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花三月到义乡,碧水蓝天好风光。
4月7日,县电视台江之记者、办公室张主任、网络编辑小王、宿松县新光媒体徐主任、县作协王宇平、浩淼等一行10多人,应邀来到千岭乡孙岭村阳屋组——义乡嘴的最前沿的龙感湖之滨,前来采访退伍军人王景珍的养兔场地,参观了王景珍的养兔大棚。在养兔大棚里一排排、一行行的养兔铁笼整齐地排放着,活泼可爱的大灰兔、大白兔正在笼中玩耍嬉戏。面对我们的摄影机,显得有些惊慌,一窝窝刚刚生下来的小兔崽8—9只紧紧地偎依在一起,正在憨厚地睡觉。
王景珍,男,1986年出生于龙感湖畔的义乡嘴,(当时称之为新前乡义乡村)那时的义乡嘴位于穷乡僻壤、交通闭塞,湖荒港汊较多,易旱易涝,人们的生活水平很低。他的母亲就是因为经受不起生活的折磨和人生的曲折艰辛,其母亲在他出生只有三个月时就抛弃家庭与孩子外出远走,在襁褓中的苦命孩子就只得偎依在奶奶的怀抱,靠奶奶抚养拉扯长大。懂事的王景珍为了减轻奶奶的劳累,少年时的王景珍从小就学会了做家务,烧饭、弄菜、洗衣、干农活,样样精通。
2003年,刚刚18岁的王景珍就响应祖国号召赴广西某部服役,在部队先后担任通讯兵、做过警卫员,多次获得嘉奖。 2004年王景珍被部队派往广西梧州蒙山县养兔基地学习,通过观察和实践,他很快掌握了很多的养兔知识,从此对饲养肉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06年退伍还乡后,看到家乡还是那样贫穷落后,他决心发挥自己在部队学习到的一技之长,发展养兔事业,带动父老乡亲脱贫致富。他没有给乡村干部添麻烦,而是自打鼓自划船,自己筹备资金、谋划场地,自己创业。回家一月余就自费前往广西肉兔养殖基地考察访问、拜师学习,潜心学习养兔技术,不久便掌握了种兔繁殖、肉兔饲养、兔子防病治病等技术等诸多专业知识,他既当饲养员又当技术员。此后,他又到广西柳州、广东韶关等大型肉兔基地实习考察锻炼,从而进一步掌握了饲养肉兔的基本技能技巧。
如今,他的养兔基地已经初具规模。养兔基地面积2700多平方米,厂房建筑两处共800多平方米(其中种兔厂房300平方米、肉兔厂房500平方米)共有养兔笼位4000余个。总投资42万元(人民币)。他引进的兔种有“新西兰肉兔”、“美国新紫兰肉兔”、“皖南花巨兔”、龙湖黑兔等品种。成品肉兔一般在6——8斤左右,市场价格一般在15元上下徘徊。年出栏成品肉兔1500——2000只。除去成本,年利润一般在6——8万元上下。他充分利用湖滩草地生长出来的绿色植被作为养兔饲料,实行生态养殖、绿色养殖;他又把养兔场地排出的垃圾粪便堆积起来,进行腐烂、发酵、转化成有机肥料用于养鱼饲料。
王景珍养兔实行的是综合运用、综合治理。除了养兔之外,他利用湖滩,自己投资3万余元兴建开挖鱼池两口,鱼池面积在满水期有4亩。养殖的鱼种多为鲫鱼、红尾鲤鱼、鳙鱼、草青、黒青等上等鱼类。供人观赏或垂钓。
王景珍为了事业,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了兴建创办养兔基地,他独自坚守在偏远僻静的滩头汊尾。在夜深人静之时,不时会有蟒蛇、狐狸、野猫、水貂、狗獾来袭击他的养殖基地,甚至还会袭击他的人身安全。这其中的艰辛与劳累不言如喻、可想而知。
但是他一人艰辛换来了万人的幸福与安乐,他不仅为周边村民或其他县市的迁客骚人提供了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还为乡亲们提供就业机会,自己脱贫还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他把外出务工村民的抛荒地充分得到了利用。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与社会效益双丰收!(浩淼 宇平)
王景珍联系方式18056932458 QQ号码842034756@qq.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