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女娲补天,天上有多大一个窟窿 昨日读杨贤明先生的现代诗《石头》“一块用尽聪明才智,刚刚剥离的石头”,想起了通灵宝玉这块蠢物。 于是朗读一段《红楼梦》,外孙女在一旁调皮地问,外公,天上有窟窿吗?女娲补天,天上有多大一个窟窿呢? 我不好信口开河,慎重其事地说:等我读完这一段,给计算一下。 《红楼梦》介绍贾宝玉的来历,说当初共工怒触不周山,从此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女娲炼石补天。有记载: ※※※※ 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练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骼不凡,丰神迥异,说说笑笑来至峰下,坐于石边高谈快论。先是说些云山雾海神仙玄幻之事,后便说到红尘中荣华富贵。此石听了,不觉打动凡心,也想要到人间去享一享这荣华富贵,但自恨粗蠢,不得已,便口吐人言,向那僧道说道:“大师,弟子蠢物,不能见礼了。适闻二位谈那人世间荣耀繁华,心切慕之。弟子质虽粗蠢,性却稍通,况见二师仙形道体,定非凡品,必有补天济世之材,利物济人之德。如蒙发一点慈心,携带弟子得入红尘,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自当永佩洪恩,万劫不忘也。” 二仙师听毕,齐憨笑道:“善哉,善哉!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 这石凡心已炽,那里听得进这话去,乃复苦求再四。二仙知不可强制,乃叹道:“此亦静极思动,无中生有之数也。既如此,我们便携你去受享受享,只是到不得意时,切莫后悔。” 石道:“自然,自然。” 那僧又道:“若说你性灵,却又如此质蠢,并更无奇贵之处。如此也只好踮脚而已。也罢,我如今大施佛法助你助,待劫终之日,复还本质,以了此案。你道好否?” 石头听了,感谢不尽。 那僧便念咒书符,大展幻术,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那僧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宝物了!还只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得再镌上数字,使人一见便知是奇物方妙。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 石头听了,喜不能禁,乃问:“不知赐了弟子那几件奇处,又不知携了弟子到何地方?望乞明示,使弟子不惑。” 那僧笑道:“你且莫问,日后自然明白的。” 说着,便袖了这石,同那道人飘然而去,竟不知投奔何方何舍。后来,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忽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大块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后面又有一首偈云: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 我这里用一米等于3尺,计算, 这36500颗石头的总体积,为9344000立方米。 我们不知天高地厚,因此不知天上有多大一个窟窿要补。 这么多石头,如果铺路0.3米高六米宽,可以铺路5191.1公里还要多一点。 如果从北京向西,可以到达伊朗, 从北京向南,可以到达东帝汶与印度尼西亚之间。 这么说吧, 从北京到安庆,可以修五条同样的道路。 女娲补天时,假设天路就像人间公路那么厚。 经计算,天有偌大一个窟窿。 竟然有47200亩,约31.14667平方公里。比宿松县最小的乡镇柳坪乡总面积仅小一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