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乡镇 进入微博 微信抖音

宿松世纪网

[散文] 读书改变命运

[复制链接]

2018-4-24 14:49 27574 2

2383289468 发表于 2018-4-24 10:24 |阅读模式

2383289468 1#

2018-4-24 10:24

读书改变命运
王宇平
      据记载:在每一个犹太家庭,当小孩稍微懂事,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去舔书上的蜂蜜,这种仪式意味着:“书本是甜的”。
      任何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知识的哺育;一个家庭的幸福,也离不开书香的熏陶。所以我国古代先哲注重“耕读传家”。而社会发展到今天,读书更加重要,但一些家长抽高档烟、买名牌服装,吃一顿饭要花掉几百元,却总是抱怨书价太贵,舍不得买书。其实,一本书的价值比一件衣服、一顿饭,不知要大多少倍。一本好书,小则使人获得知识、懂得道理,大则可以激发人的志向,改变人的一生。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文化旗手鲁迅先生早年因帝国主义列强侮辱中华民族为“东亚病夫”,而从此立志从医,治病救人,希望能够用医道把中国从愚昧落后的状态拯救出来。他怀着强烈的爱国愿望,带着救中国于衰亡的激奋东渡日本学医。然而,他在日本孜孜求学的期间,一件意外的事情改变了最初习医以救中国的愿望。那是在一次课余看放映时,他看到一个中国人因为给沙皇俄国军队当侦探而被日军捕获,抓去枪毙,而围观的中国学子却在大声叫好,这种对同胞的生死无动于衷,精神麻木的状况,这种情景使鲁迅的爱国之心受到了刺激。鲁迅深深地感到,学医救国并不能够真正救中国于危难之中,并不能救中国于水火之中,现在最重要、当务之急是如何改变中国人的现有精神状态,使之清醒振作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和奋斗。鲁迅认为文艺是能最快、最好地改变中国人精神的武器。于是,他毅然拿起了笔杆子,弃医从文,以拯救民族精神为己任,投入到了救国救民的“战斗”之中。鲁迅先生发出的“呐喊”,在某种程度上惊醒了中国人,他的功绩是不可抹杀的。在鲁迅从医之前,曾一度以为中国之所以会遭受侵略和侮辱,是因为经济落后所致。因此,他曾刻苦钻研采煤等专科,为振兴和发展祖国的经济而努力求学读书,并立志于中国的实业。虽然鲁迅数次改换所读的专业,但是他以国家、民族振兴为己任的“读书观”始终不移。在这种读书观的推动下,他不但学有所成,而且成了中国新文化的开拓者,成了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很可惜,当今这个时代像鲁迅这样的大文人是越来越少了。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大有裨益于个人的谈吐。北宋书法家黄山谷曾经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读书,使人进入自我的另一个世界,“手倦抛书午梦长,此中与世暂相忘”。读书,也是读人。书犹人也,读 其书如读其人,作者通常在书上倾诉他自己的内心世界,你作为一个读者也能敞开自己的心扉去倾听、去感受、去应答,同时又能吸收消化,当然也能提出自己的批评,甚至与他争辩,跟他进行永无止境的对话。人们也许不会忘记“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表———“大眼睛”苏明娟。当年,身为《中国青年报》记者的解海龙同志回金寨县老家省亲、采访,抓拍到了苏明娟那双热爱读书、渴求知识的动人眼神,同时采访到这双大眼睛背后的真实故事:许多孩子因家庭贫困而辍学,他们不得不放下自己心爱的书包和课本,扛起割草筐,拉起放牛绳,过早地面朝黄土背朝天……苏明娟是幸运的,她受惠于“希望工程”,顺利地从小学读到中学,又从中学迈进了大学的殿堂。像苏明娟这样通过读书改变人生的人何止千万。难怪会有这样一句宣传标语为众多的人耳熟能详:“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在当今知识经济日新月异、信息新风扑面而来之际,读书的作用将更加凸显,它不仅能改变人生,也能改变社会。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有颜如玉。”古人用这种朴素的思想理念教导人们发愤学习、努力成才,以此改变命运。今天,我们读书当然不能仅仅为了一己之私。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早年在南开中学读书时,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要像周恩来总理那样,为肩负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振兴而读书。只有这样,才能既改变人生的命运,又能为社会的发展进步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的陈章良教授这样说过:“我是一个贫苦农民的孩子,是读书改变了我的命运,还是读书把我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同学们现在有幸在大学里读书,将来要努力报效祖国、建设祖国。”
2018.04.24


全部回复2

一支笔 发表于 2018-4-24 10:54

一支笔 2#

2018-4-24 10:54

活到老学到老
原创贴文及图片,转载请注明出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ssxfyzlscxwz 发表于 2018-4-24 14:49

ssxfyzlscxwz 3#

2018-4-24 14:49

戏说书上有蜜
识得文化,有许多方便,继而从文字记载中,他又可能学到更有用的东西。在处理事务将也得心应手,于是就比没文化的更会被社会重用。其实这是识得文化的一个方面。
也有,人尽其力被庸俗化,识得文化,就要更多的担待,且不一定被看重。打倒臭老九,就是这样来的。
不光识得文化如此,懂得技术也有,人尽其力被庸俗化。懂得技术,就要更多的担待,且不一定被看重。被讥刺为“只知道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白专道路,资产阶级的毒苗”,就是这样来的。
不过,真的要重视看书。
记得顺口溜:老三篇,人人爱,上山下乡人人带。
那又不是在校读书了。更无所谓《读书改变命运》。


1#楼说
【据记载:在每一个犹太家庭,当小孩稍微懂事,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去舔书上的蜂蜜,这种仪式意味着:“书本是甜的”。】


恐怕这与标题《读书改变命运》无关。
如果硬说有关,那么,防止色欲犯罪的早期教育,就可以把女婴垫尿布片上,始终保留些屎尿,让有性欲犯罪的儿子,从小就知道女孩是很臭的。实事上这是没用的。
或者说,这样不利于卫生健康。
那就换一样,防止色欲犯罪的早期教育,就可以把女婴穿上破烂衣服,始终保留些,露出皮肉的可怜样子,让有性欲犯罪的儿子,从小就知道女孩是不该欺负的。实事上这也是没用的。


地铁上有女子,穿着破烂但很干净的牛仔服,有人就盯着看那块露出的细皮嫩肉,说不好,恰恰会招惹了性欲犯罪。
穿破烂的女子,是该怜悯不容侵犯呢,还是招惹了性欲犯罪呢?完全没有女婴同期的男孩早期教育的成分。
性欲犯罪,也全然不顾男孩早期教育——同期女婴垫布有没有臭屎。


同理,书上粘些蜜,书是甜的,也不能在打倒臭老九,上山下乡的时候,你还会平平安安地在教室里念书。
能念书,是遇上了好机会,有所得而已。
说真的,无穷多的有所得,其实都是遇上了好机会。
而有所失,也是没有把握住好机会。或者根本就没有给你好机会。
值得一说,有所失,有时可以后补。有时补也无益。
有所得,则一次性结账,再补则有是另外有的机会。


有书,不等于有知识。要不然,同一个学校的学生,书一样,教相同。怎么会出现有的登皇榜,有的落孙山呢?难道是他们的书本,有的涂上了蜜糖,有的粘了臭屎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推广达人 灌水之王
:
网络大伽
:
2383289468@qq.com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1695

帖子2008

积分437925

图文推荐

  • 宿松新世纪论坛公益协会程岭联络站开展“庆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为弘扬劳动精

  • 宿松县柳溪初中八〇届毕业40周年首聚

    宿松县柳溪初级中学(入学时名宿松县枫驿初级中学)

  • 防溺记心中,安全你我他

    防溺记心中,安全你我他——洪岭初中开展防溺水系

  • 他任安徽中医药高专党委书记,籍贯宿松

    日前,安徽省委决定,陈海俊同志任安徽中医药

  • 新派龙婚纱摄影为龙跃社区50岁以上夫妻免费

    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新派龍婚纱摄影联合宿松公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

  • 客户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