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的路上似乎总是在收获感动。 ——题记 龙安村杨冲组人家不多,但贫困户不少。我的几个贫困户基本集中在此,都是真实贫困的人家。 七月底的一天,刚好从学校值班返回,路过龙安村时,心想:顺道去杨冲去看看,不知宣水老人的腰有没有好点?恬恬的假期作业有没有按时做? 夏天的日子还真是长,虽然到了五点多,太阳的余威依然强劲。从主干道到杨冲,也就四五里的样子,但七弯八拐开了二十多分钟。宣水老人是第一家,这次还比较巧,一到他家,发现几个对象户都坐在屋前的树荫下纳凉聊天。看到我到了,他们都一齐起身打招呼。活泼的恬恬连忙端来一个板凳。于是,我坐下来和他们一起聊了起来。 想起上次恬恬评了一个孤儿救助,我问她奶奶,这个月的救助款有没有到账,老人家高兴的说:“到了到了。除了这个救助款,还有其他几笔补助款也到了。” “唉,感谢政府感谢党啊!可怜这孩子,刚出生没多久,爸爸就得病走了,很快,妈妈也不知所踪,这么多年一直杳无音讯。前些年,恬恬一直跟我在外面捡破烂。转眼到了上学的年龄,回到家里后,只有两间牛棚没有倒。是政府照顾我们奶孙俩,几个月功夫帮我建起了三间新房,孩子读书还有补助,现在每个月,所有的补助加在一块,估计有上千块,吃的穿的都不担心了。”老人一说起来,就眼含热泪。 “可不是吗!”宣水老人的老伴张奶奶接过话,“可怜我家老头子,六岁的时候也成了孤儿,别说兄弟姐妹,连个叔伯都没有。整天像只流浪的狗儿,东家吃一口西家吃一口,有时整天饿着肚子。最可怜的是晚上,两间破屋子就他一个人住,怕得不行,不敢睡床上,就缩在一个床头柜里……”张奶奶每次讲到这里就忍不住掉眼泪。 张奶奶拭拭眼,接着说:“全屋都知道的,我从嫁入他家以来,从未和他红过脸。因为一想起他吃过的苦,我就什么气都没有了。是真可怜哪!” “是啊,昔日都难,好在挺过来了,现在不也挺好的吗?起码吃的穿的住的都没问题。”旁边的人安慰道。 就在这两年,宣水老人也重建了三间新房,评了低保,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两个风雨相依的老人终于也可以颐养天年了。 说来也巧,宣水老人与恬恬这两个孤儿,今年一个9岁,一个69岁,刚好相差一个甲子。相同的身世,不同的命运。一个从小沐浴党和政府的阳光雨露,可以像同龄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一个遍尝艰辛,但终究还是在有生之年赶上了这个好时代。 回家的路上,我不禁感叹:祖国富强,才是人民的福祉。(宿松县程岭初中虞慎勇)
|