢跳,年纪差不多兴趣相投姐妹们一交流,于是急不可耐地跳起来了。 一道好风景!我暗暗赞叹。 我们屋里这些60后的女人们,成天乐趣都在麻将、扑克上。赢了固然欢天喜地,输家则垂头丧气,夫妻吵架,尤其是年纪大一点的,基本是“老书记”。有钱的一天输几十块钱倒没什么,但是对于没有收入来源的老农民,靠儿子媳妇打工的钱输得值吗? 文化下乡。“广场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应该尽快推广,普及。跳舞,健身、健心。身体健康比什么都好!如今,在城市有房子的农民工“暂住证”变成了“居住证”,但是农民要真正成为城市居民还有一个过程。生活习惯,文化素质,言行举止,吃饭穿衣等等都有差别,需要学习。 我永远是一个乡巴佬,安分守己的农民。生活介于小鸟与老农民之间,不过度清闲,但是绝对不很劳累。 下了一个多月的雨,家里房前屋后都堆积着一大堆树枝。我把它们分为三类,大的用锯锯断,等以后用䦆头劈。我把一块一块木柴堆放在院子柴屋墙旁边。大堆树枝少了,堆起来了。我坐在太阳底下,享受着,欣赏着柴屋墙旁边整整齐齐的木柴,我有一种成就感,沾沾自喜,其乐融融。不能教书了,也不能打工了,我还不是一个废物,多少还能做一点事。我把干柴捡到灶下柴栏里,妻早晨用大棑煮粥,开水、热水全部都有。中午煮饭用电饭煲。明天、后天,我又把小树枝用刀砍碎,然后一把一把捆好。我希望每天都做一点事,做一点事但不感觉劳累。妻煮饭。我劈柴,我们象七仙女、董永那样“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不过,我比董永幸运,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生活有保障。 我知足。 (2015.12.17)(2018/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