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台三味】183、透视“留守花朵”的问题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实行计划生育以后,这些花朵越来越显得珍贵。 农村俗话说“生儿不如我,要钱做什么;生儿胜似我,要钱做什么” 。儿童,是一个家庭几代人的希望。如何让这些花朵开放得更加灿烂,结出丰硕的果实,这是千千万万家庭的美好愿望。 留守儿童就是“留守花朵” 。这些花朵在农村绝大部分是寄生的。年轻的母亲生下小孩就是由爷爷奶奶抚养,几个月后继续外出打工。爸爸妈妈像候鸟,只是每年过年回家一次。小孩喝奶粉长大,以致过年回家时孩子根本不认识爸爸妈妈。再后来,小孩在家读书,上幼儿园、小学、中学,孩子的监护人只是爷爷奶奶。 这年月,年轻父母在外面挣钱不少,小孩奶粉是喝进口的,玩具是高级洋娃娃,飞机、汽车、火车带遥控,看电视卡通片也是进口的,父母生活在大城市,眼界高。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这是幸福的一代! 然而,留守儿童的问题多多。 一个漂漂亮亮的小男孩,中考以高分进入省级示范高中,他是一个家庭的骄傲。半年后,孩子打电话叫父亲回家一趟,说电话讲不清。儿子的话是最高指示,尽管父亲工作很忙,但还是回家了。原来,儿子不喜欢班主任,说班主任老是把眼睛盯着他,他好也是不好,度日如年,搞不好要发神经病。父亲找到班主任,班主任说他儿子学习不用功,成绩老是退步,不思进取,听不得半句批评。儿子提出要调换班级。偌大的一个省级示范高中,允许你随便调换班级么?即使这个班主任可以放人,哪个班主任允许他调进?今天他说这个班主任不好?明天那个班主任一定好吗?他心目中好班主任什么标准?他在家不大说话,整天睡觉,父母说话他听着,一言不发。怎么办?父亲根据他的意见,今年缴了学杂费,他跟父母一道出门,辍学了。这孩子后来怎么办?进入社会,哪个领导又一定能中他的意?一个揪心的问题。 跟班主任过不去还算是好的。还有更加让人揪心的。前年一天午睡时,一个男孩子拿着红砖追着打他的班主任,脸上通红,怒发冲冠,吼叫着“他的妈妈xx,老子捶死他!班主任说,他的儿子英语月考不到半个小时交卷,班主任找他,要他一定不能提前交卷。儿子不答应,于是才有那追打班主任的一幕。将来进入社会,有人批评他,误会、委屈了他,他会杀人么?天知道。 几年前一个家长找到我。“校长,你知道我侄女哪里去了吗?同学说,她到一个男孩子家去了,男孩子只有一个人在家。”后来打电话给她班主任,半天才知道,星期天这个女孩子晚上到一个男孩子家去了。老师管理学生只是在学校,星期天回家了老师怎么管理?现在孩子的胆大包天,她们父母都不在家,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两个人怎么睡觉?偷尝禁果怎么办?出了问题责任谁负?学校?家庭?男孩子还是女孩子?这只是个别问题吗? 我的一个亲戚的小孩,晚上偷偷打开自己家门,让同伴把家里棉花偷出去买钱,上网,吃喝。我在汽车上听见一个陪读的母亲向同伴诉苦,说儿子嫌她的饭菜不好吃,嫌她说话唠叨令人厌烦,说成绩不好责任全部在母亲……她度日如年,几乎要精神崩溃。 能责怪我们的孩子吗?留守儿童的问题说到底是社会富贵病。花朵们是被宠坏的。我们生活的时代物质极其富裕,金枝玉叶的小皇帝小公主,从小金纸包裹着长大,爷爷奶奶过度的放纵,让他们为所欲为,受不得一点委屈。外出打工的父母把对孩子的疼爱都用金钱来替代,用物质来补偿。孩子们从小不差钱,唯独缺乏父母从小言传身教的影响,缺少和风细雨的人生教育。爷爷奶奶关注的只是孩子们的衣食住行,而不是做人的品行。 留守儿童的问题是当今社会的共同难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化解。 首先,城市必须接纳农民工子女,让孩子在父母身边生活,孩子在父母身边享受天伦之乐,身心快乐成长,从小接受父母教育,包括亲情教育,生活教育,挫折教育,怎样读书,怎样做人。父子天性,母子连心,爷爷奶奶的隔代教育无论如何也不能替代父母教育。只有城市必须接纳农民工子女,才能从源头上消除留守儿童。 其次,学校加强对留守儿童进行专题管理和教育。例如,制订有针对性的相关制度,实行有效管理,指定专门教师担任代理家长,进行心理辅导,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再次,开办家长学校,告诉爷爷奶奶们,不能过分溺爱孩子,不能过分迁就孩子,关注孩子的细微变化,发现问题及时与学校联系,共同关注,步调一致,把问题扼杀在萌芽里。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留守儿童的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最关键的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问题,开展大讨论,制定相关措施,用火眼金睛盯着祖国的花朵,用间大爱关注少年儿童。 (2014.2.25.)(2026)2018/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