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乡镇 进入微博 微信抖音

宿松世纪网

【讲台三味】174、雾里看花

[复制链接]

2018-4-1 10:33 9464 0

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8-4-1 10:33 |阅读模式

宿松龙湖 1#

2018-4-1 10:33

【讲台三味】174、雾里看花
妻说我头上的白发是上网写博客用脑多了。这话对,又不全对。我的白发与日俱增日见衰老,其实根子在高血糖、高压血,不怪写博客。我写博客只不过是一种休闲养生,锻炼大脑而已。但有时也的确陷入困境,百思不得其解。
这一段时间主要写人。写宿松石氏人物,始祖万一公,三世祖“田园宰相”,宿松石氏九进士。这些先祖是宿松历史上的风流人物,从石氏族谱中找材料。我也写今人,写佐坝中学的学生和老师。他们是活生生的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看得见,望得着。
但有一个人,说熟悉又陌生。看得见,又看不清。几次动笔都写不下去。她曾经是我的得意门生。
记忆中一个身材修长的女孩,文静秀气,不大爱说话。刻苦用功,聪明好学,倔强好胜。她出身农民家庭,姊妹五个只有父母劳动,比她大两岁的姐姐、小两岁的妹妹都只读了小学便回家务农。唯独她从小学读到中学。是父母偏心么?否!她与书有缘,从小热爱读书,成绩年年第一,教过她的老师个个夸她有出息。她在老师的一片夸奖声中度过。她家离学校五、六里路,每天中午她都回家吃饭,为的是省下每餐一毛钱的柴火费。五、六里路她只用了25分钟左右,而且从来没迟到过。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那该是部队急行军的速度啊。我天天散步,计算着一里路程必须得走五、六分钟。有时我在她当年的路上快步走,没有一次只有25分钟。我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她,当年的女孩子以怎样的毅力在她的求知路上走?
我由衷钦佩。
我教过她两年书。她各门功课都出类拔萃。长方体的字,大大方方,一如主人的温文尔雅,说话先笑。考试时我常找出她的试卷来作标准答案。我当学校教导主任,为她建过两次中考档。第一年考上重点高中,档案建好了,她的父亲到责任田里找到我,要改档,她失去了读高中考大学的机会;第二年,她考上了中等师范学校,考上了当时人人羡慕的“铁饭碗”。子女多的家庭贫困穷,她以第一名的优秀成绩赢得读书机会,省吃俭用,读三年师范她主要用国家发的那点补助,而且她还买书,报名参加中文自学考试。参加工作后,她依然省吃俭用。她供妹妹、弟弟读书,从小学到初中、高中,现在都读大学。她回报家庭——“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她发愤,执着,锲而不舍,一往无前。毕业后分配到我们学校,参加中文自学考试,一路过关斩将,报一门通过一门,拿到专科毕业文凭,别人大功告成喘口气,她却乘风扬帆,一口气又拿下本科文凭。我劝她赶紧刹车,凭她的聪颖与执着,再考三、五年,她考硕士、博士,要去大学当教授了。农村初中本来缺教师,哪里找这样敬业的教师?我知道,她是拼命三郎。她的精神感人。刚分配时,远近小伙子来找她谈恋爱,冷美人她拒人千里,惟书是爱。不久大多数人都望而却步,看不透这姑娘,到底钟爱于谁?一直拿到本科文凭后,她才结婚。不久病倒了,她心气太高,长期的拼搏,营养不良,她有铁的意志,不屈的精神,倔强的个性。但她是人,普普通通的血肉之躯,有点林妹妹似的弱不禁风。
她请假治病,先是肺病,后来是严重的综合症。她外出求医。合肥,深圳一大圈回来,我已是专职支部书记了。不再分工,没有进教室听课,没有检查备课作业,渐渐地淡出教学业务圈。然而我还是关心教学结果。08年学校有一个毕业班各科成绩都普遍偏差,但她所带的语文却一科独秀,全校第一。“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真是“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她还是脸色苍白,但脚步坚实有力。早读,晚自习仍然步履匆匆,看见我还是嫣然一笑。每次考试,她所带班级语文一直稳居第一,当仁不让。我似乎不认识她,莫非她不是去治病,而是去寻访明师进修?
我对她刮目相看且由衷敬佩。几次毕业班校会上,我提到她的敬业,上进,教学成绩长盛不衰。我多次私下里向她讨教,拿着纸笔想听她讲教学经验方法。每次她都是嫣然一笑,“我教得不好,是孩子们考的。”逼急了,还是那句“真的没有什么方法。”
我只得怏怏而回。是她保守,不愿与已退居二线的老头说?还是她认为自己的教学已成常态,没什么新鲜的花样摆弄?抑或,她的一套教学法还在酝酿成熟中,不愿提前公开?我弄不清楚。
1月14日晚上18:41分,我接到她爱人小吴电话说:“她有点不舒服,到她娘家去了。”
我打开qq,一行字跳入我的眼帘:“您的好友阿娇今天生日!”
我送去迟到的祝福!
与同事谈及,大家说她是累病的。每个星期天她都是回家备课。上网搜索各类中考经典作文题的开头和结尾,典型材料,灵巧构思,把学生作文引到奇妙佳境。她善于鼓励,善于启发,学生听她的课是一种享受。她对学生日记、周记都仔细看,画龙点睛的评价。她让不爱语文的高年级学生给她作“助教”,批改低年级学生的作文。她上课形式活泼,不拘泥于一招一式。她不动声色,但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
我忽然恍然大悟,暗骂自己老年痴呆。金庸小说中初学武功的人都是到处搜寻武功秘,真正成为一代宗师成就最上乘的武功,却都不拘泥于从前的一招一式。飞花摘叶,一苇渡江,以静制动,以拙为巧,以不变应万变,功到自然成。
我暗叫惭愧,痴长56岁,教书38年,误人子弟不得要领。雾里看花,无需见真容,只是心仪而已!
我似乎豁然开朗,暗自庆幸,还没很糊涂。
(2011.1.24)(2050)2018/4/1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版主
:
306678504@qq.com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0

帖子0

积分0

图文推荐

  • 宿松新世纪论坛公益协会程岭联络站开展“庆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为弘扬劳动精

  • 宿松县柳溪初中八〇届毕业40周年首聚

    宿松县柳溪初级中学(入学时名宿松县枫驿初级中学)

  • 防溺记心中,安全你我他

    防溺记心中,安全你我他——洪岭初中开展防溺水系

  • 他任安徽中医药高专党委书记,籍贯宿松

    日前,安徽省委决定,陈海俊同志任安徽中医药

  • 新派龙婚纱摄影为龙跃社区50岁以上夫妻免费

    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新派龍婚纱摄影联合宿松公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

  • 客户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