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石氏】三、中国姓氏起源 石普水 什么是“姓”?《说文解字》说:“姓,人之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这是对“姓”的最权威的解释。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女姓繁衍后代,子生孙,孙生子,为了把从同一个老祖母繁衍下来的人加以区别,就产生了“姓”,意思是女人生的,这形象地说明了最早的姓氏跟女人有关,上古时期“姓”又写作“性”、“生”、或“眚”。 《辞源》的解释更直截了当:“姓xìng表明家族系统的符号。古代社会从母姓,古姓从女从生。古姓如姒、姬、姜、嬴等皆从‘女’。《左传隐元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名之字’。”(胙zuò,赐予:~土,帝王以土地赐封功臣,酬其勋绩。)《辞源》解释“姓氏”说:“姓与氏的合称。古代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表示贵贱的身份,或以官为氏,或以封邑,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夏商周时,人们有姓也有氏。姓是从居住的村落或所属部族名称,氏是从居住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或死后所加的称号。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秦汉以后,姓氏合而为一。” 什么时候出现姓氏呢?一般认为始于夏以前的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首领,这些半人半神的首领名字是最原始的姓。如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黄炎”。《辞源》解释“黄帝”时说:“古史记黄帝,少典之子,姓公孙,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又居姬水,因改称姬。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解释“炎帝”说:“传说中的古帝。姜姓,因以火德王,故称炎帝。相传以火名官,作耒耜,教人耕种,故又称神农氏。”据考证,中国人在五千年前就有了姓。那是母系社会,人们只知有母,不知有父。 姓氏由来众多。有以国名来的,如:齐、鲁、秦、卫;有以官名来的,如:“庾”(粮官古代露天粮仓叫庾)、“公孙”(西周春秋时,诸侯之子称公子,公子之子称公孙,如“公孙碏”);有以地名来的,如:姜、曾(夏小康封小儿子曲烈于曾);有以职业有关的,如:张(黄帝第五子挥发明弓箭,任命为弓正)、罗(原始社会河南罗山一带人善于结网捕雀);另外还有以家族图腾物的、有避祸改姓的(如萧江)、还有少数民族改姓等等。夏、商、周时,人们有姓也有氏,“姓”是从居住的村落或所属部族的名称,“氏”是从所封地所赐爵位所任官职或死后封号的名称。 在历史演变过程中,中国出现了众多姓氏。先秦时期《世本》收入18姓875氏,汉代《急就篇》收入130姓,《大唐氏族志》收入293姓,《元和姓纂》收入1322姓,《姓氏辞典》则达8000个,专家估计我国实际使用过的姓氏大约12000个,现在我国使用着3000多个姓氏,经常使用的约500个。1987年5月3日《人民日报》公布“古往今来家姓”排名前10名的是: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在2007年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公布的姓氏人口统计结果中,石姓位列第61位,大陆总人口约为420万,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2%。据2014年“上海发布”官方微博消息,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王李张刘陈杨黄赵周吴徐孙马胡朱郭何罗高林”为全国前20大姓氏,其中王姓达到9468万人,占总人口的7.1%。 2014.9.18(定稿)2018/4/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