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说,当我看到先生有文说 “江郎才尽”句。不由人一阵感叹呢? 这里索性说一下,江淹所处的历史背景,用以证明—— 【梁武帝萧衍篡位代齐,虽封江淹为醴陵伯,官至紫金光禄大夫,又有何趣。江淹以疯带邪,装痴卖傻,那是必然的。并非江郎才尽。】
东晋结束,我国南方出现了宋齐梁陈的混乱局面。历史跨越169年(公元420-589), 其中刘宋59年(公元420—479年)。 南朝宋,皇室内部互相残杀,到最后政治军事混乱不堪, 谁知道哇?江淹啊! 江淹在仕途上早年不甚得志。泰始二年(公元466年),江淹转入建平王刘景素幕。江淹受广陵令郭彦文案牵连,被诬受贿入狱,在狱中上书陈情获释。 刘景素密谋叛乱,江淹曾多次谏劝,刘景素不纳,贬江淹为建安吴兴县令。写过《恨赋》,文中有—— 【若乃赵王既虏,迁于房陵。薄暮心动,昧旦神兴。别艳姬与美女,丧金舆及玉乘。置酒欲饮,悲来填膺。千秋万岁,为怨难胜。至如李君降北,名辱身冤。拔剑击柱,吊影惭魂】。 文中映衬了江淹的悲愤填膺,名辱身冤的心情。
齐高帝萧道成执政,把江淹自吴兴召回,并任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大受重用。 俄而荆州刺史沈攸之作乱, 高帝谓淹曰:“天下纷纷若是,君谓何如?” 淹对曰:“昔项强而刘弱,袁众而曹寡,羽号令诸侯,卒受一剑之辱,绍跨蹑四州,终为奔北之虏。此谓‘在德不在鼎’。公何疑哉?” 帝曰:“闻此言者多矣,试为虑之。” 淹曰:“公雄武有奇略,一胜也; 宽容而仁恕,二胜也; 贤能毕力,三胜也; 民望所归,四胜也; 奉天子而伐叛逆,五胜也。 彼志锐而器小,一败也;有威而无恩,二败也;士卒解体,三败也;搢绅不怀,四败也;悬兵数千里,而无同恶相济,五败也。故虽豺狼十万,而终为我获焉。” 帝笑曰:“君谈过矣。” 公元478年宋顺帝开明二年,沈攸之,果然战败自杀身亡。 可见江淹对宋的怨恨,和对齐寄托着无限希望。 西汉丞相萧何的24世孙萧道成建立了南朝齐,历23年(公元479—502年)换了七个皇帝。
在第六个皇帝的时候,皇帝萧宝卷,昏君暴虐,游乐无度,诛杀大臣,苛捐杂税、淫刑滥役,天怨人怒。 萧衍起兵杀了皇帝萧宝卷,萧宝卷才十九岁吔,皇帝的老婆年纪不大吧? 萧衍又将茹法珍、梅虫儿、王宝孙等四十一个萧宝卷的嬖幸尽行诛灭。 潘贵妃也被押在狱中。萧宝卷就是因为宠幸她,才失掉天下的。萧衍早就闻其艳名,渴望一亲香泽。欲将潘贵妃留下侍寝,人家反对才不得不杀掉, 萧衍又把萧宝卷的余妃、吴淑媛等人,华色未衰,风韵犹存,两个美色罗致帐中。 后来萧衍利用沈约和宣德太后王宝明,也就是正宗嫡系皇太后的名义,掌握了军政大权, (这宣德太后为何有如此名声,原来顺序是这样:萧道成的长子萧赜,萧赜的长子萧长懋,萧长懋的长子萧昭业,而萧长懋的皇后,叫宣德皇后王宝明。) 此时萧衍立了第七个皇帝,和帝萧宝融,在位1年,被衍废杀,年15岁。
接下来萧衍篡位了。 辅佐这样的几个昏君之后,又出现这样没有希望的梁武王。江淹虽然文冠江南,名噪朝野,如果再保持文才,又有什么光彩? 那时,北方魏国分为东魏和西魏, 萧衍又见魏侯景叛逃到西魏,以为北方不和,【史称六镇起义】,以为可以联合侯景收复黄淮地区,不料被东魏打败于寒山堰,主帅萧渊明被俘,全军几乎覆没。反而丢失了豫州的寿阳(寿县)、合肥。 于是豫州地皮压缩了,仅仅是保留了豫州一个名字,在辖地用失地的地名叫侨设,就像那时潜山县,就是侨设豫州,后改成西豫州,像望江侨设华北地名叫南楼烦县一样。紧接着东豫州北豫州全部丢失天下大乱。 直至侯景诈降萧衍,后困死萧衍于建康,以致萧衍自杀。灭了萧家满门,同时灭了王谢世族【史称侯景之乱】。
南朝梁历57年(公元502—557年),萧衍一个人就在位48年,随后他的两个儿子就两年三年在位,他孙子也就两年在位之后,南朝梁就没了。
所以我说:“梁武帝萧衍篡位代齐,虽封江淹为醴陵伯,官至紫金光禄大夫,又有何趣。 江淹以疯带邪,装痴卖傻,那是必然的。非江郎才尽啊!” 我们在借典说事时,一定要知道历史背景,不要人家怎么说,我也怎么说。一个好的文学作品,需要审视,不要人云亦云。 (先生晚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