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松梓教育基金会第一届“最美乡村教师”评选活动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觉,我在教育这条光荣的战线上奋斗了三十多个春秋。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我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深受学生、家长、同事以及社会的好评。
一、爱岗敬业、默默奉献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始终把工作放在首位,在工作中,我勤恳敬业,踏踏实实地教书育人,认认真真地做好本职工作,不辜负领导对我的信任。教学上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宗旨,注意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不仅教他们学习知识,而且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我虚心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同时自己也专研业务,力求精益求精,因而对自己所任教的学科有了很强的驾驭能力。教学工作中我认真学习新课标,刻苦钻研教材,注意提高教学效率,善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恰到好处的激发学生的讨论欲望,极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不能让一个差生掉队,我深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去年我被调到钓鱼台小学,我所带的四年级班是全校最差的班级,成绩差纪律差,学生来自各处,不仅有本村的还有外村的。学习成绩参差不齐,素质更是悬殊。针对这种情况,我不怕麻烦,经常利用节假日,挨家走访,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然后针对他们不同的思想状况做工作。仅仅一个月的时间,班风变好了,孩子们守纪律了,对学习有兴趣了。通过一年的努力,班级在全乡评比中获全乡进步第一。
我们班有一位叫梅卓的同学,因父母长年在外打工,长期跟爷爷奶奶生活,由于爷爷奶奶的溺爱,造就了孩子任性自私的性格。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与同学打架,因而进办公室成了家常便饭,成绩更是一塌糊涂。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首先经常利用课下时间找该生谈心、聊天,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课上遇到一些浅显易懂的问题让他回答并及时的表扬鼓励,进一步激发了该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我经常与家长联系,及时了解该生在家表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现在梅卓学习的成绩虽说不上名列前茅,但有明显的进步。在一次家长会上,他那白发苍苍的奶奶,竟声泪俱下:“俺孙子有这么大的进步,全归功于余老师。”
教师,兼任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担。在班级管理中我用爱心和耐心感染学生,因材施教,主动热情地帮助学生。平时的授课过程中,特别注重增强学生的文化修养,告诉学生很多做人的道理,引导学生健康地成长。
三、甘守清贫、扎根山区
1985年初中毕业后,被招为民办教师,任教于当时的陈汉区朱湾乡大明小学(现在并为陈汉乡),当时该校有4个年级100多学生,只有4位老师。学校在一个山坡上,教学条件非常差,就连基本的生活用水也没有,师生饮用水都要到山脚下的大河里去挑。我当时是这所学校最年轻的老师,每天挑水这项艰巨的任务都由我承担,还为全校师生烧好开水。那个时候没有公路,我家到学校要走十几公里的山路,每个星期日的下午必须赶到学校,否则赶不上星期一上午的课。在这里工作三年后调到九山小学任教。三十多年来我一直在大明、小明、九山、藕池、钓鱼台和朱湾等山村小学任教。一九九五年以前的十年月薪只有五十二元。记得我在九山小学工作的那年,县财政局一位领导到学校检查跟我聊天时说我的工资有点低,才够一条香烟钱。九五年到二零零六年月薪 130元,这二十多年我拿着微薄的工资坚守在偏僻贫穷、环境恶劣的山村小学。一家三口就挤在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土木房中,里面是卧室,外面做厨房。每到做饭时,宿舍满是烟雾,全家熏得直掉眼泪。遇到雨天,屋顶漏雨,大盆小盆都要用上,才能免受“洪灾”。八九十年代的学校大都是土房子,下雨天外面下大雨教室里下小雨,木门木窗破烂不堪,冬天里刺骨的寒风在教室里猖狂。每到期末还要背负几十甚至上百元的学生学费欠账,至今我还有八十年代在大明小学没收起的十几元学生学费欠款。
由于学生的减少,2010--2016年我任教的藕池小学只有一个教师、两个年级、十来个学生。每天六节课,语文、数学、音乐、美术都要教,中午还要烧饭烧菜给学生吃,每个工作日从早到下晚,教学、生活、安全、卫生一把抓,个中的酸甜苦辣有多少人知道呢?一人一校的藕池小学教学条件非常简陋,我一人一校,既要负责两个年级的复试教学,又要给十几个孩子做午饭,身兼数职,校长、教员、炊事员……每天忙得不亦乐乎。每天很早就起床做饭,为学生烧好开水,搞好学校卫生,迎接学生的到来。吃过早饭,又忙着挑水,劈好做中饭的柴。上午第三节课后,就要马上帮学生蒸饭。第四节课时每上 10分钟课,就要到厨房去看一下,看看锅里是否有水,灶里是否有柴。经常被锅烟灰弄得满脸都是黑的、花的,好像化了妆似的。中午休息时,同学们都在晒谷坪上玩游戏,我就坐在旁边一边批改作业,一边管理学生的安全,忙完工作后,还经常跟孩子们做做游戏。利用课余的时间教了孩子们很多歌曲,这样既培养了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又亲近了与孩子们的关系。学生放学后回家了,我就利用这个时间在学校旁的一座山上开荒种菜,用草木灰做肥料,中午常煮些自己种的菜给孩子们吃,同学们都说余老师煮的菜真好吃。在那一人一校的工作是非常辛苦的,但那里所教的学生成绩,每期学区统考,都是名列前茅,这让我感到很自豪。 2014年9月学校招了一个叫陈玉霞的学生,该生上学要走六里多的偏僻山路,上学没有同伴,家庭特别困难,祖母和母亲神经不正常,祖父七十多岁,父亲靠卖点苦力支撑着整个家庭。上学和放学经常没人接送,为了该生往返途中的安全我经常接送。人是吃五谷杂粮的,也有生病的时候,头痛发热什么的不算啥,吃了药照样坚持上课,实在支持不住趴着讲桌上休息一下。这些学生特懂事的,发现老师精神不佳总是很关切的问:“老师,您是不是病啦?您布置作业吧!我们不吵,您休息去吧!”听到孩子们这些暖心的话甚是欣慰。有人问我,在这样一个连说话都找不到人的教学点你怎么能呆这么多年呢?我告诉他,这些乡下的孩子都是穷人的孩子,都是弱势群体,像这样的教学点年轻的老师不愿来,我如果走了,有些孩子可能要失学。我是农村人我要为农村教育教学作出我力所能及的贡献,也正是这个原因让我三十几年如一日,在这偏僻贫穷、环境恶劣的山村小学默默耕耘,无怨无悔地奉献着。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辛勤的汗水没有白流。由于不懈努力换来了可喜的成绩,现在有的学生参加了工作,有的办起了工厂,当上了大老板,我在平凡的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深受广大干群的好评。但我不满足,还要再接再厉努力进取,在教育这片田园里勤奋耕耘,为党的教育事业奉献终身。我坚信“痴心一片终不悔,只为桃李竞相开”,只要辛勤耕耘,挥洒汗水,一定能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让桃李满天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