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台三味】119 还孩子的幸福 妻告诉我,小孙子石力说他“一点都不幸福”。 “他不幸福?”大人们众星捧月,那一大屋玩具,一大堆游戏光碟,他不幸福? “他要买的玩具家中有,我没买给他。”妻说。 去年腊月三十下午,我要给石力买一件礼物,任他选择。石力不假思索地提出买枪,我答应了他的要求。他顿时眉飞色舞,手舞足蹈。 说买就买,我带上石建、石力出门。真是“ 龙归大海鸟入林” ,兄弟俩蹦着跳着,说着笑着跑在前边,我不由得加快脚步。石力向我们介绍学校的趣事,同学买的玩具和玩法。很少见他如此兴奋,这般活跃。在实验小学一家玩具店,他很快找到了心仪已久冲锋枪,脸上堆满了笑容,熟练地把枪拆卸下来,又熟练地安装子弹,那架势,好似一个三年老兵,瞄准目标射击,俨然一个“神枪手”。回来的路上到处瞄准射击。 回到家里,兄弟俩或伏卧于茶几下用沙发垫子作掩护体瞄准,或从一楼追到三楼对射。满屋子欢乐,满屋子喊叫。我有点自我陶醉,欣赏自己的小聪明:20元钱买来满屋子欢乐,买来孩子的幸福!我做了一个一本万利的大生意! 初一下午,刚吃过饭,兄弟俩又急不可待地吵着要到黎河公园玩,。我们来到小小“游乐园”里, 此刻孩子们跳着,跑着,钻着,滚着,爬着,追着,闹着,喊着,叫着,嚷着,唱着。石建、石力在外边的“蹦蹦床”上脱下袄满面春风地跑蹦起老高。里面大小孩,小小孩,男孩,女孩,都尽兴地蹦,使劲地跳,认识的,不认识的,“街巴佬”“ 佐坝佬”,此刻都只有一个名字“小孩” ,包括那怀中已有两“小雀”的姑娘,此刻都沉浸在欢乐中,脸上都荡漾着幸福,黎河水里都弥漫着欢乐。 年轻的父母,爷爷、奶奶,抱着小孩衣服站着坐着,脸上全堆满笑,孩子们的欢乐感染了大人。 孩子应该是无拘无束地玩,尽情享受童趣,享受天真,童年的时光该充满欢乐。 那些“劳什子”幼儿园,让三、四岁孩子就苦读,—— 早教,那是剥夺孩子幸福的牢笼! 那么多千奇百怪的练习,“奥赛”,“一个孩子做习题,全家5口来帮忙”——奥赛,想说信你不容易! 那么多“劳什子”培训班,——那是扼杀孩子创造的桎梏!“猪圈岂生千里马”? 智力属于先天,可引导,可启迪,那岂是“培训班”能培训的?岂是不懂启发教育的庸师“锤”出来 的? 妻不明白,石力真实用意其实不是买玩具。七岁小孩关在家中,没有玩伴,没有自由支配的空间,只有没完没了的大人都束手无策的作业,就物质生活而言他是幸福的,但没有自由,他才“一点都不幸福”。 我们小时候没日没夜满世界疯跑,跟小伙伴们捉迷藏,做游戏,寻小鸟,摸泥鳅,物质是条件艰苦的,但精神生活何等丰富! 美籍匈牙利心理学家米哈伊 齐克森特米哈伊将最高级的幸福状态称为“畅快”,即人在全身心投入一项智力活动时的忘我的心理体验。 健康快乐是孩子们的权力,谁是剥夺孩子幸福的刽子手?国家?社会?教育机构?家长? 还孩子童年!还孩子幸福! 2009.5.29.(2018/3/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