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乡镇 进入微博 微信抖音

宿松世纪网

【龙湖烟云】11、咀嚼宿松话——宿松话与古代典籍

[复制链接]

2018-5-1 15:26 14712 3

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8-4-28 15:51 |阅读模式

宿松龙湖 1#

2018-4-28 15:51

【龙湖烟云】11、咀嚼宿松话——宿松话与古代典籍
石普水
    宿松话是千百年来千千万万宿松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她来自田间地头,来自街头巷尾,同时,它还来自书本。请看:
    “拳头朝外打,胳巴向里歪”意思是家庭内兄弟虽不团结,但关键时刻,还是维护自家利益,一致对外。宿松话里“胳巴”就是胳膊。这与“兄弟阋墙”如出一辙,《诗经•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指兄弟之间的纠纷,也比喻内部争斗。阋:争斗。
    “情(秦)归情,楚归楚” ,其实就是 “秦归秦,楚归楚” ,意思是人情归人情,但是帐目往来要搞清楚,不能混为一谈,做到心中有数,分别对待。这与“泾渭分明”实在有异曲同工之妙!《诗经•邶风•谷风》:“  谁谓茶苦,其甘如荠。宴尔新婚, 如兄如弟。 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宴尔新婚, 不我屑以。毋逝我梁,毋发我笱。我躬不阅,遑 恤我后。”,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
    “前头卖纰梳,后头卖朗梳” ,意思是说话前后不一致,自我暴露,闹出笑话。纰梳、朗梳是两种不同的梳头用具, 这就是成语“自相矛盾”。《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出自《孟子》的《滕文公章句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意思是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宿松话“两勤夹一懒,懒也只那么懒;两懒夹一勤,勤也只那么勤”,意思比它更通俗明白。
    成语“口蜜腹剑”源于司马光《资治通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后来演变成成语,意思是嘴上说的很甜美,心里却怀着害人的主意。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比喻讲好话,不做好事,言行不一。宿松话“嘴上甜似蜜,屁股辣似姜”,嘴上说的甜似蜜,内心却比比姜还要辣得厉害,这不就是“口蜜腹剑”么?
    “祸从天降”成语出处 《旧唐书•刘瞻传》“咸云宗召荷恩之日,寸禄不沾,进药之时,又不同义,此乃祸从天降,罪匪己为” ,意思比喻突然遭到了意外的灾祸。宿松话有“人在枷(家)里坐,祸从天上落” ,家里:宿松方言叫“枷里”。
    “足不出户”出自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却说苏盼奴自赵司户去后,足不出门,一客不见,只等襄阳来音。”意思是:脚不跨出家门。宿松话有“堂厅府,灶下县,老婆房里金銮殿”。看看,多么生动,多么形象,多么俏皮!一位伟人曾经说过,人民群众的语言具有创造性,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实际上,宿松话与书面语意思相同相近的,远远不止这些。比喻:宿松话“指禾奀说豆奀” 就是“王顾左右而言他”或者“醉醉翁之意不在酒”;
    “打大丫鬟,警小姐” 就是“敲山震虎”;
    “鸡公屙屎头上硬”,就是外强中干的“纸老虎”;
    “三个先生谈书,三个屠伙佬谈猪”就是“三句话不离本行”;
    成语“望子成龙”就是宿松话“看(养)儿不望哑(笨倔),做酒不望酸”;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就是宿松话“眼睛一贬,肚子里一个法”;
    “四处碰壁”,宿松话说“门上一脑,壁上一脑”;
    “臭味相投”,宿松话说“鬼和鬼合伙,贼和贼相交”或者“强盗一伙,贼一班” ,也说“一个锅要补,一个要补锅”;
    “招摇撞骗”,宿松话说“这里丢石头,那里鼓泡”;
    “功到自然成”宿松话说“鱼怕久钓,状怕久告”;
    “弄巧成拙”、“适得其反”,宿松话说“千算万算,兜屁股一钻” ;
    “吃力不讨好”,宿松话说“癞痢烂卵,一头不是一头”;
    “退一步海阔天空” ,宿松话说“长子弯弯腰,矮子踮踮脚”。
    不说了。再说就啰嗦了。很多宿松话源于书面语,经过千百万人的再创造,代代相传,口口相传,因而更通俗,更形象,更有生命力。
    (2013.3.16.)(1538)(2018/4/28)

全部回复2

一支笔 发表于 2018-4-30 17:00

一支笔 2#

2018-4-30 17:00

宿松话是千百年来千千万万宿松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她来自田间地头,来自街头巷尾,同时,它还来自书本。
原创贴文及图片,转载请注明出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8-5-1 15:26

宿松龙湖 3#

2018-5-1 15:26

一支笔 发表于 2018-4-30 17:00
宿松话是千百年来千千万万宿松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她来自田间地头,来自街头巷尾,同时,它还来自书本。

节日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版主
:
306678504@qq.com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0

帖子0

积分0

图文推荐

  • 宿松新世纪论坛公益协会程岭联络站开展“庆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为弘扬劳动精

  • 宿松县柳溪初中八〇届毕业40周年首聚

    宿松县柳溪初级中学(入学时名宿松县枫驿初级中学)

  • 防溺记心中,安全你我他

    防溺记心中,安全你我他——洪岭初中开展防溺水系

  • 他任安徽中医药高专党委书记,籍贯宿松

    日前,安徽省委决定,陈海俊同志任安徽中医药

  • 新派龙婚纱摄影为龙跃社区50岁以上夫妻免费

    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新派龍婚纱摄影联合宿松公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

  • 客户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