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宿松龙脉 石普水 龙脉,是指起伏的山脉。龙就是地理脉络,土是龙的肉,石是龙的骨,草木是龙的毛发。寻龙首先应该先寻祖宗父母山脉,审气脉别生气,分阴阳。必须了解来龙去脉,才能判断因果吉凶。 风水界公认:昆仑山是"万山之祖、龙脉之源",是龙中的祖龙(根龙)。龙脉从昆仑开始发源延伸到世界各地。龙脉的布局结构和分级,类似一棵大树有根龙、干龙、支龙、叶龙。一般龙脉灵气聚集之地(开花结果)被认为是风水宝地(龙穴)。 所谓祖宗山,就是山脉的出处,群山起源之处,父母山就是山脉的入首处,审气脉即指审祝山脉是否曲伏有致,山脉分脊合脊是否有轮晕,有轮有晕为吉,否则为凶。还有寻龙需分九势,九种龙势中有:回龙、出洋龙、降龙、生龙、巨龙、针龙、腾龙、领群龙。来龙就要山势曲折婉转,奔驰远赴。 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至少24个王朝,如果按照每一个王朝就有一条龙脉来计算的话,那么中国至少就有24条龙脉。黄帝的龙脉在中原黄河流域;大禹的龙脉在今天四川汶川县的九龙山;商汤的龙脉在黄河流域;周朝的龙脉在岐山;秦朝的龙脉在咸阳;汉朝的龙脉在沛县;西晋的龙脉在河内;隋朝的龙脉在弘农;唐朝的龙脉在长安、陇西、太原;宋朝的龙脉在开封、巩义、洛阳一带;元朝的龙脉在内蒙古草原;明朝的龙脉在安徽凤阳;清朝的龙脉在东北长白山。 宿松龙脉在哪里?我是一个俗人,既不识天文又不懂地理。然而,几年前看道光《宿松县志》,说严恭山是宿松祖山,孚玉山为县基青龙、学宫来脉。 近期看民国《宿松县志》,对宿松龙脉介绍则更加详细。 我以少有的耐心地把两部《宿松县志》中关于宿松龙脉的介绍抄录下来,以引起所有宿松人的关注和重视。 一、严恭山被称之为宿松祖山。 1828年版道光《宿松县志》山川篇开篇时开宗明义写道:“宿松山脉有三;正北为严恭山,自蕲春界三面尖分脉,趋本邑西源山老岗岭,县治祖山也。” 民国10年版《宿松县志》地理志山川篇沿袭道光志,并且有补充完善:“宿松山脉有三;正北为严恭山,自蕲春界三面尖分脉,趋本邑西源山老岗岭迄逦而来,至青岗冲分红鹤寨,为县治祖山。” 并且后面加了一大段文字:“山高五里,脉出太湖、蕲州界,至安坪,蜿蜒二里许。横亘入云者为云天岭。岭断峰起,形如纱弁。峰半为锡杖坪,旁有禅椅石,五祖跌坐处。坪前过峡如桥,(形家谓为仙桥过脉,旧误为玉泉桥)。一峰斗峙为玉屏峰。明巡抚史可法建淳风堡于此,有“四顾云天倚玉屏”之句。峰左流水岩、叫雨尖,峰右打杵杈、四钵盂峰。左腋二庵,(上龙王殿,下净因禅林),前有石殿,栋楣皆石,工巧天成。殿前有钵盂峰,峰前有石曰印心石。旁有玉泉桥(一名雨花桥,乾隆间廪生陈衍倡修,有碑记)。桥上石井曰玉泉井,飞瀑喷薄,水趋泊湖。倚桥一石,斜挂鳞髻,有乘云乍起之势,曰鲤鱼石。其侧方石为槌衣石。大满祖师偈云:“草衣不著花,霜砧空自立。随意洗清泉,轻衫曾未湿。”桥前数百武,有白猿洞。洞门一石,叩之如鼓,其声逢逢,曰打鼓石。桥右一石高数寻,状如人立,相传为修真者所化,名石道峰(见十景)。药臼丹灶,遗迹宛然。石西有峡,如刀划成,深曲而狭,可通人行,中镌“流云峡”三字。循狭而北,半壁微凹,如佛龛状,中有小石道像,祈雨辄应。上有异木一株,生石罅,叶似杜鹃,花不一色,应科名。黄为上,红亦吉。下有“中天壁立”四字,见古迹。” 二、三面尖为县龙脉严恭山之祖。 道光《宿松县志》:三面尖在罗荡西北四里。 山自河南省中干脉出,递趋英山,由英山入蕲分脉起此。势耸孤峰,形分三面。西北属蕲州,东北属太湖,南属宿松。为县龙严恭山之祖。 三面尖海拔1009.4米,为宿松的第二高峰。三面尖因形旧名叫伞架子山,因在钓鱼台旁的下伞架山(即陈汉山)的上面,故称上伞架山。历史上这里曾是吴头楚尾的分疆之地,既为国界又为省界。民间传说,一座山三面两省三县各县山域分别各有各的山神、土地,各佑各方。 如果说严恭山、三面尖是整个宿松龙脉的话,那么,古人认为宿松县城的龙脉是孚玉山。 三、孚玉山为县基青龙、学宫来脉。 道光《宿松县志》把孚玉山放在头版头条介绍。 “孚玉山在集贤门外,治东一里。” “孚玉青峰为宿松十景之一。”《江南通志》 “山有虬干数珠,相传为唐水光祖师手植。下为精舍。(东殊胜,西福昌,二寺相连。)左嵎奇石蹲踞,状如啸狮, 望之白光如玉。山椒有聪明泉,其西北相接者曰福昌岭。有小塔、龙井,并详古迹。”《朱志》 “山为县基青龙、学宫来脉。康熙二十三年,举人虞吉、萧后酂等以恳勒碑以培风水具呈,注明四界。(前至人行大路,后至孚玉山顶,东至弥勒庵外地沟,西至大石朴树。)知县朱卷批准,合邑士民并住持僧众嗣后各遵禁约,保护古刹,庇护风水,毋许贪涎吉穴,致损龙脉。如有故犯,不分僧俗,立押起迁,决不姑徇。碑立寺中”。 民国《宿松县志》又加了道光二十九年县知事刘偕、邑绅石广均、汪桂月合立禁山碑。 四、青岗冲山、凿山、潜家山、龙门山。 青岗冲山为县基学宫来龙正脉。 “山在五里庄,出小东门外,由青岗冲山至曹冲一带冈峦,皆县基来龙正脉。”然而打电话问一位年轻领导,不知道青岗冲在哪里。 凿山“为东南少祖山”。 凿山仙洞位于程岭乡凿山村境内。位于凿山山脉的东部尽头,距县城15公里,由宿许公路的桥头,转白子口乡村公路,至三仙庵下车,向东步行400米即到洞口。凿山仙洞系石灰石地质岩层,经千万年的风化和地下水相容而形成的钟乳石溶洞。凿山仙洞是古时“宿松十景”之一。 潜家山为县基学宫分脉处。 龙门山在城门冲前,县来龙起顶处。 龙脉是风水、是迷信么?非也!非也!严格地说,广义的风水是人类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就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一再强调的“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 自古以来,宿松先贤非常重视环境,选择良好的自然环境营造美好的生活环境。 老一辈人流传说,宿松地脉本来很好,县城是“鲤鱼跳龙门”——一个寓意吉祥前途无量的县城。但是,有人心术不正,蓄意破坏宿松风水,他们故意在鲤鱼山的颈脖子上凿一条路,等于在鲤鱼颈脖上箍一道箍,这样任凭鲤鱼有通天的能耐也挣扎脱颈脖上箍的那一道箍。而且据说县城建设时,地仙说了几句等于禅语的话,非常恶毒: “东方乱石头,西方黑水流;财主无三代,清官不到头。”——宿松西边是县河,东边是山,孚玉山、青岗冲山、凿山、潜家山。县河的流水潺潺,千百年来比较清澈,起码不是黑水。但是宿松山的乱石头在公路汽车上却赫然在目。 保护自然,保护我们子子孙孙生活的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