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车、方阵,数千演员,上万群众,游行的队伍从宜城饭店广场出发,经过柏子桥、龙山路、人民路,再到宜城饭店,两小时万人空巷的游行,启动了1992年第一届黄梅戏艺术节的大幕。
音乐响起,灯光打过,“两弹元勋”邓稼先以身许国的故事在台上演绎,家国情怀弥漫其中,黄梅大戏《邓稼先》将开启2018年第八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的大幕。
二十六载,几代人的薪火相传,一座城市的文化传承,百万民众参与其中,黄梅戏在这片沃土上萌生、发展,散发勃勃生机,艺术节品牌在这里开启、打造,闪出夺目的光芒。
1992年10月6日,第一届艺术节于宜城饭店广场举行开幕式并游行。
1995年10月8日,第二届艺术节于火车站站前广场举行开幕式。
2003年11月1日,第三届艺术节于原市体育馆举行开幕式。
2006年11月8日,第四届艺术节于原市体育馆举行开幕式。
2009年10月30日,第五届艺术节于皖江公园广场举行开幕式。
2012年11月5日,第六届艺术节于黄梅戏艺术中心举行开幕式。
2015年9月28日,第七届艺术节于黄梅戏艺术中心举行开幕式。
2018年9月27日,第八届艺术节将于黄梅戏艺术中心举行开幕式。
9月18日晚,演员们在石化俱乐部表演现代黄梅戏《燕子归时》。 记者 江胜 摄
一城传承,国字品牌
一座城市,一个剧种,一个品牌——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不断蓬勃壮大。
时光倒溯26年。
“这是一次美好的相逢,百灵鸟只只飞过来,热情欢快的主题歌拉开了表演的序幕。朋友们,这是一次规模盛大的群众性街头演出,表演队伍由2500多人组成。将要呈现在您面前的六大方阵分别是:黄梅戏的风采、戏曲之乡、安庆民间艺术、安庆名胜、多彩的产品、欢腾的节日……”
1992年,宜城的街头,伴随着铿锵的解说,六个方阵在文艺表演后全程巡游,每个方阵有十个队伍,每队至少有一辆彩车、50名队员……
第一届黄梅戏艺术节开幕了。
在较大的开幕式之外,还有化妆游行、花卉灯展和多种样式的街头文化活动,还举办了主题文艺晚会、推出5台剧目和其他演出活动,另外还进行了旅游观光和经贸活动。
2005年,黄梅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安徽省和安庆市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品牌和最具标志性的文化形象。
2006年,第四届黄梅戏艺术节期间,“中国黄梅戏发展基地”落户安庆,标志我市作为“黄梅戏之乡”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
时光荏苒,生生不息。
2015年,第七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举行。那一届艺术节,是经全国清理规范庆典活动领导小组审议、并报请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同意保留后举办的“国字号”节庆活动。艺术节国家级的影响力和品牌号召力更足了。
2017年,“中国地方戏曲剧种传承发展基地”授牌安庆,又一国字号招牌为安庆增色。
通过七届黄梅戏艺术节的成功举办,黄梅戏艺术节现已成为全国黄梅戏的展演舞台、展示安庆城市形象的靓丽名片、扩大对外交流的开放窗口,并成功打造出“黄金周、黄梅戏,白天看景、晚上看戏”的文化旅游品牌。
薪火相传,黄梅竞艳
一个节庆,一个剧种,黄梅戏艺术在薪火相传中生生不息。
第一届艺术节,黄梅戏专场推出5台剧目,其中创作剧目2台,为《越女情仇》与《状元女与博士郎》。
第二届艺术节,上演市黄梅戏二团推出的新编黄梅戏歌舞剧《孔雀东南飞》,三团创作的新编古装黄梅戏《大乔与小乔》,一团推出的移植古装黄梅戏《富贵图》……
第三届艺术节,“东西南北唱黄梅”文艺演出拉开艺术节序幕,名家名段老戏骨的演出赢得满堂喝彩。
第四届艺术节,共有15台新编黄梅戏展演,包括市黄梅戏一团的《为奴隶的母亲》和《六尺巷》、再芬黄梅剧院的《春江女人》、宿松县黄梅戏剧院的《碧血青峰》、桐城市黄梅戏剧团的《胭脂湖》、潜山县黄梅戏剧团的《槐树谣》、太湖县黄梅戏剧团的《大清天使》……
第五届艺术节,共推出16台黄梅戏剧目,包括《独秀山下的女人》《徐锡麟》《山梅》《李四光》《江淮儿男》《奴才大青天》《中秋月圆》……
第六届艺术节,在大力发展文化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文化从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完成到主角的转变,优秀新剧目展演盛况空前,共有来自湖北、江苏等地的19个专业院团、近2000名演员奉献了24台优秀剧目42场精彩演出。
第七届艺术节,全国多地黄梅戏院团汇聚安庆,新曲新秀在黄梅故里温情绽放,推出了《大清名相》等23台大戏。
艺术节搭台,黄梅戏新人戏层出不穷,成果丰硕。
其中,黄梅戏《大清名相》荣获第22届曹禺剧本奖,《玉天仙》受邀参演韩国戏剧节并荣获最佳国际剧目奖,韩再芬更是凭借在《徽州往事》中的精彩表演,成为黄梅戏领域唯一的“二度梅”获得者……
艺术节搭台,黄梅戏从草台登上舞台,从民间小戏成长为唱响大江南北、深受群众喜爱、蓬勃发展的全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
惠民乐民,群众节日
这从来都是人民的庆典。
1992年第一届艺术节开幕游行,是建国以来安庆举办的首次大型花车游街,这种街头艺术吸引着我市乃至周边地市的无数观众前来观看,开启城市的狂欢。
黄梅戏这种源于民间、植根群众的草根艺术在这座城市里演绎得淋漓尽致,随后多届艺术节都是在广场露天举行,全民参与其中。
第四届艺术,把演出设在大街小巷,进社区、上街头,突出“黄梅飘香进万家”这个主题,门前广场人头攒动,演出专场多达近20场。
第五届艺术节,各县(市)区共开展了10大类50余项系列活动,皖南七市戏曲票友大赛,广场文艺天天演,各种群众性文化活动覆盖全市。
艺术节,既让草根艺术登堂入室,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更是让阳春白雪的艺术走向基层,回归民间,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实现惠民乐民。
第七届艺术节期间,我市开展了1000场以上“送戏下乡”,10元惠民票价,11个优秀黄梅戏剧目专场演出,10000场电影进社区(村)、敬老院和建筑工地等活动……
第八届艺术节仍将秉承“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的宗旨,重点举办黄梅戏才艺展示、黄梅戏惠民演出、黄梅戏群众文化、文旅商融合等共计6大类12项活动。
“好戏安庆”已经鸣锣,大幕即将开启!
艺术节筹备工作进展顺利
9月22日至10月8日宜城“亮”起来 喜迎八方客
9月18日,记者从第八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筹委会第二次会议上获悉,艺术节开幕式将于9月27日下午举行,各项筹备工作目前进展顺利。
艺术节“戏曲进校园”教学成果展演、黄梅戏小戏展演、地方戏曲(稀有剧种)剧目展演等活动已开展,优秀黄梅戏剧目展演及“一剧一评”活动正在举行,中国(石牌)戏曲论坛、非遗戏曲惠民演出、皖江八市小戏展演、“京黄故里”石牌戏会、首届安徽省“戏曲进校园”文艺汇演等活动将按期陆续举行。
艺术节筹委会旅游组将督促景区营造浓厚的氛围,开展全市主要景区向来宜的外地戏迷免大门票活动和游客“门票换戏票”工作,促进“戏迷变游客、游客变戏迷”。商贸组将继续落实地方特色名品展、名优食品美食展等活动。
为确保艺术节开幕式顺利举行,艺术节筹委会接待组将在开幕式当天安排好医疗救护车、电力保障车、通信应急车以及相关接待工作;安保组将启动一级巡逻防控,安排人员及车辆进行交通引导,维护开场秩序。
市容组将对城市进出道口、机场、火车站和主要活动场所周边进行环境整治,9月22日至10月8日将开启艺术节灯饰亮化,并加大艺术节公益广告户外大屏宣传密度。
400多名残疾人及残疾人工作者观看《槐花谣》
9月18日下午,优秀黄梅戏剧目《槐花谣》在黄梅戏艺术中心上演,400多名残疾人及残疾人工作者走进艺术中心,观看演出。
《槐花谣》由湖北黄冈艺术学校和中国戏曲学院联袂打造,以槐花和春牛的生死恋情为主线,通过槐花用生命和名节营救参加红军的恋人春牛的感人故事,反映了大别山老区人民为革命做出的重大牺牲,对党的无限忠诚、对革命的坚定信念以及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深挚情怀。
该剧将黄冈民俗风情与红色文化、黄梅戏艺术融为一体,给人独特的艺术感受。
“挺好看的,这个剧目既有黄冈的红色文化,也将戏曲文化和当地的民俗特点融合在一起,很有特点。”观众李朝阳说,这次近距离的与黄梅戏接触,很难得。希望今后能有更多这样的活动,让广大残疾人感受到传统戏曲文化的魅力。
9月17日晚,由湖北省黄冈艺术学校、中国戏曲学院带来的黄梅戏《槐花谣》在黄梅戏艺术中心上演。 徐火炬 摄
戏曲专家点评《槐花谣》
唱腔有拓展 舞台要做减法
9月18日上午,“一剧一评”第三场剧评会举行,戏曲专家们对17日晚上演的《槐花谣》进行了点评。
现代黄梅戏《槐花谣》由黄冈艺术学校与中国戏曲学院联合创作,以槐花和春牛的生死恋情为主线,反映大别山老区人民对革命和建设作出的突出贡献和付出的重大牺牲,歌颂大别山老区人民对党的忠诚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和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深挚情怀,塑造了以槐花和春牛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和老区人民的光辉形象。
9月17日晚,该剧在黄梅戏艺术中心精彩上演。演员倾力的呈现,让现场观众仿佛一起进入了故事情节,跟随角色的命运,时而展颜欢笑,时而扼腕叹息。
18日上午,国家一级编剧李春荣、国家一级编剧沈虹光、国家一级导演凌树声、原安庆黄梅戏学校副校长陈中元、黄梅戏作曲家陈华庆等知名黄梅戏专家分别对《槐花谣》进行了点评。“唱腔上既保留了传统的基础,又依据人物、剧情的需要作出了拓展,唱得非常漂亮。”陈华庆说。
专家们针对人物形象、舞美设计等内容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人物形象的合理性和逻辑性方面要再考虑,舞台上要做一些减法,留给演员更多的表演空间。”李春荣说。
安庆黄梅戏首次亮相中国非遗博览会
记者从市非遗中心获悉,9月13日至17日,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山东省济南市举办,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受邀选送黄梅戏《天仙配》“路遇”选段,参加了主会场演出,获得了观众的好评和喜爱。
黄梅戏首次亮相非遗博览会,就受到了观众热捧。演出前,众多观众早早等候在舞台前。演出时,宽敞的展厅通道被围得水泄不通。观众里,既有专程从山东其他地市乃至其他省市赶来的戏迷朋友,又有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兴趣刚刚来中国学习的尼日利亚友人。
黄梅戏参加非遗博览会展演,进一步推动了黄梅戏“一唱两走”,扩大了黄梅戏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促进了地域特色文化交流,对传承和发展黄梅戏起到了积极作用。(来源:安庆日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