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乡镇 进入微博 微信抖音

宿松世纪网

【悠悠岁月】2、饭碗的故事(1)

[复制链接]

2018-7-6 14:59 11241 0

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8-7-6 14:59 |阅读模式

宿松龙湖 1#

2018-7-6 14:59

【悠悠岁月】2、饭碗的故事(1)
石普水
我们小时候吃饭不用碗,而是一个竹子做的“筒”。少数有钱人家花几分钱在合作社买,一般人家也可用牙膏皮、鸡毛、鸡内金跟卖“浪鼓担”的兑换,孩子多的人家干脆自己动手做。那时小孩子摔破碗是要挨打的,“筒”的好处是掉在地上摔不破。那时候大人的饭碗是几分钱一个的黑边大碗,一碗能盛半斤米的饭,相当于今天我们的小白瓷花碗两三碗。那时候生活苦,别说鱼肉,白饭都不能吃饱,干重活的大人一餐能吃黑边大碗“三大碗饭”,我一个爷爷说他年轻时能吃9大碗饭。
饭碗,从一个角度折射了我国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
“饭碗”,在农村还有另一种含义,就是供一家老小吃饭的职业,谋生手段。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劳动者大部分是农民。族谱载我的18世祖任苏州吴县训导、署昆山教谕,以后父亲祖父们则都是“捏锄头扒梳的”。“庄稼佬”中有少数人学手艺,盖房的叫石匠师傅,做木工的叫木匠师傅,编竹筐做兜子的叫篾匠师傅,剃头的叫剃头佬——在手艺人中地位较低。庄稼佬干一天活记10分工,一年到头一个劳动力300来个工分,年底决算我们村一般5角左右人民币一个工分, 一年到头折合100多元,——这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个农民辛辛苦苦一年的总收入。做手艺的每天木匠1。2元,石匠篾匠1。1元,交生产队1元记1个工分,每天还能吃人家三餐饭,多拿一、两角钱。而且风不吹雨不淋,劳动量相对比农民轻闲一点。做手艺农忙时做庄稼,农闲做手艺,明显比农民含金量高,所以农村一直流传一句俗话叫“条牛担种不如手艺在身”。
农民,自称“庄稼佬”,或者“捏锄头扒梳的” ,也叫“黑脚管”; 做手艺的叫“师傅” ;至于“捏笔杆子的”识文断字的读书人则是受人尊敬的“先生”,地位自然最高。
那时候有钱人家男孩子周岁时流行“抓周”——将各种物品摆放在小孩面前,任其抓取,一般物品有笔、墨、纸、砚、算盘、钱币、书等等。抓到纸笔墨砚的那是头彩“上上签” ,于是人们欢呼雀跃地恭维“你家儿子念书考头名状元!”“你家儿子长大会念书,将来是一手捏笔一手捏算盘的先生!”像《红楼梦》里贾宝玉抓到胭脂之类则是好色之徒。我不是出生在有钱人家,在家中排行老五,头上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出世时已不是什么娇贵的稀罕物,父母自然没为我“抓周”,所以他们并不知将来我的手是捏笔或捏锄头扒梳。
而我自小耳濡目染父母劳动,捏锄头扒梳自来熟,不需要人手把手教。能走会跑就无师自通地学会了捡粪、扒柴、放牛、抬水、捡谷、掏红芋,理所当然地重复着父母“昨天的故事”似乎心安理得,天经地义,无可厚非。
世事难料。阴差阳错,人生往往具有戏剧性,等我嫩嫩的的小手磨出了一层老茧,忽然又拿起了笔,煞有介事地站在讲台上为人师表,演绎着一段平凡又曲折的“饭碗”的故事。
(2008.12.10)(2015.10.15)(2018年7月6日星期五)(待续)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版主
:
306678504@qq.com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0

帖子0

积分0

图文推荐

  • 防溺记心中,安全你我他

    防溺记心中,安全你我他——洪岭初中开展防溺水系

  • 宿松县柳溪初中八〇届毕业40周年首聚

    宿松县柳溪初级中学(入学时名宿松县枫驿初级中学)

  • 他任安徽中医药高专党委书记,籍贯宿松

    日前,安徽省委决定,陈海俊同志任安徽中医药

  • 新派龙婚纱摄影为龙跃社区50岁以上夫妻免费

    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新派龍婚纱摄影联合宿松公

  • 喜报!热烈祝贺宿松县新世纪论坛公益协会工

    4 月 28 日,在 2025 年度全县工会工作会议上,一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

  • 客户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