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台三味】130、条件不会自然成熟 近日看到《思维与智慧》上有一段话——“条件不是农作物,永远不会自然成熟;条件需要我们去创造,去争取,去拥有,去完善。会开车的人,并不是当初家里经济宽裕,早就有了车;会当官的人,并不是因为七大妗子八大姨中有什么国级都级大干部;会治学的人,也并不都是毕业于名牌高校;至于商界巨子中,少年时代穷得穿不起鞋子,进不了学堂的例子似乎更多。他们的高明之处在于:能够创造条件,把握机会,破蛹化蝶,走向神奇。” 这是一篇叫《世俗随笔》的文章,作者叫韩君健。我抄下这段话反复体会,不禁为之拍案叫绝! 我想到今年中考前的一次月考科任老师会。我在会上说过两句话:“洪岭的希望在青年!洪岭的精神是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上!”我这里说的“洪岭”是我们乡的一所初中。这所初中曾一度在全县教育质量评估时居倒数后十名而“关笼子”。我的一位同事被调到该校任校长,可以说教学环境差,师资力量薄弱,各方面条件都不很好。但是我这位同事与全校教师同心同德,大胆任用年轻干部,充分信任年轻教师,硬是在天时地利都不利的情况下,一年冲出“笼子”,质量居全乡三所初中第一,第二年进入全县先进行列。如果从师资力量,从社会环境的条件而言,我们学校的条件比洪岭略好些。所以我在那次毕业班工作会议上强调:条件不会自然成熟,我们必须解放思想,自我加压创造条件上。事实证明,我们成功了,今年中考最少不比洪岭差,甚至比洪岭强一点。 我想到我们这一代人教书。我们是“被耽誤的一代”。我们读书的大好时光都是读“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说:‘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后来拨乱返正,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教师奇缺,我们便成为“民办教师”。当拿起新课本的那一刻,才知道我们肚子有多空,才知道我们不具备当教师的条件。但是国家不允許我们学好知识后再当教师。已经耽誤了十年不能再耽误了。于是我们都从头开始,从第一课学起。晚上做学生,白天做先生。从学课本到教学参考书到教学杂志,从向老教师学到培训班学,到函授学习,到自学考试,到“全员培训”。我们没有当老师的条件,但我们“创造条件”,从“民师”到国家教师,到小有名气乃至有人成为大有成就的“明师”。我们成长经历完全印证了——“条件需要我们去创造,去争取,去拥有去完善”。 中国革命的成功又何尚不是这样!“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一真理不是在实验室里得出的结论,而是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深刻总结古今中外,特别是当时中国革命形勢得出的科学结论。进行中国革命战争,我们既没有人也没有物。完全不具备打赢战争的条件。缺乏武器装备,缺少战士,更缺乏指挥员。但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硬是在完全不可能的情况下,创造了人间奇迹,改写了中国的历史。有条件,但不惟条件;条件需要我们去创造。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什么时候条件完全具备呢?我们个人学习工作事业什么时候万事俱备呢?世界上十全十美的事,有十足把握不担任何风险的事可能没有。那种求全求稳可能会失去机会。站在这个角度我们更能体会“解放思想”的重要性,“抢抓机遇”的必要性! ——希望我们的年轻一代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千万不能错失良机! (2008.7.22)2018/3/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